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熱血鑄成的銅牆鐵壁——從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到白乙化烈士紀念碑

2015年08月04日10:5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熱血鑄成的銅牆鐵壁

平北抗日英雄紀念碑 資料圖片

學生們在參觀白乙化紀念館。資料圖片

延慶和密雲兩縣一西一東,共同構筑了首都北京的北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今,在延慶縣著名旅游景區龍慶峽入口處,坐落著一座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而在密雲縣,至今還矗立著一座白乙化烈士紀念碑。這一館一碑,相距150公裡車程,曾經共同譜寫了一曲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樂章。這個故事,還得從82年前說起,串起這段故事的人,是著名抗日烈士白乙化。

可歌可泣的平北抗戰史

平北抗日戰爭烈士紀念館由烈士陵園、紀念碑、紀念館三部分組成,其中紀念館佔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在這裡,397件文物藏品生動展示了1933年3月至1945年9月,平北軍民反抗日軍侵略的活生生的歷史。

平北抗日烈士紀念碑建於1989年10月,紀念碑上那突出碑身的步槍、刺刀,作為碑心石附在大面積粗獷的天然花崗石上,從偏心的大平台拔地而起,寓意平北軍民和抗日戰爭烈士們,曾以刺刀和熱血鑄成銅牆鐵壁,保衛了平北,保衛了邊區。斷了尖的刺刀和埋入地下的槍柄,象征著戰斗的激烈和戰爭的殘酷,也表現出抗日軍民威武不屈,奮勇拼殺,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

紀念館分為序廳、影視廳、展廳三大部分。展廳裡陳列的文物都是1933年至1945年平北軍民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書籍、照片等物品。這些鏽跡斑駁的刺刀、槍支、地雷、手榴彈,展示出當年抗日軍民戰斗與生活的情景。

熠熠生輝的英雄紀念碑

白乙化烈士紀念碑原碑位於密雲縣城西北25公裡降蓬山下,白乙化烈士犧牲地。1944年5月,由豐灤密聯合縣政府縣長倪蔚庭、中共豐灤密聯合縣委書記兼五區隊政委胡毅、冀東第五地區隊區隊長師軍所立。碑質為花崗岩石,圓首方趺,正面中間刻有“民族英雄”四個大字,背面刻著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政委吳濤撰寫的白乙化同志傳略。為防止日偽軍破壞,當地人民曾將其埋入地下,新中國成立后作為革命文物珍藏於縣文物管理所。

1985年10月,密雲縣人民政府於密雲縣河北村南山頂,重建白乙化紀念碑及雕像。白乙化紀念碑的碑地方圓2000多平方米,入口處建牌樓1座,牌樓正面刻“白乙化烈士千古”,為原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蕭克手書﹔背面刻“民族精英”,為原中共平北地委書記段蘇權所寫。穿過牌樓,一條石板甬道直通山頂,山頂正中矗立著白乙化烈士紀念碑,坐北朝南。正中置一尊2米高的烈士戎裝半身石雕像。背后並排豎立著4塊大理石碑。中間兩塊鐫刻著蕭克手書“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的碑文,左面一塊碑刻著白乙化生前戰友十團第二任團長王亢撰寫的白乙化傳略,右邊一塊刻著密雲縣人民政府重建白乙化紀念碑記。2006年,中共密雲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白乙化烈士紀念碑的北側入口處,建起了白乙化烈士紀念館和密雲地區抗日斗爭史展館。

永垂不朽的烈士白乙化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將生命和熱血捐獻給這塊土地的英雄——在戰斗中英勇犧牲的八路軍優秀指揮員、十團團長白乙化。

白乙化,1911年生,遼寧遼陽人。1928年他考入沈陽東北軍教導隊,后升入東北講武堂步兵本科。他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被黨派到了遼熱地區組織抗日義勇軍,進行武裝斗爭。1933年派到平北領導大學生運動,1935年到綏西墾區工作,任特委書記,1937年秋組織抗日先鋒隊,任司令員,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兵團作戰,1938年后相繼擔任晉察冀第十團團長、晉察冀抗日聯軍副司令員以及十二分區副司令等職。

1941年2月4日(農歷正月初九),偽滿灤平縣警務科長關直雄(日本人)指揮道田討伐隊170余人沿白河川向我進犯,敵人剛到張家墳,我豐灤密游擊大隊即與之戰斗。白乙化當即命令游擊大隊且戰且退,誘敵至鹿皮關。隨即,命令駐馬營的三營搶佔鹿皮關以北的白河西岸山梁截敵后路,命令駐趕河廠的一營趕赴白河東岸山梁布陣准備全殲進犯之敵。可是,敵人進至五道嶺后,沒有再沿著河川走,而是攀上馬營西北的降蓬山山脊向南面直插過來,與我一營相遇,激戰隨即在降蓬山西山坡上展開。

戰斗剛打響,白乙化就趕到前沿,手執令旗站在降蓬山頂一塊大青石上指揮。警衛員怕發生意外,硬把他拉下大青石。敵人很快被我一營擊潰,部分殘敵退到長城樓子裡負隅頑抗,我軍的進攻受阻。白乙化見狀又躍上大青石,揮動令旗,高聲命令一營營長:“王亢,沖鋒!”就在這時,長城樓子裡的敵人一槍擊中了他的頭部。白乙化魁梧的身軀無聲地倒下了。

馬營戰斗我軍雖消滅117名敵人取得重大勝利,但白乙化的不幸犧牲也使我軍遭受不可彌補的損失。噩耗傳開,豐灤密游擊大隊教導員劉力生揮淚賦詩一首,這首《哭白團長》至今仍完整保留——

“名將星沉冀北蹤,降蓬山下夕陽紅。

兵揮白馬身先死,旗指黃龍志未終。

血淚家鄉十年隔,風雲事業一生匆。

長河若解英雄恨,滾滾奔濤怒向東!”

(記者 董城 通訊員 姜永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