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曉楠 柴逸扉 潘旭濤
2015年07月15日09: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克爾日記》首發,這本日記記錄了1944年美軍飛行員克爾負傷跳傘后,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游擊隊員營救的經歷。跟克爾一樣的還有很多,抗戰期間,中國軍民營救了大量盟軍飛行員及被俘人員,其中包括后來擔任美國總統的吉米·卡特。
二戰中,中國與世界並肩作戰。派遠征軍入緬,華僑華人在住在國組織游擊隊……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獲得了世界的肯定與尊重。
奮戰在中印緬戰場上
“中國戰場制約著日本的‘北進’和‘南進’,從戰略上配合盟軍作戰,並給予盟軍切實的援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沈強表示。
1942年,面對緬甸的危急形勢,中國在本身戰事吃緊的情況下,仍毫不猶豫地主動支援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
在緬甸仁安羌作戰時,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一部以少勝多,解救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友軍平安離開,自己卻在作戰中不幸殉國。
如果說遠征軍入緬是在陸地上並肩作戰,那麼飛虎隊的活動則是中美軍人共同浴血長空。記者在湖南芷江飛虎隊紀念館採訪時了解到,在6000多名飛虎隊員中,中國人(包括華僑華人)佔據將近一半。他們與陳納德率領的美國志願者一道,以暢翔天空的方式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戰果。
據不完全統計,僅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飛虎隊便擊落、擊毀日機2600架,擊沉、擊傷敵艦船44艘,擊斃日軍66700人,還進行了轟炸日本東京皇宮的遠程作戰。在滇緬公路遭切斷的危急時刻,飛虎隊冒險開辟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保障中國戰略物資的運輸。
隱蔽戰線的無聲斗爭
情報的獲取與傳輸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二戰中,與盟軍並肩的還有在隱蔽戰線上默默付出的情報人員。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閃擊蘇聯。在此之前,負責情報工作的中共地下黨黨員閻寶航已提前獲悉,並經由中共中央轉告蘇聯……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由於美英在太平洋的重要島嶼和基地被日本佔領,中國戰場逐步成為盟軍對日作戰和進攻日本本土的空軍基地和情報基地,中國的情報人員在多方面與盟軍開展了合作。
在華北、華中,八路軍晉綏、太行等地以及新四軍第5師區域內設立有美軍電台。在華南,東江縱隊多次為美軍提供精確繪制的地圖,使飛虎隊得以重創啟德機場、鯉魚門炮台、太古船廠等日軍在港的重要軍事設施。
“這些情報是重要的,實際上是有生命活力的,因為他揭露敵人的企圖和活動,幫助了我們的指揮當局取得更好的結論和計劃。”陳納德的一席話表達了駐華美軍總部及飛虎隊對東江縱隊情報工作的感謝。
華僑華人在住在國參戰
92歲的李康希,至今對73年前的一串數字記憶猶新:52名隊員、7支長槍、2支短槍和十幾把鐮刀。這是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1942年成立時的全部裝備。李康希是這支游擊支隊的一員。在3年多的時間裡,這支隊伍發展壯大至700多人,先后經歷大小戰斗260余次,殲滅、俘獲敵人2000余人,有70余位華僑在戰斗中犧牲。
除了菲律賓,新加坡華僑義勇軍、馬來西亞神山游擊隊、越南西堤華僑抗日救國同盟會等華僑華人武裝組織,與當地人民並肩作戰。
“華僑華人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保衛住在國,是二戰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國務院僑辦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庄國土介紹。
在歐洲,留學英國格林尼治海軍學院的“中國班”21位學員,在盟軍反攻諾曼底時以海軍實習軍官身份全部參戰,浴血奮戰在一線艦船上,並被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接見。
在蘇聯,參戰的留蘇中國學生比比皆是。“后來的中國空軍上將劉亞樓、毛澤東長子毛岸英等,都曾在蘇聯對德作戰中授軍銜參戰。”庄國土表示,他們的奮勇參戰表明了中華民族反法西斯的決心和勇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