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紅軍團團史館陳列著一封泛黃的答謝信,落款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第772團(該團前身)。短短數百字的答謝信,見証了抗戰時期軍民魚水情誼。
抗戰中,772團官兵轉戰南北,所到之處均得到當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特別是1939年1月,侵華日軍在太岳地區掃蕩,772團按照上級指示採取游擊戰、伏擊戰等方式粉碎敵人進攻。反掃蕩作戰中,當地群眾主動為部隊擔任向導、運送彈藥、供應糧食、救護傷員等,為772團提供了巨大支持。
當年2月,772團在一次伏擊戰中大獲全勝后,當地民眾送衣送糧慰問官兵。官兵們感激地寫下了這封熱情洋溢的答謝信,信中寫道:“唯有在前后方軍民的血汗交流中,我們才可以收到初步的、圓滿的成果﹔也唯有在前后方軍民的血汗交流中,我們才可以蓄養起來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在之后的抗戰歷程中,772團官兵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勝利。也正是牢記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80多年來,該團一茬又一茬官兵譜寫了眾多可歌可泣的愛民為民頌歌。依靠人民和服務人民,成為該團紅色傳統的核心精髓。
這封信幾經流轉,后由著名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卞之琳同志收藏並捐贈給第13集團軍。(羅新 特約記者 周銳)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