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誓死戰勝我們的敵人”——記廣西學生軍“戰火中的青春”

鄒婷玉

2015年07月21日11:0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誓死戰勝我們的敵人”——記廣西學生軍“戰火中的青春”

  “我們是廣西青年學生軍,我們是鐵打的一群……”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這首《廣西學生軍軍歌》鼓舞了人們抗戰衛國的赤子之心。

  1936年至1941年間,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重要時刻,廣西曾先后三次組織過學生軍。

  “國勢臨危、朝不保夕……對日抗戰為我民族唯一生路,青年學生乃社會之中堅,亟應實際參加救亡運動。”1936年7月,由當時的廣西省政府和中華民國國民革命抗日救國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聯合發電的這份廣西第一屆學生軍編練大綱,如今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

  檔案館編研員介紹說,1936年6月27日,由廣西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和廣西師專學生發起組織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即廣西第一屆學生軍)在南寧成立。學生軍共300余人,28日開赴桂林,后分赴湘桂邊、粵桂邊、黔桂邊等地從事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抗日救國宣傳。

  1937年10月,全國抗戰的局面已經形成,廣西第二次組織學生軍,全省招收了青年學生約300名,隨軍做宣傳動員群眾的工作,到1938年秋結束。

  1938年11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戰火逼近廣西。鑒於廣西組織第一、第二屆學生軍在抗日救亡中的積極作用,廣西當局組建了第三屆廣西學生軍,招收青年學生4000多名,開赴桂東南和桂南各縣,宣傳組織群眾,配合部隊作戰,直到1941年8月宣布結束。

  據介紹,第三次學生軍的人數最多,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影響最大。廣西當局給學生軍提出的任務是“叫”(宣傳)、“裹”(組織)、“打”(作戰),同時兼有軍事和政治雙重任務。在檔案館裡,記者看到了別具一格的學生軍徽章,碩大緊握的拳頭裡有筆有槍。

  學生軍經集訓后分赴各地,每到一地,就走家串戶,訪問群眾,參加各種軍事活動,同群眾打成一片。同時,通過報告會、座談會、畫漫畫、出版牆報、張貼標語、演出戲劇、教唱歌曲,向群眾宣傳抗日救亡,揭露日軍侵華暴行,激發群眾抗日救國、保衛家鄉的熱情。

  1938年1月,廣西抗日學生軍在武漢演出抗戰話劇《秋陽》,學生軍義賣報紙、鮮花為前線籌資,為群眾演唱抗戰歌曲,廣西學生軍幫助農民耙田……自治區檔案館館藏的一批廣西學生軍珍貴的歷史照片,真實再現了他們熱血抗戰的身影。

  據不完全統計,第三屆學生軍在一年多時間裡,共對群眾演講5萬多次,演出2萬多幕戲劇,出版牆報1.4萬多版,寫大型標語11萬多條,張貼漫畫1.4萬多幅,出版刊物85種,編印小冊子10萬余本,印發宣言、告民眾書22萬余份……

  1939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軍向桂南發動進攻,桂南會戰爆發,廣西學生軍積極投入戰地服務工作。在一張題為《學生軍參加桂南會戰的英姿》的歷史照片中,身著軍裝、頭戴鋼盔的女學生軍手握步槍緊張作戰的情形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了解到,長途行軍是廣西學生軍的家常便飯,有時還得急行軍或夜行軍,身上除背包、水壺、飯盒之外,還要背一支步槍和兩條子彈袋,腰挂兩枚手榴彈,外加十字鎬、鐵锨之類的工具,還有書籍和宣傳用品等,每人身上都有幾十斤重。

  “不論在前線,還是后方,都有他們的足跡。”這支由青年學生組成的配有武裝的抗日救亡隊伍,用熱血譜寫了悲壯動人的青春之歌,正如《廣西學生軍》軍歌所唱:“廣西青年學生軍,我們是鐵打的一群,在偉大的時代裡負起偉大的使命。我們抱定勇敢、堅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要和前線戰士、全國同胞誓死戰勝我們的敵人!”(記者鄒婷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