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讓人心靈震撼的紅色之旅,這是一次抗聯精神的洗禮之旅,這也是一次感受到民族之魂厚重雄渾的生命升華之旅……
7月7日,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一聲槍響,標志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78年后的今天,在吉林省通化市的靖宇烈士陵園開啟了一次心靈之旅——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辦,吉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承辦的“網絡名人追尋抗日足跡·重走抗聯路”活動在通化啟動。來自全國和吉林省的14位網絡名人共同拜謁了楊靖宇將軍烈士雕像,並敬獻了花圈。
這次活動,旨在通過重走抗聯路,實地踏察東北抗聯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切身感受當年東北抗聯艱苦的戰斗歲月,重溫那段不能忘記的歷史,銘記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抗聯革命先烈,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偉大的抗聯精神,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抗聯薪火永傳承點燃心中無限情
70多年前,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以楊靖宇將軍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在長達14年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同日本侵略者進行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涌現出一大批抗聯英雄。
楊靖宇、魏拯民……這是一個又一個讓人敬佩又感動的名字。
拜謁英雄時,現場的每一位網絡名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他們在烈士墓前的三鞠躬,向先輩們表達的是深深的敬意和緬懷!
東北抗聯紀念館裡,網絡名人們沉默不語,全神貫注地觀看。那一張張照片、一個個戰斗畫面,如同翻開14年浴血奮戰的東北抗聯歷史,清晰展現在每一個人面前。
@孔慶東動情地說:“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國民黨)不支持他們,他們自己起來抗日,一抗14年。”“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國歌》中這段話正是抗聯精神的真實寫照。
@科羅廖夫在微博上寫到:盧溝橋上的槍聲,拉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14年浴血奮戰,盧溝橋上的硝煙已散去,有的人想忘記,所以我們必須牢記。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正義不容褻瀆,歷史不會重演!感謝浴血奮戰的先輩,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安寧!
重溫當年血與火抗聯老兵不了情
7月7日下午,在通化市光榮院一個窗明幾淨的臥室內,網絡名人見到了抗聯老戰士楊貴學,他仍能清晰地記得當年自己打過的戰役和經歷過的事情。特別是回憶起戰友犧牲時的場景時,老人禁不住潸然淚下,讓在場的所有人無不為之動容。在一家普通的居民樓裡,徐振明老人感嘆不已。他深情地對大家說:“抗聯給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條件太苦了,苦到一輩子也忘不了。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在那些日子裡,東北抗日聯軍在沒有后方支援、糧彈兩無,又與中共中央聯絡中斷的情況下,以草根樹皮為食,以林海雪原為家,以日寇之衣為衣,以日寇之槍為槍,用鮮血和生命保家衛國。”93歲的鄭德儉老人,13歲參加抗聯。他精氣神兒很足,言談思路清晰。在戰爭中左手槍傷,頭部炸傷,胯部砸傷,現已雙目失明。回憶那段艱苦歲月,老人滔滔不絕。這些仍然健在的抗聯老兵雖然是東北人民抗日怒潮中的一滴水,卻折射出那個時代的人民不屈不撓的崇高品格。
@北京魯戈:3位抗聯老英雄,現在都已90高齡或以上。他們每當談起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場景,都是那麼精神抖擻。而當想起眾多戰友犧牲,獻出年輕生命,又都流露感傷之情!
白山鬆水英雄路露營歌飛震心靈
7月8日下午,網絡名人來到了高志航紀念館。前幾年,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遠去的飛鷹》中,廣大觀眾特別是吉林觀眾才熟知高志航這位被譽為中國“空軍軍神”的戰斗英雄,知道了“八·一四”中國空軍節的由來。
8年中,中國空軍損失各種飛機2468架,6164人殉國。而這6000余名烈士,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熱血青年,其中年齡最大的剛過而立之年,最小的還不到20歲。當時中國空軍號稱“四大天王”之首的高志航,犧牲時年僅29歲。犧牲后被追授為少將,是抗戰時期犧牲級別最高的空軍軍官。看到這些,網絡名人們紛紛惋惜,如果當時國力強盛,航空技術發達,英雄們就不會白白犧牲。
7月8日上午,網絡名人們不顧舟車勞頓,來到通化縣興林鎮河裡根據地紀念館。這裡的抗聯被服廠、地下醫院、槍械所以及碾盤、水井、磨房等每一處遺跡都訴說著抗聯的故事。在一個靜謐安寧的小村庄,誰也不會想到,1936年,日軍屠殺了全村412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白家堡子慘案”。此情此景,讓每一位網絡名人感到痛心、震撼!他們集體向死難的同胞鞠躬致哀。
7月9日上午,在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深山叢林間,大家頂著炎炎酷暑,嚼著苦澀難咽的抗聯窩窩頭,沿著曲折泥濘的山路,高唱著抗聯歌曲《露營之歌》一路向前,東岔抗日根據地遺址、長崗戰斗紀念碑、抗聯棋盤遺址、抗聯密營……抗聯的足跡清晰可見。
@林水小砂也在微博上寫到:集安市清河鎮,酷暑,我們仿佛親臨1938年的東北大地。從《露營之歌》開始,濃蔭蔽天……艱苦歲月裡聽到這樣的歌聲,再堅硬的心也會有片刻的柔軟。溫暖激昂的曲調鼓舞抗聯戰士為奪回我河山不屈不撓的戰斗。七十七年之后,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震
撼靈魂的洗禮彌足珍貴。
分享抗聯英雄事網聚不屈民族魂
7月10日,短短5天的行程結束了。雖然當年的槍林彈雨早已過去,可那段烽火歲月卻深深地印在大家心裡。重走一次抗聯路,重溫一段抗聯情,讓網絡名人們終生受益。一路走來,他們將所見、所聞、所想分別在微博、微信、博客等自媒體上分享給廣大網友,贏得粉絲們廣泛贊譽。
其中,中國吉林網制作了《“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並專門設有“網絡名人追尋抗日足跡·重走抗聯路”、“大V感言”、“網絡名人”等板塊,全程實時記錄本次活動。在新浪微博#重走抗聯路#話題中已經有745.4萬人閱讀,4089人留言討論。在百度、搜搜、好搜等網絡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網絡名人重走抗聯路”,分別顯示各有100多篇網絡新聞報道,互聯網上、新媒體中掀起了贊美抗聯英雄、弘揚抗聯精神的新熱潮!
@司馬平邦回到北京后,第一時間揮毫作詩一首《通化楊靖宇將軍墓前有頌》:一道渾江水往西,千年靖宇亦傳奇,月明南滿照孤膽,雪漫長白任游擊﹔火烤胸前密營夜,風吹背后叛將襲,但能破水殘山復,何懼項上人頭移!
@郗文宇:通過這次重走抗聯路,讓我們回歸到那個年代,體會到那個年代抗戰的艱苦,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讓我們把這種精神更好地傳遞下去。
青山有幸埋忠骨,氣壯山河勵后人。
英雄的名字,刻進了每一個人的心田﹔英雄的足跡,溫暖了這裡的山山水水﹔英雄的鮮血,滋養了這片古老蒼郁的土地﹔英雄的精神,必將傳頌在茫茫網海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