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瑤
1908年10月26日,遼寧省朝陽縣王倫溝鄉喇嘛溝村(今尚志鄉尚志村),清末秀才趙振鐸的第三個兒子呱呱墜地。根據《孟子·盡心》中“仁義謂尚志,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一說,趙振鐸為愛子取名“尚志”。從小就受父親仁義禮孝、忠貞愛國教育的趙尚志,果不負所望,成長為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驍勇善戰的東北抗日聯軍將領、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解放,英勇無畏地與敵人奮戰一生,直至最后一息。
烽煙十載戰滿洲抗擊倭夷報國仇
1925年夏,在聲援上海“五卅”反帝愛國運動中,年僅17歲的趙尚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東北地區最早的黨員之一。同年冬,他經黨組織批准投考黃埔軍校,因身材矮小達不到“體格試驗”要求,趙尚志軟磨硬泡,終於被編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大隊第三中隊學習。九一八事變后,趙尚志積極投身抗日武裝斗爭。從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隊長到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主席、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趙尚志運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聯合北滿抗聯各部數萬抗日將士,在鬆花江畔、小興安嶺山麓40余縣廣大區域內與凶殘的日本侵略者及其漢奸走狗斗智斗勇、進行了殊死的搏斗,留下了無數令人嘆服的傳奇戰斗故事。
尚志市趙尚志紀念館館長劉莉告訴記者,趙尚志智勇雙全,親自指揮過“肖田地突圍”、“冰趟子大捷”等多個東北抗聯史乃至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乾鬆頂子戰役也是讓她印象深刻的以弱勝強的戰斗之一。1934年7月,趙尚志率剛改編不久的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行至賓縣滿家店一帶,當地偽軍聞風而逃。偽吉林警備二旅司令李文炳親自坐鎮賓縣,調集五六百名偽軍前來圍攻趙尚志。趙尚志選擇在敵人必經之地——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乾鬆頂子溝裡對敵人進行伏擊。趙尚志指揮戰士兩人一組,背靠背隱蔽在十裡長山坡中段的樹叢中。隨著夜幕降臨,敵人從兩側進溝,意圖夾擊我軍。支隊戰士按照趙尚志的指示,以猛烈火力向兩側敵群射擊后迅速撤退,留下黑暗中慌亂的敵人互相射擊,自相殘殺幾乎一夜。而趙尚志則帶領戰士們撤到三十裡外宿營。第二天一早,再回到原處打掃戰場。此戰五六百敵軍均被擊退,亡魂喪膽,迫擊炮都丟掉了。而我軍部隊傷亡微小,還收繳了六七十支槍。
命運多舛置身外生靈涂炭在心頭
在東北烈士紀念館,講解員劉宇每年要給前來參觀的市民講述幾百遍趙尚志的英雄故事,有時一天就要講五六遍,但每一遍他都講的非常認真,抑揚頓挫的洪亮聲音牢牢抓住每位聽眾的耳朵。“因為職業原因,我們對趙尚志的事跡了解更多。在任何情況下都對黨忠心不二,這是他最打動我的地方,因此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他,了解那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劉宇告訴記者,趙尚志短暫的一生卻極為坎坷,他曾三次被捕入獄,受盡酷刑折磨﹔戰斗中多次負傷,導致左眼失明﹔兩次被錯誤開除黨籍,臨終前仍未能恢復黨員身份……盡管如此,他對黨的忠貞卻從未動搖,解救東北人民早日擺脫日寇魔爪的信念也從未減弱。他曾對周圍的同志說:“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也要死在東北抗日戰場上!”
記者從黑龍江省老區建設促進會了解到,1933年1月18日,東北工農義勇軍獨立師(原巴彥游擊隊)在日軍的瘋狂掃蕩中解體。當時趙尚志是這支隊伍的主要負責人。中共滿洲省委在分析失敗原因時,不恰當地把義勇軍獨立師失敗的責任全部歸咎於趙尚志,並強令趙尚志作深刻的檢查,最后竟開除了他的黨籍。
斗爭的挫折和組織的誤解,使趙尚志的心情十分沉重。盡管如此,他為抗日獻身的信念沒有絲毫的動搖。他繼續發動群眾力量抗日,取得了創建和發展珠河游擊隊、開辟大范圍游擊區等卓越成就。1935年1月12日,中共滿洲省委作出“恢復趙尚志黨籍的決定”。
1940年1月28日,中共滿洲省委由於聽信了一些人的片面匯報,對趙尚志產生了嚴重懷疑,第二次開除了他的黨籍。趙尚志的內心也曾感到痛苦和委屈,但他依然堅信事情早晚會得到澄清。他在1940年3月20日寫給北滿省委的《請求書》中誠懇地寫到:“黨籍是每個共產黨員的生命,因為我參加黨作革命斗爭已將十五年,黨的一切工作,就是我的一生的任務,我請求黨重新審查。同時我認為黨不能把我從黨的部隊裡清洗出去,那將是同使我受到宣布死刑一樣,我萬分地向黨請求黨審查,給我從組織上恢復黨籍,領導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離開黨,黨也不要一天放棄對我的領導。”盡管他的請求沒有得到北滿省委的通過,但他依然義無反顧的帶領抗聯第二路軍奮戰在白山黑水間,並寫下“幾點委屈何妨礙衛國志士,瞬時落寞豈影響保家男兒”的楹聯以自勵。
英雄雖死魂猶在偉跡長垂萬古秋
遺憾的是,趙尚志並未如願死在千軍萬馬的正面戰場上,而是死於特務的暗害。1942年2月12日凌晨,北方大地,朔風凜冽,寒氣逼人。在日本特務劉德山的極力慫恿下,趙尚志率領小分隊准備襲擊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砂金採取場)。在行進至呂家菜園子時,劉德山借解手轉身行至趙尚志身后,向趙尚志開了一槍。正當他准備向另一名戰士王永孝射擊時,被受傷倒地的趙尚志當場擊斃。“一行五人,兩個是特務,從背后近距離開槍,趙尚志在受致命傷的一瞬還能掏槍准確還擊,忍耐力和反應力都令人欽佩。”說起趙尚志犧牲的經過,劉莉館長義憤填膺。
隨后,趙尚志強行命令姜立新攜帶裝有秘密文件和活動經費的文件包同另一邊姓戰士轉移,他和王永孝則因重傷昏迷被俘。
敵人在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附近的一個工棚裡對趙尚志進行了突擊審訊,他怒視審訊的偽警察:“我是趙尚志。你們和我不同樣是中國人嗎?你們卻成為賣國賊,該殺!我死不足惜,今將逝去,還有何可問?”
被捕八小時后,12日晨9時左右,威震北滿的抗日英雄趙尚志,在敵人面前流盡了最后一滴鮮血,走完了他光輝而短暫的一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解放事業獻出了年僅34歲的寶貴生命。
趙尚志犧牲后,他的遺體被輾轉運到佳木斯偽三江省警務廳。凶狠殘暴的偽三江省警務廳廳長田中要次命令警備科警備員鋸下趙尚志的頭顱,將遺體扔入鬆花江冰窟中。2月24日,偽興山警察署特務室主任東城政雄乘飛機,將裝在一隻特制木匣中的趙尚志頭顱運往長春偽治安部警務司內部巡展,之后下落不明。直到2004年6月,沈陽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編導姜寶才從長春般若寺得到線索,在長春市遠郊淨月潭公園一片遮天蔽日的鬆林中找到了趙尚志失蹤62年的頭骨,英雄才終於魂歸故裡。
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志、李紅光等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他們的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毛澤東
核心提示
“嫂子,嫂子借你一雙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嫂子頌》讓國人記住了那個粗獷、執拗、充滿英雄氣概的趙尚志。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趙尚志不但是威震中外的著名抗日將領,更是深受人民愛戴和敬仰的民族英雄。無論是在他曾奮勇殺敵的尚志市,還是留下過他足跡的哈爾濱尚志大街,“尚志”二字已成為英雄和光榮的代名詞,深深刻在每個龍江人的心裡。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創造出無數傳奇故事的傳奇人物,感受他的苦與樂,見証他的執著與堅貞。
我省抗聯老區分布情況
截至2010年12月底統計,全省有132個縣(市、區),其中有老區的市、縣(市、區)108個。另外有8個林業局、12個街道辦事處、12個林場(所)和1個良種場。被國家和省認定為革命老區的市、縣(市、區)66個,在66個老區中有4個地市級、50個縣(市)、11個區和1個風景區。
黑水白山·調寄滿江紅
趙尚志1936年
黑水白山,
被凶殘日寇強佔。
我中華無辜男兒,
倍受摧殘。
血染山河尸遍野,
貧困流離怨載天。
想故國庄園無復見,
淚潸然。
爭自由,
誓抗戰,
效馬援,
裹尸還。
看拼斗疆場,
軍威赫顯。
冰天雪地矢壯志,
霜夜淒雨勇倍添。
待光復東北凱旋日,
慰軒轅。
趙尚志經典戰例
在趙尚志指揮的經典戰例中,除了著名的冰趟子戰斗,還有一些重要戰斗顯示了一代名將的風採。
肖田地突圍
在趙尚志主動進攻的戰斗中,肖田地戰斗最具代表性,日軍頭目望月曾慨嘆:此戰必有名將指揮。1934年11月下旬,趙尚志率200余名隊員行至肖田地時,與日偽軍700余人相遇。日偽軍即將哈東支隊包圍。趙尚志迅速到山上去指揮戰斗。經數次激戰壓住了敵人的攻擊。不多時,尾追的敵人又從溝底兜了上來。趙尚志指揮部隊向敵人薄弱處虛晃一槍之后,又殺了個回馬槍,打開了包圍圈。鏖戰中,趙尚志左肘部中彈負傷,但仍然指揮部隊井然有序撤進深山。肖田地一戰斃傷日偽軍100余名,我軍隻傷亡三人。
木炮打賓州
木炮是趙尚志利用火藥力學知識,帶領土專家研制的重型武器。他在山上選了粗壯的鮮榆木,掏空樹心,挖出圓洞,鑲進粗鐵管,外面用五道鐵箍箍住,並用粗鐵線纏好。炮筒制成后,炮膛內裝入十多斤火藥和三四十斤碎鏵鐵、大秤砣和破鐵鍋,再接上導火索,最后用棉花、黃泥將木炮口緊緊封好,一台威力無比的木炮就這樣制成了。
1934年5月9日,趙尚志率部隊將賓州城(賓縣)圍住。趙尚志指揮戰士用南城門前的一棵千年古樹做炮身,把炮筒牢牢綁在大樹上,炮口瞄准城門炮擊,城牆被轟破后,戰士們沖入城內。此戰日軍死傷七八十人,我軍犧牲二人。之后,他們繼續用木炮在方正縣草皮溝成功擊沉日軍貨輪,截獲了大量軍需物資。
智救孫朝陽
孫朝陽是舊東北軍的一個團長。1933年初,孫朝陽部隊在賓州東山遭到日偽軍包圍。危急時刻,趙尚志說:敵人用三千多人來包圍我們,必然后防空虛,賓州是哈東重鎮,是日軍東進的橋頭堡,隻要我們攻打賓州,敵人就會抽調兵力回援。孫朝陽聽從趙尚志的建議,由趙尚志自己挑選一小部分精銳部隊攻打賓州縣城。來到城下雙方一交上火,百裡挑一的戰士瞄准城牆上的守敵一頓猛射,幾十個頑敵當場斃命。趙尚志乘機攻進西門繳了敵人的槍支彈藥。包圍孫朝陽部的大隊敵人聽說趙尚志攻佔了賓州縣城,匆忙回撤,解救縣城,使孫朝陽部得以順利解圍。從此,趙尚志得到了孫朝陽的信任,由一名馬夫,破格提拔為參謀長。
小小的身軀大大的情懷
□程瑤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許多人對這句倭寇因趙尚志而發出的無奈而又欽佩的感慨耳熟能詳。可是真正見到趙尚志留存在世上的唯一一張照片時,大部分人都會很驚詫。照片上那位坐在前排中間、手執馬鞭、身形瘦小的人,似乎很難和那位在白山黑水間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鐵血將軍趙尚志聯系起來。但是,當我走近他,愈發真切地感受到這位身高不過1.62米,又黑又瘦的趙尚志,小小的身軀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深深植根他心中的民族魂,就是趙尚志的力量源泉。
大大的趙尚志,“大”在大智大勇。從珠河反日游擊隊到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志率領著由破產農民、失業工人和改造后的土匪組成的隊伍,穿著破衣爛衫,扛著木棍大刀,一次又一次打敗了數量上百倍於我,裝備精良的日偽軍。他的大智大勇從何而來?后人都知趙尚志曾經上過黃埔軍校,卻很少有人知道,趙尚志還曾受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的委派到上海參加黨中央高級訓練班(今中央黨校前身)和團中央訓練班,接受過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趙尚志把馬克思主義建軍原則、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黃埔軍校學到的軍事理論知識,成功運用於東北地區游擊戰爭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治軍方略。因此,在東北戰場上,能讓敵人聞風喪膽。
大大的趙尚志,“大”在大度豁達。“其他人收編隊伍,都是隻要隊伍,不要領導。而趙尚志是真心誠意幫助各路抗日武裝力量發展壯大,要人給人,要槍給槍。在尚志活動時,趙尚志就聯合了青林、北林等40多支隊伍,其中不少都是聽了趙尚志的威名,主動來投靠的。”尚志市尚志紀念館劉莉館長的這句話不斷在筆者腦中重放。敵人懼怕趙尚志,因為他的隊伍似乎總也打不完、打不光。正因為趙尚志這種以國家危難、民族存亡為第一要務、不計個人名利的豁達胸懷,才能團結北滿地區各抗日武裝力量隊伍聯合抗日,牽制20萬日軍不能南下,為全國抗戰做出巨大的貢獻。
大大的趙尚志,更“大”在大公無私。趙尚志被捕后,敵人怎麼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人就是讓他們十年來損兵折將無數的趙尚志。在他們看來,“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至少應該衣著體面,個人裝備精良。可現實中的趙尚志卻是隊伍中穿戴最差的,因為他隻要看到戰士穿著破鞋爛衣,就會把自己身上的衣鞋換給戰士。這就是趙尚志,大寫民族,小寫自己,大寫忠義,小視生死,但他的威名卻刻進歷史的豐碑。
“他左臉上有道槍彈灼傷疤痕。平時隨身帶一根藤棍,騎一匹繳來的戰士不要的馬,善長兩手寫字,愛穿白花旗上衣。和戰士同甘共苦,平時很愛護戰士,晚上讓戰士睡在炕上,他自己睡在地下。他好和戰士開玩笑,和戰士一起搶饃饃吃。”談到趙俊清老先生撰寫的《趙尚志傳》中這段語氣輕鬆的描述,我的眼淚卻止不住流下。腦海中的趙尚志從高大的雕像中走下來,從硝煙滾滾的戰場中走出來,他是大英雄,更是走進密林、走入村庄,有愛有恨、有苦有樂、能文能武、樂觀豁達的“我們的趙司令”。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