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重慶防空洞:“殺戮”與“不屈”的歷史見証

韓振 周文沖

2015年07月20日15:00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重慶防空洞:“殺戮”與“不屈”的歷史見証

  “日本帝國主義從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戰時中國首都重慶進行了長達6年零10個月的大規模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鐫刻在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梅園展廳序言中的這段話,將一樁樁瘋狂的戰爭罪行披露於世人眼前。

  很長時間裡,關於二戰史上這場空前的“戰略轟炸”,並未有充分的史料和檔案公之於眾。但是,至今殘存於重慶山體中大大小小的防空洞,卻以永遠無法抹去的印跡,記錄著、昭示著戰爭的殘酷、歷史的苦難和中國人民不屈的意志。

  “以炸迫降”

  據初步統計,在這6年10個月的時間裡,日軍對重慶實施轟炸218次,出動飛機9513架次,投彈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傷14100人,炸毀房屋17608幢。

  大轟炸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造成的損失之慘重,在戰爭史上前所未有。連日本軍事評論家前田哲男也認為,對一個城市如此長時期進行攻擊,不用說在航空戰爭史上是第一次。

  大轟炸給重慶百姓帶來無數“滅頂之災”。

  1940年8月19日、20日兩天日軍投入轟炸的飛機最多,並啟用了最先進的零式艦載戰斗機,由於幾乎沒有防空力量,重慶完全暴露在敵機肆虐之下。

  當時,一位駐重慶的國外記者目睹了轟炸的慘狀:自19日1時35分至20日14時,重慶連續四次遭受轟炸,使市中心商業區、郊區及江北的廣大地區遭到破壞。38處起火,殃及房屋和商店2000座以上,死傷數百人。巴縣縣城僅殘留五分之一,其他全部被毀。重慶的街道幾乎無法辨認。

  “別有洞天”

  然而,這場曠日持久的大轟炸未能擊垮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副館長錢峰說,日軍的轟炸未能取得他們預期的效果,防空洞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年出版的《重慶市防空志》對重慶防空洞的修建過程做了記錄:1937年“七·七”事變后,重慶開始修建防空工事,防空洞最初只是“防空坑”“防空壕”,1938年起,隨著日軍空襲的不斷升級,國民政府加快了防空工事建設。

  “渝中半島的很多山體都被挖成了防空洞,防空洞之間往往相互通達,並設置有多個出入口。”重慶三峽博物館副館長張榮祥說,據統計,抗戰結束時重慶城市人口100萬人左右,而防空洞能夠容納60萬人,防空洞為市民躲避大轟炸提供了庇護。

  除了安全庇護,防空洞還發揮著生產救國的重要作用。“當時很多工廠將廠房搬進了防空洞。尤其是大量的兵工廠,它們在防空洞裡夜以繼日地生產,為前線抗戰提供槍炮和彈藥。”重慶巴人博物館館長袁文革說。

  位於重慶渝中半島上的鵝公岩,70多年前是兵工署第1兵工廠所在地,主要生產步槍和炮彈,擁有1700余台機器和約5000名工人。第1兵工廠有116個防空洞,其中107個用於生產,這些防空洞深30-500米不等,洞和洞之間相連,以便於生產過程中運輸、疏散。

  絕不屈服

  轟炸重慶,日軍處心積慮地做了充分的准備,幻想很快迫使中國人民屈服。然而,轟炸一直持續了6年10個月,中國人民不但沒有絲毫畏懼,反而讓日軍漸漸失去了對轟炸的信心。

  “重慶山體縱橫交錯,並且多為岩石山體,非常適合挖防空洞。”錢峰說,當時防空警報一響,人們立即轉入防空洞躲避空襲,敵機一走,人們又立即出來工作、生活,日軍無可奈何。

  時任日軍第三飛行團團長的遠藤三郎當年向日軍參謀本部呈報《關於進攻內地的意見》時說:“我親自乘轟炸機,連續數次參加轟炸重慶。到達重慶上空一看,兩江匯合處的重慶市街已慘遭破壞,滿目瘡痍,江兩岸,特別是右岸地區,正在廣泛大力發展,真不知轟炸哪裡才是致命的地方。”

  往事並未如煙。時光流逝70多年后,防空洞仍是山城重慶一道獨特的風景。它們隱匿在山體之中,有的還被當作夏季納涼的避暑點。雖然其貌不揚,卻以鐵的事實告訴人們:抗戰時期正是這些簡陋的防空洞,讓日軍飛機年復一年的瘋狂轟炸未達預期效果。(記者 韓振 周文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