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赫赫軍威百團大戰 軍出三晉亮劍華北

丁喜

2015年08月11日13:54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赫赫軍威 百團大戰

1940年百團大戰后,八路軍在太行山拆除日軍防御工事。 (徐肖冰攝)

1940年5月,世界形勢風雲突變:德國閃擊西歐,擊敗英法聯軍,法國投降,納粹德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戲劇性勝利,氣焰十分囂張。英法的慘敗,大大刺激了日本帝國主義爭奪亞洲、太平洋地區霸權的欲望。

日本趁法、英兩國忙於歐洲戰場、無暇東顧之機,迫使其關閉滇越、滇緬公路,切斷了中國的國際交通線。5∼6月,日軍還在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棗(陽)宜(昌)戰役。同時,日軍的航空部隊對重慶、成都等進行狂轟濫炸,揚言要在8月份南進昆明、北攻西安。在華北,日軍為達到徹底摧毀各抗日根據地、鞏固其佔領區的目的,進一步加強了對華北交通線的控制,並整治運河,增設據點、碉堡、封鎖溝、封鎖牆,開始推行其“以鐵路為柱,以公路為鏈,以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根據地被分割成無數井字形,好似一個個牢籠,妄圖把活躍在華北平原的八路軍禁錮起來。日軍還發動偽軍到處散布八路軍“是搞亂的軍隊”、“專打友軍、不打日軍”、“游而不擊、隻吃飯不打仗”等眾多謠言,來迷惑當地群眾。

身處華北敵后的八路軍正、副總司令朱德、彭德懷及副參謀長左權,對全國的抗戰局勢、尤其是華北的抗戰局勢發展深感不安。一方面,日軍的“囚籠政策”把抗日根據地與其他地區、根據地與根據地之間隔離了開來,八路軍被封鎖在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華北抗日根據地日益縮小,許多根據地變為游擊區。另一方面,根據地人民深受日軍的禍害,日軍所到之處,見人即殺,見屋即燒,見糧即搶,見女即奸,就連老百姓生活用的鍋、碗、瓢、盆及生產用具也未能幸免,許多村庄變成灰燼,片瓦無存。

面對如此困境,朱德、彭德懷謀劃在華北敵后發動一次較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打斷日軍的“柱子”,搗碎日軍的“鏈子”,毀掉日軍的“鎖子”,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1940年4月下旬,就交通破襲戰問題,彭德懷與左權先后同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參謀長李達,三八五旅旅長陳錫聯、三八六旅旅長陳賡,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八路軍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等人進行了多次討論,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把作戰主要目標放在正太鐵路(石家庄至太原)上﹔同時,對平漢、同蒲、白晉、平綏等華北各主要鐵路及主要公路也展開破襲,配合正太線的作戰行動。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部向晉察冀軍區和一二〇、一二九師下達《戰役預備命令》,並報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簡要地分析了1940年夏的抗戰形勢,明確提出了發動戰役的目的:“徹底破壞正太線若干要隘,消滅部分敵人,收復若干重要名勝關隘據點,較長期截斷該線交通。”要求各部隊對其他重要鐵路線,特別是平漢、同蒲等鐵路“應同時組織有計劃之總破襲,配合正太鐵道戰役之成功”。關於參加戰役的總兵力,《戰役預備命令》要求:“直接參加正太線作戰之總兵力應不少於二十二個團。計:聶區(冀中在內)應派出十個團,一二九師派出八個團,一二〇師派出四至六個團。”隨著戰役的展開,八路軍參戰部隊達到百余團約二十余萬人,故稱“百團大戰”。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向聶榮臻、賀龍、關向應、劉伯承、鄧小平發出了《戰役行動命令》:“上列各集團及總部特務團統由總部直接指揮之……限八月二十日開始戰斗。”

8月20日22時,隨著一顆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各路突擊隊猛虎下山般扑向敵人的車站和據點,雷鳴般的爆炸聲,響徹正太路全線。同一時刻,平漢、同蒲、德石、滄石等鐵路和公路干線上,槍炮聲、炸藥的爆破聲也震撼著華北大地。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指揮下,一場以正太鐵路為重點的、聲勢浩大的面向日軍的交通總破襲戰打響了。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

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是交通總破襲戰,以破壞敵人在華北所佔領的主要交通線為主,重點是正太鐵路。8月20日夜,參戰部隊、游擊隊、民兵同時發起攻擊,破擊正太、同蒲、平漢、德石、平綏、北寧、津浦、白晉等鐵路交通線,殲滅大量日偽軍。敵人猝不及防,倉皇應戰,顧此失彼,損失慘重。

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八路軍攻佔了許多據點和車站,破壞了日軍佔據的華北重要燃料基地、交通線兩側及深入根據地內的據點,發動了淶(源)靈(丘)、榆(社)遼(縣)等戰役。在淶靈戰役中,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攻佔淶源縣城外圍三甲村、東團堡等重要據點十多處,殲敵一千一百余人。為策應淶靈戰役,冀中軍區主力發動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殲滅日偽軍一千四百余人,攻克據點二十九處,破壞公路一百五十余公裡。一二九師在榆遼戰役中,連續攻佔榆遼公路沿線據點多處,並攻下榆社縣城,繳獲大批武器,殲敵九百余人。一二〇師繼續破擊同蒲鐵路北段,使該鐵路線再次中斷。

第三階段(10月6日至12月5日)是反“掃蕩”。從10月6日起,日軍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掃蕩”。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命令,華北根據地軍民轉入反“掃蕩”作戰。一二九師主力在山西新軍配合下,粉碎日軍對太行和太岳根據地的“掃蕩”。晉察冀軍民先后擊退日軍對平西和北岳地區的“掃蕩”。一二〇師粉碎了日軍兩萬余人對晉西北的“掃蕩”。

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斗一千八百余次,斃傷日軍兩萬余人、偽軍五千余人,俘日軍兩百八十一人、偽軍一萬八千余人,日軍投降四十七人,偽軍反正一千八百余人﹔破壞鐵路四百七十多公裡,公路一千五百多公裡,橋梁、隧洞和火車站二百六十多處,摧毀大量敵堡和據點﹔繳獲各種炮五十三門,各種槍五千九百余支,還繳獲了一批軍用物資。日軍獨立混成第四旅團被殲過半,第一、第二、第三、第八、第九、第十五、第十六獨立混成旅團及第二十七、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四十一、第一一〇師團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打擊。

百團大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日軍方面不得不承認,百團大戰“取得了奇襲的成功”,“給了華北方面軍以極大打擊”。日軍把這次戰役稱為“挖心戰”,並將每年的8月20日定為“挖心戰”紀念日。

百團大戰破壞了華北各地主要的鐵路、公路交通,拔除了交通線上及兩側的大批日偽軍據點,拆毀了許多日軍封鎖溝、牆,給日軍的“囚籠政策”以沉重打擊,也破壞了其“以戰養戰”將華北變為擴大侵略戰爭基地的企圖。

日軍在遭受打擊后,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並由華中抽調兵力,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施“更大規模的報復作戰”。

毛澤東在看到八路軍總部發往延安的百團大戰第一批戰報后,致電彭德懷:“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斗是否還可以組織一兩次?”

1940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分別發出《中央關於時局趨向的指示》和《中央關於“擊敵和友”的軍事行動總方針的指示》,充分肯定百團大戰“給了日寇以沉重的打擊,給了全國人民無窮的希望。”國民黨方面,蔣介石向朱德、彭德懷發來嘉勉電:“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何應欽、衛立煌、閻錫山等軍政長官也先后致電八路軍總部,盛贊百團大戰“不惟予敵寇以致命之打擊,且予友軍以精神上之鼓舞”,表示“嘉慰實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