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普羅文學”的火把照亮黑暗

口述專家:門瑞瑜(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2015年08月06日10: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普羅文學”的火把照亮黑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大好河山慘遭日寇鐵蹄蹂躪,但是東北同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甘為奴,奮起抵抗,組成“東北抗日聯軍”,轉戰白山黑水之間度過14個嚴寒酷暑,同日本帝國主義者進行艱苦卓絕的殊死搏斗。抗日隊伍背負著民族的希望,可歌可泣,“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14年苦戰書寫了史詩般的篇章。

日本侵略者妄圖征服中國,不僅使用武力,而且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石在,火種是不會斷絕的”。

在那不見天日的夜幕下,先驅者舉起的“普羅文學”的火把,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希望的前程,金劍嘯、羅烽、悄吟(即蕭紅)、蕭軍、劉莉、但娣(即田琳)、梅娘等,一批不願做奴隸的左翼作家,頂住日寇統治的高壓,艱辛耕耘。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日寇鐵蹄下淪陷區人民的苦難生活和反滿抗日的強烈呼聲,是“北方人民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對於前驅者愛的大纛,也是對於摧殘者憎的豐碑”。在那淪陷區的苦難歲月中,他們的作品是黑夜裡的燈火,沉寂中的吶喊,顯示著五四以來現實主義新文學的潮流在東北淪陷區的延續不斷,也是中國抗日戰爭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還要特別提一下當時東北淪陷區著名女作家但娣的名字,當年她的代表作品小說《安荻和馬華》《砍柴婦》《售血者》《忽瑪河之夜》等曾蜚聲東北文壇,她的作品聲討控訴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反映了淪陷區人民的悲慘命運、抵抗侵略者的心聲。(記者張進中 張士英整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