七一社區        注冊

烽火三晉 抗戰老區記者行:布“口袋陣”關門打狗

2015年07月08日08:33   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烽火三晉 抗戰老區記者行④:布“口袋陣”關門打狗

  • 八路軍115師戰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

  • 當年,聶榮臻曾在此巨石上指揮作戰。遠處即是殲滅日軍的喬溝。

  歷史回放

  平型關大捷

  1937年,日軍大舉進犯山西,板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欲取道平型關直逼山西腹地,加快實現“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是年9月25日,開赴一線抗日的八路軍115師,利用平型關前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陣”,伏擊日軍並取得抗日首勝。共殲滅日軍千余人,擊斃日軍中佐二人,繳獲汽車、軍械眾多,堪稱大捷。此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八路軍亦由此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正確戰略方針,對整個抗日大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塵封往事

  曾保堂打響第一槍

  在平型關採訪,一位英雄的名字讓記者不能忘懷。他叫曾保堂,時任115師獨立團1營營長,擔負阻擊援敵任務。而他,也是記者一位同事的外祖父。

  其時,駐淶源的日軍第5師團第9旅團,全部兵力應在6000人以上。其中1個聯隊正向靈丘方向移動,其先頭部隊已佔領驛馬嶺隘口,一部向腰站方向搜索前進。接近腰站陣地時,負責在此阻擊的曾保堂舉起駁殼槍,打響了平型關戰斗的第一槍。瞬時,機槍、步槍、手榴彈響成一片。

  這時候,平型關前115師的伏擊戰打響了!

  英勇的阻援,有力地打擊了援敵,為平型關伏擊戰的成功贏得了寶貴時間,也成為平型關大捷的重要組成部分。

  曾保堂后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他從沒有憑借戰功和地位庇蔭家人,其子女就業頗多艱辛,全部自立自強。其理想之忠貞,品行之高潔,足為后人敬仰。

  “猛子”連長和“大刀隊”

  “猛子”連長的故事,是平型關伏擊戰慘烈較量的一個縮影。在楊得志685團的陣地上,有個外號“猛子”的連長曾賢生。戰斗開始前,他就挑選出20名作戰勇猛的戰士作為突擊隊,每人配發一把大刀。攻擊開始后,“猛子”連長拔出大刀喊道:“大刀隊,上!”20名隊員手掄大刀,猛虎般沖下壕溝向敵人砍擊。隻聽得“嚓嚓”聲響,殺得敵人鬼哭狼嚎,缺肢斷頭。“猛子”連長沖到公路上以后,大刀所到之處,眼前的敵人接連倒地。在砍殺了十多個鬼子之后,曾賢生身負重傷被五六個端著刺刀的敵人包圍,他拉響了身上僅剩的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紅色記憶

  抵御外侮藉天險,守護金甌憑熱血。平型關,英雄的關。7月1日,記者重訪英雄地,再謁平型關。

  永載功績的記碑,熱血洒染的山梁,讓我們再次置身那個同仇敵愾的年代。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副館長汪東廣與我們一起回溯了那些驚天動地的戰斗場面——

  1937年9月23日傍晚,緊急開赴抗日前線的八路軍115師師部,收到國民黨第六集團軍送來的《平型關出擊計劃》,說由他們擔任正面防御和堵截,115師配合側擊。此時,接連受挫的國民黨軍隊,士氣已十分低落。

  昏暗的馬燈下,師首長攤開軍用地圖,把目光緊緊地盯在平型關前的喬溝一帶。喬溝是取道平型關必經之路,中段有一處長約5公裡、深20至30米的峽谷,兩壁陡峭,是打伏擊的理想場所。

  布“口袋陣”,關門打狗——一個作戰計劃很快形成。

  已是晚上7時,天空下起了大雨,為了精准設伏,師首長冒雨察看陣地后立即下令:343旅於當晚24時出發,天亮前進入白崖台一線設伏,344旅隨后開進,24日拂曉完成各種戰斗准備。

  9月24日,前方傳來斷斷續續的槍炮聲,前沿部隊報告,敵人將於翌日大舉進攻。

  9月25日晨,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個步兵大隊乘100余輛汽車,延綿10余裡開進喬溝,進入115師伏擊圈。

  當狂妄的日軍全部鑽進“口袋”后,攻擊命令隨即下達。此時是清晨7時整。按照師部“攔頭”“斬腰”“斷尾”的要求,685團、686團、687團將敵人分割包圍,槍彈聲響成一片。

  日軍雖系輜重部隊,但作風強悍、裝備精良,很快在兩名中佐指揮下進行反扑。增援的敵機不時飛來,向我陣地狂轟亂炸。師首長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沖鋒,與來犯者展開肉搏戰。鬼子被攔腰斬成幾段,驚慌抵抗。戰士們端起刺刀,到處追殺,被刺死、打死的敵人,滿地都是。

  戰斗中,老爺廟制高點的爭奪最為慘烈。這裡是平型關北側要隘,其西側被日軍用作停車場,停了十幾輛汽車。日軍停放了汽車,必定配置看守人員,為避免暴露我軍目標,因而沒有提前佔領。負責控制老爺廟的686團3營反復沖鋒,最終控制了老爺廟。之后,戰場形勢立即改變,山溝裡的日軍再無還手之力。

  在爭奪老爺廟的同時,阻援戰也打得十分精彩,楊成武帶領的獨立團在友軍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堅持英勇阻擊,最終打得增援的日軍奪路逃向淶源城。大路上、山野裡、草窠中遺棄著各種姿態的敵尸300多具,機槍、步槍、手榴彈、折斷的刺刀、擊穿的鋼盔到處都是。獨立團乘勝追擊50多裡,一直追殺到淶源城下。

  入夜,115師打掃戰場,撤出陣地。

  當年為八路軍帶路的向導曾槐之子曾士榮,今年已有81歲高齡。他告訴記者:“八路軍當時沒什麼好武器,要說能在平型關打敗鬼子,除了地形用得好、偵察做得好、隊伍安排得好外,最關鍵的一條是咱們的八路軍個個都是英雄好漢,打起仗來誰都不怕死!”

  “集思上寨運良籌,敢舉烽煙解國憂。瀟瀟夜雨洗兵馬,殷殷熱血固金甌。東渡黃河第一戰,威掃敵倭青史流。常撫皓首憶舊事,夜眺燕北幾春秋!”這是聶榮臻元帥86歲高齡時深情寫下《憶平型關大捷》,讀來讓人蕩氣回腸。

  紅色土地,綠色家園。如今的平型關下,已是滿目青翠。那場慘烈而偉大的戰斗,將永遠定格在史冊裡,定格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記憶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