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桂芳:婦女也能頂起半邊天

2015年08月07日14:4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李桂芳:婦女也能頂起半邊天

李桂芳:抗戰時期的紅嫂代表人物。1925年生,現年91歲。1939年就擔任村婦救會會長,后在被服廠擔任民運工作,1941年擔任山東軍區第二野戰醫院看護員,1944年擔任艾山鄉婦救會會長,在抗戰時期是支前模范。1984年在臨沂市民政局退休。

沂南縣是沂蒙根據地的根據地,是個核心要地,所有的男勞力都跟隨部隊去了,抬擔架的、送公糧的、運軍火的……后方剩下的是清一色婦女老人和小孩,所以婦救會擔任了全部的工作,后方的整個工作都壓在了我們婦女的肩上。

隻要是前方需要的東西,我們后方百姓就是不吃不喝也願意供應。后方積極搞生產多打糧食支援前線,婦女紡線織布,保証部隊能穿上衣服,冬有棉夏有單,不能缺著解放軍的。后方每人少穿一寸布,省出布來做軍服,每人少吃一兩糧,節約出來當軍糧。

旁白:一天,她們接到了部隊急行軍架橋的緊急任務,但村裡的男人們都上了前線,無人搭橋。這群堅強的女人就用柔弱的肩膀為戰士們搭起了一座通往勝利的橋梁。

我們人站在河水裡當橋腿,肩扛著門板當橋板就這樣把橋搭起來了。部隊的人問都是什麼人搭橋啊,我告訴他們是識字班的大嫂大娘,都是女人。部隊的人一聽立馬說:“那可不行,我們不能踩著婦女同志的肩膀過河,我們趟水過河!”

我聽他這麼說就急了:“你說的不對,這都是什麼關鍵時刻了,毛主席不是說過了嗎,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保証,不能錯過了戰機,請你們抓緊時間過橋!”

部隊的同志一聽有道理,便轉身對其他同志大聲說:“河上這個橋是怎麼搭的?是婦女同志們站在河水裡肩扛著板子搭起來的。她們用這樣的行動支持我們部隊,我們絕不能辜負了她們的希望,等我們到達目的地一定要狠狠地打擊敵人!”

旁白:1942年,日軍加大掃蕩力度,隨著我軍傷亡人員日漸增多,醫院住所也日漸緊張,在此情況下,沂蒙百姓自告奮勇地站出來主動承擔看護傷員的工作。

三個醫院在沂南,一個醫院在沂水,傷員多醫院不夠用,但老百姓說了:“不要緊,隻要是打日本鬼子、打勝仗消滅敵人,傷號再多咱也有辦法,醫院不夠用咱就把每個村都變成醫院,家家戶戶都是病房,人人都是護理員啊,這不就解決了嗎。沂南北山有個叫老貓窩的庄,才十來戶人家,這十來戶人家硬是咬緊牙關掩護了27個傷員。

旁白:沂蒙的百姓與戰士有共同的心願:趕走侵略者,不再受欺凌!

我有個很深的體會,那就是國家窮了不得了,人民窮了不得了,尤其在這個和平建設發展時期更是這樣,咱中國的部隊照樣要加強,文武雙全了,國家強大了,讓那些侵略者知道我們中國不是好欺負的。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們,要牢記今天的大好形勢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努力讓我們祖國更加發達更加強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