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向前向前,一直向前!

2015年08月04日09:07   來源:黨建網

  (本文根據劉洪武自述、四女兒劉玉蓉講述、沈佳整理)

  我叫劉洪武,1920年6月16日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郭家農庄鄉王家朱茂村,是家裡的老大。平時耕田種地,農閑就推著獨輪車載著家裡自產的地瓜、土豆等沿街叫賣,換點閑錢,維持一家人生計。小日子雖清苦,倒也安樂。這也是許多老百姓當時的情況。但日本鬼子的到來打亂了這一切。每次村頭狗一叫,大家就知道情況不好,小日本又來掃蕩了。老老少少,四處奔跑。那刺刀下的寒光,讓我們活著的人至今還記憶深刻。

  一米七幾的漢子,哪能眼看著家人鄉親受這種滋擾?必須團結起來把鬼子趕出這塊土地!許多青壯年揭竿而起,我也跟著加入了革命的隊伍。這年我24歲。這是一個戰爭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革命的第一站是山東膠東軍區敵區武工隊。在這裡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戰役。主要負責運送彈藥。我和另一個戰友兩人一組,交替往返。頂著槍林彈雨,負重匍匐前行,把彈藥運送到一個個戰壕。隨后便是扛著鋼槍到一線殺敵,子彈擦著衣衫飛過,四周一片塵土飛舞,落到地上一個個大坑,留在衣服上一個個彈眼。但我身上連彈片都不曾劃過。也許是這份福氣庇佑,還有看著戰友一個個一次次倒下的身影和眼中說不完的話,我在戰場上毫無避忌,勇敢沖在前面。就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在武工隊從隊員成長為隊長。又從武工隊來到膠東軍區濰北獨立營、濰南獨立營。經過多次戰役的鍛煉,一年后的9月,我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

  盡管抗日戰爭的洗禮就這麼一年,但這一年的許多事情卻讓人終身難忘。忘不了在岳父家秘密開會商討作戰計劃時,岳母和妻子在灶台旁幫忙張羅隊員伙食滿頭滿臉的大汗,岳父在村頭站崗放哨四處張望謹慎的眼神和稍稍佝僂堅定的背影。忘不了兩三歲的女兒跟著大人趟河逃難的情形,河水漫過娃娃下頜,丫頭一邊仰著脖子一邊喊“媽媽等我”,更忘不了我那曾經精壯鮮活的堂兄弟,因為我參加八路被鬼子活活用刺刀一刀一刀刺死,爬都爬不起來。那天的慘狀讓妻子患上了突突心跳的毛病,一直到她92歲去世,都不能幸免。

  但那一年也給了我很多的力量,讓我一輩子都以一個戰士的姿態沖在最前線,不管是在后來解放戰爭的戰場上,還是三線建設的戰場上,把當時的勇敢化為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中國和三線的建設中。領導和同事都給了我極大的信任和幫助,還讓我當上了副總指揮長。盡管干打壘蘆席棚裡的日子也不好過,但我時時想起那些二十來歲就犧牲的戰友,和他們相比,我現在已經多活了70年。我們是在為我們的祖國做我們自己的事業,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我家的抗戰故事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