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游擊隊歌》:戰歌嘹亮敵膽寒

2015年08月11日11:0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游擊隊歌》:戰歌嘹亮敵膽寒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這首奮進向上的《游擊隊歌》,是青年作曲家賀綠汀1937年冬在山西省臨汾市西郊劉庄村八路軍辦事處體驗生活時寫的一首戰歌。

當年在八路軍辦事處,彭雪楓主任熱情地接待了從上海一路宣傳抗日走來的抗日救亡演劇隊。賀綠汀作為其中的一員,通過聽報告,看資料,參加政治學習,對八路軍運用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感到十分新鮮和好奇。

在新成立的八路軍炮兵團訪問時,戰士們向賀綠汀介紹說,部隊從陝西出發時還沒有炮兵,是通過繳獲日軍和收集閻錫山部隊南逃時丟棄的大炮武裝起來的一支“新兵種”。賀綠汀還看到一隊隊穿著單衣、草鞋,踏著冰雪生龍活虎進行訓練的八路軍戰士,這些都為《游擊隊歌》的創作提供了素材。

在白石村,賀綠汀與剛剛經歷過平型關大戰洗禮的343旅政委肖華相遇了。肖華給賀綠汀講述了平型關大捷始末。正是通過這次大捷,隊伍認識到抗日戰爭必然是一場持久戰,思想統一到了毛澤東反復強調的“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戰略方針上來。當時,與賀綠汀同住一屋,后來成為軍旅作家的劉白羽在文章中寫道:肖華同志以一種戰斗姿態出現了,他揚著一隻手臂,高聲鼓舞著人們,青春颯爽,朝氣蓬勃。一剎那間,我覺得從他心裡發出火,發出光,它們能沖破一切危難和險阻……

一天晚上,賀綠汀披著肖華贈送的平型關大捷戰利品——一件日軍黃呢大衣,伏在土炕上,就著一盞油燈,開始創作《游擊隊歌》。一首新歌,伴著旭日一同升起。“從內容看,與其說是一位作曲家的創作,還不如說是一個八路軍指戰員激情洋溢的戰前動員詞。”臨汾市黨史辦副主任王益民說。

1938年春,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劉庄召開高級干部會議,晚上的演出中,這首《游擊隊歌》被滿懷激情地演唱,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朱德總司令當即給賀綠汀一個任務:抓緊到部隊教戰士們唱這首歌。

洪洞縣白石村,當時是八路軍隨營學校的駐地。今年92歲的何柏林老人還清楚地記得當年跟著隨營學校的學生一起學唱時的情景。“節奏明快,歌詞也很有感染力,大家都很愛唱。”何柏林說,這首歌激勵了很多像他一樣年紀的人。

685團在經歷平型關大捷南下來到臨汾一帶,休整后部隊又要挺進呂梁山區。出發當天,賀綠汀和演劇隊全體隊員佇立在道路兩側,高唱《游擊隊歌》。這首歌也隨著戰士們的腳步,傳遍全國。

1943年,賀綠汀隨身帶著《游擊隊歌》的原稿到達了日夜思念的革命聖地——延安。在王家坪八路軍總部禮堂舉行的文藝晚會上,毛澤東主席接見了他,並贊揚賀綠汀“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1961年“七一”前夕,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賀綠汀把兩頁已發黃的《游擊隊歌》原稿托付給了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20多年裡,賀綠汀走過許多地方,也丟掉了許多東西,唯獨這兩張手稿,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在他心中,這薄薄的兩張紙,不僅記載了一段難忘的烽火歲月,也記載了自己一次心靈的升華,賀綠汀將它們視為生命。(記者 邢兆遠 李建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