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八女投江彈盡殉國山河慟

2015年08月06日08: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八女投江彈盡殉國山河慟

  月1 日,報道團記者在林口縣刁翎鎮八女殉難處採訪。 本報記者陳賀攝

  時間定格在1938年10月20日凌晨,在東北,已經是冷秋了。八個年輕的女孩子,手挽手,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冰冷的烏斯渾河。她們的生命停止在這一歷史瞬間。此前,她們有著各自的人生軌跡,戰爭,將這八名女戰士集結到一起。林口縣原政協主席於春芳2002年退休至今,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對八女投江做了史實考証,記者結合於春芳的考証和抗聯老戰士徐雲卿的《抗聯回憶錄》,還原了八位女杰的英勇事跡。

  不愛紅裝愛武裝

  1937年的夏天,抗日聯軍第五軍的部隊正在刁翎五道河一帶活動,省委秘書處的同志領著一個女同志介紹給戰士們:“這是新給你們調來的文化教員冷雲同志。”戰士們聽說來了文化教員,正高興的時候,忽然聽到飛機的聲音,接著四面響起了槍聲和炸彈的爆炸聲,冷雲就這樣和大家一起投入了戰斗。冷雲,原名鄭香芝,1915年出生在樺川縣悅來鎮的一個貧農家庭。1931年,她考入樺川縣師范學校,立志為民報國,改名鄭志民。1934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被分配到樺川縣悅來鎮南門裡國民優級學校擔任教員,以教員的身份為掩護,開始從事秘密地下工作。加入抗聯隊伍后,冷雲負責給部隊編印宣傳材料,負責密營內的文化學習。每天傍晚,她都拿著自己編的課本給戰士們上課。大家坐在山坡上,她站在中間講解,用燒焦的樹枝當筆,在剝掉皮的樹干上寫字。后來,她被任命為小隊長、指導員。

  1936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抗日聯軍第五軍的部隊來到一個柳樹成蔭的村庄——柳樹河子村。婦女團的王玉環隊長和徐雲卿、陳玉華兩位女戰士住進了楊貴珍的婆家。“大眼睛、白白淨淨、頭上插一朵戴孝的白花”這是16歲的楊貴珍給她們的第一印象。原來,楊貴珍的丈夫剛剛去世,用四五擔苞米把她換來的婆婆正打算再賣掉她把苞米換回來。

  徐雲卿緊緊握著楊貴珍的手:“別怕,你跟我們走,上咱抗聯婦女團吧。”楊貴珍的大眼睛閃現出從未有過的光芒。這年冬天,她脫下了破舊的衣服,穿上了軍裝。入伍后,楊貴珍先后在三道通、蓮花泡江西、小鍋盔山和四道河子溝裡的密營被服廠、醫院工作,有時隨隊下鄉到群眾中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並以其親身苦難遭遇現身說法,啟發鄉親們的階級覺悟。1937年1月28日她參加了著名的大盤道伏擊戰,隻身一人俘獲一名日本兵。她說:“我當時就想抓鬼子,什麼都忘記了。”1937年秋天,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王惠民是八女中最小的一個,1936年,受到時任抗聯五軍軍部軍需副官的父親影響,11歲的小王加入了抗聯的隊伍,隨五軍女兵隊活動。據徐雲卿回憶,她是個天真活潑又非常堅強的小孩子,“記得有一年我們從敵人手裡得來一個留聲機,她兩隻眼睛瞪得溜溜圓,不轉眼地看著。大伙哄她說,小王,裡邊有個小姑娘在唱,她圍著留聲機轉來轉去找,一會又要拆開來找,逗得大伙哈哈笑。”小王參軍不久,她的爸爸就犧牲了。仇恨使這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變得更堅強了。“在部隊裡,大家都把她看成自己的小妹妹。行軍時,搶著幫她背背包幫她扛槍,可她總是不讓,總像個老戰士的樣子,跟著大家一樣跋山涉水。”

  根據於春芳的考証,安順福1915年出生在穆棱市穆棱鎮三岔村,於1934年加入抗聯第四軍,在被服廠工作,后任廠長。郭桂琴1922年出生在勃利縣,於1936年因不堪亡國奴之苦,毅然剪掉發辮加入抗聯五軍。胡秀芝1918年出生在林口縣刁翎鎮馬蹄村,參軍時間不詳,是部隊裡的神槍手,因作戰機智勇敢受到周保中的表揚。黃桂清1918年出生在林口縣刁翎鎮四合村,全家積極參加抗日。李鳳善1918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鎮,參軍時間不詳。1938年7月,八位女戰士共同加入了西征的隊伍。

  咆哮的烏斯渾河

  據於春芳介紹,到1938年9月末,抗聯四軍、五軍在樓山鎮戰斗后繼續隨軍西征的二十余名女戰士,僅僅幸存以冷雲指導員為首的八名同志。她們跟從幸存的百余人的隊伍,回師刁翎。

  10月8日,正是中秋節,部隊來到了楊貴珍的家鄉東柳樹河子,群眾殺了一頭豬來招待抗聯戰士。據徐雲卿回憶,當年楊貴珍離開家鄉參軍的時候,鄉親們送了她很遠,期待她打了勝仗回來。沒想到的是,這次回鄉竟是最后一次。

  19日這天,隊伍來到了烏斯渾河岸邊,由於秋雨連綿,河水暴漲,隊伍隻好露營在谷地之中。當天夜裡,由於特務告密,刁翎日寇駐軍糾集了一千多人的討伐隊潛伏在抗聯隊伍周圍。

  據抗聯戰士金世峰回憶,20日拂曉,抗聯隊伍整裝待發,部隊領導派會泅水的金世峰參謀帶領八位女戰士先行過河。但湍急的烏斯渾河河水繼續上漲,無法判斷河道口的位置,金世峰決定先下河探路,當他游到一半的時候,槍炮聲大作,日偽軍開始了猛烈地攻擊。

  在這突如其來的惡戰中,抗聯的指戰員們邊打邊向西邊的柞木崗密林方向撤退,但為時已晚,他們被敵人緊緊咬住難以脫身。此時八名女戰士正隱蔽在河的岸邊。她們所在的地點正是吸引敵人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的好位置。八位女戰士不顧個人安危,向敵人射出一排排仇恨的子彈。敵人背后遭到猛然襲擊,他們不知虛實,不知道河邊有多少抗聯戰士,覺得腹背受敵太危險,於是調整部署,分兵向河邊扑來。

  由於冷雲等“八女”的果敢殺敵行動,吸引了敵人的火力,分散了敵人的兵力,給戰友創造了突出重圍的有利條件,戰友們趁敵人調整部署分散兵力的混亂之際迅速沖出包圍,很快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潛入密林,保存了實力。

  然而,八位女戰士在與敵人幾番激戰之后,彈藥已經打光了。她們面前是蝗虫般的日偽軍,背后是嘩嘩奔騰的河水。大義凜然的八位女戰士手拉著手一步步走入了冰冷了烏斯渾河,“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敵人的炮彈還在追擊,八位正值芳齡的女孩子已被淹沒在烏斯渾河的滾滾波濤中。

  “應有烈女標芳”

  據抗聯老戰士胡真一回憶,后來,柴世榮軍長下令部隊沿烏斯渾河兩岸向下游尋找八女遺體。他們在烏斯渾河河谷的柳毛中,找到了冷雲、王惠民等五位烈士遺體。戰友們將五位烈士的遺體埋葬在烏斯渾河岸邊。1938年11月4日,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聽到匯報后,在日記中悲憤地寫道:“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1982年,林口縣在八女殉國處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紀念碑,碑文正面銘刻著時任黑龍江省省長陳雷同志的題詞“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牡丹江市在江濱公園建起由鄧穎超題詞“八女投江”的群雕像。

  77年來,八女投江的故事不斷被拍成電影、電視劇,改編成舞蹈、舞台劇,八位女戰士的英雄事跡以各種方式在廣泛流傳,她們舍己為人、舍生取義的精神將永載史冊!(記者賈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