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探訪今日盧溝橋宛平城:七十八載什麼都在變 但城牆上的彈坑不會變

王騰騰

2015年07月08日09:3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七十八載什麼都在變 但城牆上的彈坑不會變

  宛平城牆上的彈坑。南方日報記者 王騰騰 趙楊 攝

  七月的北京,已入盛夏。宛平城裡,蟬聲不斷。城西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們就站在那裡,注視著數百年來的滄桑。它們千姿百態,斑駁之身雕滿了歷史的年輪。橋下永定河水,不知道流淌了多少年,若能抽刀斷水,它應是希望在1937年7月7日之前,那樣,民族之痛不會化作戰士的鮮血染紅它的身軀,宛平城城牆上也就少了那些隱隱作痛的彈坑。

  1937年的那一天,“七七事變”在此發生。

  轉眼78年。城外不遠處,時有高鐵飛馳而過,再向東20余公裡,便是高樓林立的CBD。而宛平城南牆,抗日英雄們當年與日寇激戰時遺留下來的無數槍彈孔,依然若隱若現,訴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

  華北危急盧溝橋若失守華北便如羊入虎口

  “日本華北駐屯軍對於盧溝橋一帶的覬覦非常明顯,駐守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對此非常清楚,守衛盧溝橋就是守衛華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籌建人郭景興說。

  在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日軍已經對北平形成了東、北、南三面威脅。29軍無路可退,后面就是北平通往華北的唯一通道,盧溝橋若失守,則華北之於日本如羊入虎口。

  從1936年以來,進佔豐台的日軍就從未停止挑舋。1936年10月26日至11月4日,華北駐屯軍舉行了秋季大演習,參加部隊近萬人。“針對這次演習,駐守的29軍也進行了回應,舉行了近5萬人參加的軍事演習,表明了守衛盧溝橋的決心。”郭景興說。

  血戰盧溝手榴彈大刀片發威全殲盧溝橋日軍

  走在宛平城古老的外城,住在盧溝橋西頭的鄭福來老人指著城牆對記者說,這裡有很多子彈孔,幾個大坑是日軍炮彈炸出來的。

  鄭福來今年已有84歲高齡。作為“七七事變”的親歷者和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任盧溝橋鎮鎮長,他已經義務擔任講解員60多年。“那段苦難的歷史一直印在我的腦子裡,我活一天就要講一天,能活到100歲,我就講到100歲!”

  “七七事變”發生后,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29軍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金振中在抵抗日軍的戰爭中非常英勇,子彈曾經從他的左耳朵打進,右耳朵打出,但他幸免於難,依然戰斗在前線。”郭景興說,金振中於1985年去世,恰逢抗戰勝利40周年之際,骨灰按照遺願被安葬在了盧溝橋附近。

  在戰爭前線,經過兩日來反復的爭奪戰,8日,日軍以數十人傷亡的代價奪佔了盧溝橋鐵橋南端。9日拂曉,盧溝橋鐵橋北端的中國守軍和從長辛店到來的援軍部隊,對日軍進行南北夾擊,手榴彈、大刀片展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全殲日軍。

  守護記憶留著宛平城的彈坑讓歷史警醒世人

  7月28日上午,集合了重兵,在飛機的配合支持下,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戰事慘烈,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陣亡,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陷落。

  對於日軍在“七七事變”所犯下的暴行,鄭福來記憶深刻:“逃荒的路上成堆成堆地死人,男女老少都有,有的還被開膛破肚,全是被日軍殺死的!都是無辜百姓啊,鬼子太可恨了!”

  78年間,盧溝橋、宛平城、北京、中國,一切都在變。“但一個地方絕對不能變,得留著,那就是日本軍隊炮轟宛平城留下的彈坑。”鄭福來在1984年時曾以豐台區修復宛平城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的身份,參與了宛平城的修復過程。“我們當時留下這些洞跡,就是要讓中日兩國人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他說,歷史不容篡改!歷史要警醒世人!( 記者 王騰騰 趙楊 實習生 韓璐 魏芳婷 發自北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