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方志敏與皖南根據地的建設

賈曉明

2015年07月30日15:23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10:春秋周刊

皖南地處皖浙贛三省接壤地帶,山巒起伏,地勢險要,歷來是戰略要地。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有中共黨組織活動。到1931年6月,皖南地區中共黨組織已建立休寧、歙縣、祁門、太平4個臨時縣委以及黟縣區委、石埭特支,績溪支部,共計黨員342人。但是沒有統一的皖南黨組織,隸屬蕪湖中心縣委領導。

為了配合閩浙皖贛革命斗爭,牽制和徹底粉碎國民黨第五次“圍剿”,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時任閩浙贛省蘇區政府主席、后任省委書記的方志敏,為了加強對皖南革命斗爭的領導,做了許多具體工作。劃歸閩浙贛省委領導后,在方志敏的直接領導下,皖南中共黨組織有了統一的組織領導,有了明確的斗爭方向,各地黨組織有了更大發展。

1933年冬,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以方志敏為書記的閩浙贛省委制定了“打破敵人的進攻,保衛基本蘇區,同時廣泛地開展游擊戰爭,創造新的蘇區”的基本戰略方針。

鑒於皖贛、皖南兩游擊區域的發展,皖南各地中共黨組織堅決貫徹執行閩浙贛省委關於“年關來個總暴動”的指示,積極組織農民團、游擊隊對國民黨、土豪劣紳以及地方武裝進行了多次斗爭,其中以1934年8月柯村暴動最具影響。

1934年“夏大旱,秋收不及五成”。農民掙扎在死亡線上。而以柯村胡炳希為頭面人物的一幫土豪劣紳,勾結國民黨太平縣政府的爪牙,進行逼租逼債,並密謀採用加重田賦和債利手段向農民壓榨掠奪,柯村地區農民的反抗呼聲愈來愈強烈。

8月22日凌晨,柯村等村寨貧苦農民在中共太平中心縣委的號召下,手持大刀、長矛、土槍等自制器械舉行暴動,參加的農民有3200多人。暴動群眾捉拿和鎮壓了地主豪紳、頑固保長320多人,繳獲武器300多件,摧毀了當地國民黨的基層政權。

為了支援柯村暴動,方志敏派出了紅軍游擊大隊和一批干部300多人,從贛東北出發,在攻打皖南祁門縣城后,由寧春生帶領進入柯村地區,在茅山嶺擊潰國民黨太平縣自衛隊,壯大了暴動聲勢,鼓舞了群眾熱情。

在暴動浪潮的推動下,紅軍游擊大隊迅速擴大為4個中隊,地方游擊隊發展到600余人,正式公開成立有300多人的柯村農民團。根據閩浙贛省委的指示,皖南蘇維埃政府於1934年10月在柯村正式成立,寧春生任皖南蘇維埃政府主席,方再興任副主席。蘇維埃政府設財政、供給、土地、裁判(即肅反委員會、保衛局)交通、印刷、文教、修槍8個部,並任命各部負責人。接著各縣、區、鄉也相繼建立或籌備建立蘇維埃政府機構。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和蘇區的建設,皖南蘇維埃政府還先后舉辦了各類訓練班,如干部、工會、農會訓練班。為了治療在暴動中負傷的傷病員,皖南蘇維埃政府在新棚設立了紅軍皖南總醫院。

柯村革命的成功與皖南蘇維埃政府的建立,在閩浙贛土地斗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1934年12月,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隊進入皖南,18日,方志敏率軍進入皖南蘇區柯村休整,受到了柯村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皖南蘇維埃政府召開歡迎大會,組織群眾慰勞紅軍。農民團將300多名傷員送到紅軍醫院治療。

方志敏召集柯村蘇區負責人會議,在聽取匯報后指出,當前皖南敵我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這裡再繼續搞蘇維埃已不適合敵強我弱的斗爭形勢,要把蘇區轉為游擊區,要保存革命力量,開展游擊戰爭,保護群眾,公開了的黨員和干部要組織起來打游擊,以避免遭受損失。

為了掩護蘇區轉為游擊區,方志敏留下一個偵察營,與皖南紅軍游擊隊合編,組成紅軍皖南獨立團,並交給獨立團三大任務:以黃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進行抗日宣傳﹔大力發展白區秘密工作。

北上抗日先遣隊離開柯村后,太平中心縣委、皖南蘇維埃政府遂即召開會議,部署蘇區轉為游擊區,基層干部轉入秘密斗爭,並從干部中挑選出40余名骨干隨獨立團行動。

1935年春末夏初,柯村地區白色恐怖日益嚴峻。為了保護先遣隊留下的數百名傷員的撤退、轉移和幾十個村庄群眾的生命財產,紅軍皖南獨立團在極其艱苦險惡的條件下,組織與聯合地方游擊隊,同敵人的殘酷“圍剿”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以后逐漸向休寧、開化、婺源邊界地區轉戰,並在休寧與婺源邊界的鄣公山立住了腳跟,為堅持皖浙贛邊區三年游擊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楊麗娜)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