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豐滿發的電中國人一度也用不上

2015年07月28日08:51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豐滿發的電中國人一度也用不上

1937年冬季,豐滿水電站右岸圍堰工程施工現場

日本監工使用的狼牙棒、錘子等

  東北地區水電資源豐富,尤其是鬆花江水量充沛,是水電開發的重點河流,日本早就垂涎三尺。

  之前,聽過一位吉林本地人介紹說,豐滿發電廠旁有一座博物館,若想了解豐滿水電站的歷史,就一定要到那去看一看。 3月11日上午,記者一行驅車前往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鬆花湖風景區的豐滿水電站。當時,吉林剛剛下過雪,問路時,一位好心的當地人勸說記者不要去,因為豐滿水電站正在重建,博物館也沒有對外開放。目前,隻能看到大壩外觀,而且是正在施工狀態下的。

  一路泥濘,車顛簸著前行。路上,擦肩而過的都是大貨車。

  經過一座小橋,很快就看見豐滿大壩。大壩又高又寬,很難想象,以當年的條件,勞工們是怎樣用血肉之軀把它壘砌起來的?

  這座水電站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佔東北期間修建的,可以說,它既是日本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見証,也是中國水電滄桑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1904年就開始覬覦東北水電資源

  記者在《中國電力史料選編》一書中了解到,東北地區水電資源豐富,尤其是鬆花江水量充沛,是水電開發的重點河流,日本早就垂涎三尺。 1904年5月,日軍佔領大連后接管了東北最早的發電廠,並將其更名為濱町發電所,從此開始了對東北水電資源的掠奪。

  1930年之前,日本已開始對東北的水利資源進行勘測。 “九一八”事變后,提出了《滿蒙電力資源及經濟價值的研究》報告和開發鬆花江、鴨綠江、遼河等9個水系37處水電站的計劃。1934年11月,“滿洲電業株式會社”成立,並控制了東北的電力事業。1935年7月出台的《治水利水調查實施計劃書》,提到水力發電調查包括鬆花江和牡丹江兩地。 1936年1月17日和8月28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兩次指示偽滿政府,必須於5年內在鬆花江建設18萬千瓦的水電站。1937年1月,偽滿洲國水利電氣建設局在新京成立,專門從事東北地區的水力發電工程,著手勘測規劃水力發電事宜。同年8月,鴨綠江水利發電株式會社成立,專門從事開發國界河流鴨綠江和圖們江的水力發電事業。

  至此,日本掠奪東北水電資源的計劃全部出台。在他們的計劃中,鴨綠江水系要建立7座水電站,渾江水系要建2座,鬆花江水系建7座,整個東北要建16座水電站。

  對落入江中的勞工不聞不問

  1936年11月,偽滿政府制定了《產業開發五年計劃》,將在鬆花江干流修建豐滿水電站列入開發計劃。

  1937年1月,日本水力發電專家本間德雄以偽滿水利電氣建設局工務處處長的身份提出 《第二鬆花江堰堤建設的五年計劃》,偽滿洲國政府趕緊設立吉林工程事務所,專門負責豐滿水電站的建設工作。豐滿水電站進入了實質性的建設階段。

  在《豐滿發電廠志》中,是這樣記載日本人建設豐滿水電站的經過的:

  豐滿水電站壩址選定於東經126度37分,北緯43度41分的第二鬆花江中游,距吉林市上游25公裡,位於猴嶺和蛄塔嶺兩山峽谷之間。豐滿原名“風門”,因山高風大而得名。

  修建電站時改名為“豐滿”。 1937年4月,豐滿水電站工程開工。首先修建的是辦公室、倉庫、住宅及吉林豐滿間的公路和輕便鐵路。

  1937年冬季,大壩開始圍堰工程的施工,當時豐滿的溫度約為零下40攝氏度,江面上的冰層厚約1米。日軍命令勞工破冰建造圍堰,對不慎落入江中的勞工不聞不問,並阻止其他勞工救人,因此,無數勞工失去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1942年,大壩開始蓄水,廠房主體同年竣工。

  1943年,第一台機組開始發電,及至1945年日本投降時,大壩已完成182.2萬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筑,發電總量為14.95億度,這些電被日本殖民者獨佔,中國老百姓一度也用不上。

  為了最大限度地掠奪東北水電資源,日本殖民者在豐滿水電站進行破壞性開發。雖然它曾在亞洲首屈一指,但終因存在的諸多先天性缺陷不得不退出歷史舞台。(記者 張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