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大窪縣田庄台日偽時期抽水站遺址
黑龍江省綏棱縣的日本開拓團組合水田班
今年春節前后,“中國游客在日本購買的天價大米‘一目惚’產自遼寧盤錦”的消息在網絡上熱傳,讓盤錦大米的名聲更響。盤錦大米與日本聯系起來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比起今天的自由貿易,70多年前,日本人把盤錦大米擺上餐桌,用的卻是強奪的方式。
7月15日,站在盤錦大窪縣的綠色田野裡,碧波萬頃的水田,一望無際的稻浪,景色美不勝收。
大多數外省人知道盤錦,都來自於大米包裝袋上的“產地盤錦”。而東北優質大米的名聲,也正是借由盤錦大米、黑龍江五常大米得來的。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盛產優質水稻的東北,70多年前的老百姓卻是連一粒大米都吃不到。
張學良開“營田公司”對抗日本
在所有的谷類作物中,稻米所含粗纖維最少,各種營養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較高,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糧食。稻米分為粳稻和籼稻兩種,粳稻主要在東北地區種植,因為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作物生長期長,再加之氣候寒冷,農作物病虫害少,幾乎不需要施用農藥,天然具有綠色大米優勢,因此品質要優於中原地區和南方種植的籼稻。
東北原是不產水稻的,水稻最早是由朝鮮人傳入我國的。 1865年,移居到吉林通化地區的朝鮮人栽種水稻成功,隨后擴大到遼寧各縣以及吉林省部分地區。而日本人則在1905年佔領中國的旅順大連地區以及南滿附屬地后,開始了在東北的水稻種植,包括1909年在撫順老虎台、1910年在奉天(今沈陽)、鐵嶺等地。
東北稻米的優勢很快便顯現出來,給經營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這也引起了當時在東北執政當局的重視,並由此展開了與日本人的爭奪。
1928年,張學良等人在盤錦縈興鄉組建“營田股份有限公司”,大規模開荒造田,並外聘水稻專家與水田技術人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水稻研究實驗室,培育良種,推廣技術。到1931年,遼寧省已有多縣種植水稻,其中沈陽2萬多畝,鐵嶺、開原、西豐等縣均超過1萬多畝。
雖然還屬新興產業,稻米的質量和產量還不夠穩定,但其稻作嘗試與努力為今日遼寧水稻生產奠定了基礎。
把東北當成自己米袋子
正當東北水稻種植開始出現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時,“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日本人以大米為主食,所以東北大米成為日本侵略者資源掠奪的重要目標,成為日本人的米袋子。而東北的水稻種植也由此走上了一條屈辱又畸形的快速發展之路。
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后,為了發展水稻種植,日本人從日本、朝鮮大規模向中國東北移民,這一方面是因為日、朝移民都有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同時也是鞏固其在東北的殖民統治。這些移民進入東北后,把水利、水田技術及稻作方法帶進來,利用奪取的土地改旱田為水田,或者在有水源的地區開辟水田,種植水稻。
為了保証東北水稻產量能夠滿足日本本土的糧食供應,日本人的投入是巨大的,修建了各種水利設施。記者在盤錦大窪縣田庄台鎮就看到了一處抽水站遺址,現在依然壯觀,可以想見當時的工作能力。據盤錦當地資料記載,像這樣的抽水站,僅盤錦一地就有6處,日本人還修建了2790條近2000公裡引水渠,節制閘43座,涵洞39座,橋梁449座,並集中力量修建了疙瘩樓水庫大型平原水利調節樞紐工程,最終形成了四大灌區之一的盤山灌區。
在這些設施的作用下,東北的水田面積迅速增加,水稻耕種面積在1931年至1945年間增加了4.17倍,水稻產量增加了4.76倍(見附表)。到1945年,水稻種植已經廣泛分布於東北各地。
民眾苦不堪言
大規模的水稻種植,飽了日本人的胃腸,給東北民眾帶來的卻隻有更深重的苦難。
東北地區生產的稻米全部被運往日本。而生產稻米的東北人民卻是被嚴禁吃大米的,違者竟以“經濟犯”論處,“所生產之米谷,皆供給在東北之日本軍民食用,而勞碌終年之農民及韓人,不得一飽”。
不僅吃不到,連一年耕作應得的基本收入也無法保障。日偽當局對東北水稻的生產、購銷、分配和價格實行“統制”,拼命壓低銷售價格,東北農民辛苦一年,連個溫飽都賺不到。到了1937年,為了滿足擴大侵略戰爭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在強制推行增產政策和措施的同時,實行更加野蠻和嚴格的統制政策,全面控制水稻的生產和流通,最大限度地掠奪稻米資源。 1942年,偽間島省延吉縣協議員池中龍在“全國聯合協議會”上說出了這樣的話:“本縣水田地區生產的稻米歷來全部供出,私留下來的便是犯法,換來的是夾雜沙子、草籽、不堪入口的小米,並且價格比出賣的稻價高出5倍之多……”
為了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日本的移民也讓當地百姓飽受流離之苦。移民所成立的開拓團通過“接收官地”、“沒收軍政要員資產”及以超低價強行購買農民土地等方式,大肆霸佔農民土地,還強制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他們種地。與此同時,大量的水利灌溉工程也都是通過無償征用當地勞工的方式來完成的。
記者在盤錦採訪到數位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老人,都有過被日本人抓勞工、被日本人剝削和欺辱的經歷。一位95歲的老人憤慨地說:“日本人14年間佔我沃土、奪我口糧、欺我同胞,這筆賬怎麼算也算不完! ”(記者 高爽)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