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從共同抗日到相濡以沫——抗戰夫婦閻玉鳳閻玉輝的故事

2015年08月02日14:34   來源:江西日報

原標題:從共同抗日到相濡以沫

閻玉鳳和閻玉輝夫妻合影

開欄的話

他們,曾經緊握鋼槍,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奏響了一曲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英雄凱歌,書寫了一首反抗外來侵略者的壯麗史詩。

如今,戰火和硝煙早已褪盡,但他們身上那種不怕犧牲、前赴后繼、英勇戰斗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戰老兵。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本報自今日起推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福彩公益行·走近抗戰老兵》欄目,讓我們共同感悟他們的人生故事。

這是一對抗日伉儷,丈夫叫閻玉鳳,妻子叫閻玉輝。

70多年前,他們一個在前方,一個在后方,共同抗擊日寇。他們相濡以沫,攜手走過人生60個春秋。今年7月1日凌晨4時許,閻玉鳳因為心衰永遠離開所有愛他的人。

“生病住院期間,父親一直惦記著9月3日將在北京舉辦的勝利日閱兵,他想通過電視親眼看看那個場面,但還是沒有等到這一天的到來……”7月24日,在撫州市汽車運輸總公司的宿舍樓裡,女兒閻新民向記者講起父親,淚水無聲地滑落。

這是一套上世紀80年代的房子,家裡的陳設依然保持著那個年代的印記。貼在客廳牆上的一面黨旗和一面國旗,十分醒目。“父母親一搬進這個房子,這兩面旗就貼在牆上,快30年了。每天早上,父母親起床后都會坐在椅子上,凝視著這兩面旗兩三分鐘。”閻新民說。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為了培養抗戰干部,從學校挑選一批優秀學子到中國抗日軍政大學13分校學習。當時在山東省棲霞縣師范就讀的閻玉鳳有幸被選上,成為八路軍中的一員。在那兒,閻玉鳳等一批有志青年接受黨的教育,成為抗日戰爭的生力軍。閻玉鳳隨部隊堅持敵后抗日戰爭,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隊駐扎在一個小村庄。由於叛徒的出賣,部隊遭受到日本鬼子的圍堵,在當地群眾的密切配合下,部隊英勇作戰,成功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70多年前的齊魯大地,處處回響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槍聲,雖然與閻玉鳳不在相同戰場,但閻玉輝在后方做了大量抗日工作。

18歲閻玉輝就參加了婦救會,當上了青婦會主任。閻玉輝回憶,當時她所在的村庄離縣城有20多裡,日軍在離村子3裡遠的地方建了一座碉堡,經常來村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有一次,接到上級情報,日軍要來村裡掃蕩。聽到消息后,天還沒亮,閻玉輝便吹響口哨,將附近幾個村庄的婦女聚集在一起,在公路上挖坑裝陷阱。當鬼子開著軍車大搖大擺前來掃蕩時,軍車陷到了陷阱裡動彈不得。

在八路軍抗擊日本鬼子的戰斗中,閻玉輝和村裡的婦女紛紛上前線抬擔架,走山路、過大河,把一批批傷員送到了后方。為了迷惑日本鬼子,她和婦女們在鐵桶裡燃放鞭炮,嚇得鬼子膽戰心驚。八路軍沒有鞋子穿,她就和村裡的婦女一道,一針一線趕做布鞋。

平時,閻玉輝組織村裡的婦女學習文化,辦夜校,提高婦女的文化水平。她還動員村民積極參加八路軍,報效國家,打擊日本侵略者。八路軍糧食不夠吃,她就和大家一起做泡面、千層餅,送到前線。

共同的抗日經歷,共同的革命信仰,讓閻玉鳳和閻玉輝於1956年走到了一起。閻玉輝告訴記者,閻玉鳳喜歡看報紙,關心國家大事,常常讀報給她聽。他們還常常一起看抗戰紀錄片。閻玉鳳耳背,她就充當閻玉鳳的電視“解說員”。《義勇軍進行曲》《北京的金山上》《東方紅》等一些歌曲,是閻玉鳳喜愛聽的歌曲,她便常常唱給他聽……婚后這種平凡又幸福的生活,一眨眼就60年。

孫子閻富江從一個帶鎖的櫥子裡拿出一個盒子,裡面是爺爺生前的“寶貝”——八九塊大大小小的獎章和紀念章,這些依然閃閃發亮的獎章和紀念章,將記者的思緒帶回到抗戰時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爺爺雖然走了,但他身上那種英勇不屈、頑強抗爭、不畏犧牲的抗戰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們也會將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閻富江說。(記者 邱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