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旗
“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指尖輕點觸摸屏,一曲慷慨激昂的《歌八百壯士》把我們帶回了那個雄渾悲壯的時代。伴著旋律,展板上一段羅斯福關於中國戰場的評價格外顯眼,“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
羅斯福說這句話的背景,是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戰略相持與轉折階段。直至1943年11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戰略反攻時,日本仍有64%的陸軍,合計43個師另24個獨立混成旅,以及45%的航空兵合計75個飛行中隊,被牢牢牽制在中國戰場。從太平洋戰爭爆發直至戰爭結束,日軍在亞太地區始終為中國戰場所制約。
然而,時空流轉,歷史卻沾染上了灰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認識和肯定。西方主流社會長期存在一種傾向,一提到二戰,就隻想到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相比以往類似的展覽,本次主題展覽的第五部分“東方主戰場——彪炳史冊的歷史貢獻”可謂一大亮點。它用大量的史料証明,中國也是抗擊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力量,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東方主戰場,同時中國還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
此次展覽將二戰期間中國為盟國提供大量戰略物資的史實,通過圖片、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的戰果,也以大事記的形式娓娓道來。二戰期間,中國營救了大量猶太人,一張猶太人弗利德裡希·希夫創作的繪畫作品《我愛中國人》,正是在華猶太人逃離險境后自然情感的流露。
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付出的犧牲也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歷史的本來面貌應該得到還原,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得到充分肯定。喚醒沉睡的記憶,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貢獻將永遠彪炳史冊!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