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7月22日,在湘潭市雨湖區姜畬鎮建中村,記者採訪了87歲的抗戰老兵盧慶貽。
13歲,毛小伙投身抗戰
“招我吧,雖然我不是初中畢業,但我對無線電報很熟……”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毛遂自薦,出現在教官面前。
1941年春季,駐守在長沙的“泰山軍”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面向社會招收報務員。當年,13歲的盧慶貽來到長沙,投軍報國。由於經常去電台找朋友玩耍,熟識無線電收發等基礎知識,他被破格錄取。
半年后,盧慶貽被分配至第十軍軍部通訊營無線電班,擔任少尉報務員。1943年11月,常德會戰爆發,當時駐防衡山的第十軍馳援常德。“第十軍參戰后損失慘重,當時預備第十師的師長孫明瑾戰死,部隊減員嚴重。如果不是先打了常德會戰,我們至少還能多守20天。”盧慶貽回憶。1944年6月,衡陽會戰爆發。
告急,衡陽城危在旦夕
“當時,日軍先后調集了12萬余軍隊,而我們第十軍隻有17000人。”盧慶貽說,從6月20日開始,衡陽城就被日軍團團圍住。6月28日開始,日軍發動第一次總攻。“當時的衡陽城內整日火光沖天,建筑物都被炸成了廢墟,我們的糧庫也被炸了,每天隻能吃糊米飯和鹽水。”
7月11日開始,日軍發動了第二次總攻,調集了大量火炮,並派遣飛機向城內投擲燃燒彈、炸彈,使城內成了一片火海。日軍還違反國際公約,向衡陽城投放毒氣彈。“我們守衛據點的一個連隊戰士全部都中毒身亡,守軍在城內搜索各種防毒面具,不夠用就用濕毛巾捂著口鼻。”
連日的激戰,第十軍損失慘重,逐漸面臨著彈盡糧絕的局面。第十軍隻得收縮陣地。為了節約彈藥,軍長方先覺要求士兵做到“三不打”,即看不見不打、不進入陣地不打、打不死不打。而在此時,日軍又從長沙增調來了2個軍團,開始對衡陽城發動第3次總攻。
城破,他拍發“最后一電”
從8月3日開始,日軍炮火開始向守城軍各主要陣地狂轟猛炸。6日早晨,日軍從北門攻入,守軍開始與之進行慘烈的巷戰。
當天傍晚,軍長方先覺派人匆匆送來一份電文,值班的盧慶貽以加急的形式將這封加密電報發出,隨后他得到了立即將電台銷毀的命令。后來,盧慶貽從《大公報》上知道了最后一電的內容:“重慶台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鈞鑒,敵人今晨由北城突入,城內展開巷戰,我軍官兵傷亡殆盡,已無兵可資堵擊,我等誓以一死報國,勉盡軍人天職,絕不負鈞座平生作育之美意,此電空系最后一電,來生再見,我方先覺率師長周慶祥、葛先才、容有略、饒少偉、參謀長孫明玉同叩。魚,午。”
城破后,軍長方先覺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與日軍談判停戰,二是突圍。方先覺和其他將領可以隨主力部隊突圍出去,但留下來的傷員和老百姓則很有可能遭到日軍的屠殺。“方軍長當機立斷決定,即使背負罵名,也要保全傷員與老百姓,所以他決定和日軍停戰。”盧慶貽說,“我這條命也是那個停戰協議裡出來的。”
8月8日,歷時47天的衡陽保衛戰結束。第十軍最后隻剩不到2000人,日軍5個師團傷亡在3.9萬至7萬人之間。
被俘,逃出敵營歸舊部
停戰以后,盧慶貽和其他人員一起成了俘虜,后被日本兵強征為苦力,到城外收稻谷。這期間,大家開始商量怎樣逃出去。
機會終於來臨。一小股日軍押著他們朝零陵方向行進,盧慶貽等10多名被俘人員,利用日軍強迫其上山搶劫老百姓東西的機會,殺掉了看押的日本兵,逃進了深山老林裡。當時山區有游擊隊,日本兵不敢追上來。盧慶貽等人一路追尋部隊,在武岡縣城被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收留。經過幾個月的跋涉,他們回到了第十軍設在貴陽的辦事處。1946年2月,盧慶貽隨預十師師長葛先才回到衡陽,收集第十軍抗日陣亡將士遺骸,修建烈士公墓。
解放后,盧慶貽回到了姜畬鎮的老家。如今他四世同堂,兒孫孝順,政府關照,生活無虞。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