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侵華日軍使用毒化武器2091次

2015年07月30日15:1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09:春秋周刊

侵華日軍在搬運毒氣彈

侵華日軍在搬運毒氣彈

早在1918年5月日本軍方就成立了一個由30幾位專家組成的毒化武器研究小組,在1925年6月,擴大成為日本陸軍科研所的第三大部門。在1927年日本就在瀨戶內海的大久野島建立研究生產化學武器的工廠。

從1931年日本佔領中國東北開始,就大規模從事生物戰細菌戰化學戰研究,最臭名昭著的是由石井四郎領導的“731部隊”。其實除了“731部隊”,日軍在中國許多地方駐扎了生化部隊,比如在長春的關東軍100部隊、駐北京的1855部隊、駐南京的1644部隊、駐廣州的8604部隊以及在東京的大本營陸軍軍醫學校細菌武器研究室。他們把數千名日本最好的醫生和生物化學專家集中起來,用中國平民和士兵活體進行慘無人道的生化試驗,研究具有大規模殺傷性的生化武器。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當年7月27日,日本天皇簽署命令,派遣“第一毒化武器試驗營”到中國,分派到陸軍各部隊。第二天日本參謀本部就下達了允許侵華日軍在中國使用毒化武器的命令。1940年6月日軍佔領宜昌之后,就在宜昌設立毒化武器裝配廠,駐扎有化學武器小隊並配備有糜爛性、刺激性和窒息性毒劑的毒化彈藥。

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著一份由日本習志野軍事學院在1942年編撰的日文資料《支那事變中化學戰例証集》。這份長達70頁的文件選擇匯集了1937年8月到1942年10月期間,侵華日軍在中國各地進行“實地測試”毒化武器56例,其中包括1938年5月至7月間在山西汾河一帶使用毒氣,以及在1938年武漢會戰中使用“紅彈”和“黃彈”。

據戰后美國研究人員估計,日軍在中國的14年間,超過2000次使用了毒化武器,覆蓋14個省份。中國學者紀學仁在《化學戰史》一書中得出結論:在1937年至1945年之間,侵華日軍使用毒化武器2091次,造成8萬中國軍民傷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楊麗娜)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