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烽火三晉 抗戰老區記者行:沉著應戰凱歌旋

劉瑞強     范非

2015年08月12日08:40   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烽火三晉 抗戰老區記者行(18):沉著應戰凱歌旋

  • 新老照片①圖為八路軍戰士在向敵人射擊

  • ②圖為當年《新華日報》曾對響堂鋪伏擊戰予以報道

  • ③圖為響堂鋪伏擊戰決策地——黎城縣南桑魯村孔廟

  • ④響堂鋪戰斗中繳獲的日軍汽車發動機部件

歷史回放

響堂鋪伏擊戰

1938年3月,神頭嶺戰斗結束后,日軍在黎城與涉縣之間的東陽關增設據點,在邯(鄲)長(治)大道上運輸頻繁,支援晉東南、晉西之日軍向黃河各渡口進犯。八路軍129師決定再打一次伏擊戰,以3個團兵力設伏於黎城東陽關至涉縣響堂鋪一線,消滅日軍的汽車運輸隊,由副師長徐向前親自指揮。3月31日上午,日軍輜重部隊汽車180輛及其掩護部隊由黎城縣城經東陽關東進,當全部進入我軍伏擊圈時,769團、771團同時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隨即沖向公路,以刺刀、手榴彈消滅敵人。敵人倉皇應戰,武器尚未展開即被擊毀。與此同時,由黎城、涉縣分別出援之敵,亦被我阻援部隊擊退。此戰我軍共殲日軍400余人,燒毀汽車180輛,繳獲長短槍130余枝、迫擊炮4門,以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

塵封往事

朱德閱兵磐石寨

1938年3月,八路軍接連取得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伏擊戰勝利,斃傷日軍1900多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戰績空前,全國上下一片贊譽。八路軍總部決定舉行一次規模宏大的閱兵儀式,以鼓舞士氣、激勵民眾、表彰部隊。

4月3日6時整,隨著劉伯承一聲令下,閱兵儀式在東井村的磐石寨場正式開始。129師師屬部隊和隨營學校各受閱部隊的官兵身穿整潔統一的灰軍裝,肩扛手抬剛剛繳獲的日軍三八式步槍和迫擊炮、重機槍,排成一個個方陣,邁著堅定步伐,高喊口號,精神抖擻地通過設在寨台上的主席台,接受主席台上朱德總司令以及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等八路軍總部和129師首長的檢閱,主席台下擺滿了在神頭嶺、響堂鋪戰斗中繳獲的槍支彈藥等戰利品。

朱德總司令隨后發表了講話,他鼓勵大家,八路軍要服從命令,嚴守紀律,堅決勇敢,不怕困難,把敵人趕出中國去,誓死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斗到底!朱總司令的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全場官兵高呼抗戰口號,聲音此起彼伏、響徹雲霄。之后,各受閱部隊還進行了刺殺、投彈、格斗等表演,博得了首長和在場群眾的陣陣歡呼與掌聲。

紅色記憶

“巍巍太行起狼煙,黎涉路隘隱弓弦。龍騰虎躍殺聲震,狼奔豕突敵膽寒。扑滅火龍吞殘虜,動地軍歌唱凱旋……”1985年,耄耋之年的徐向前元帥回憶起響堂鋪之戰仍激動不已,寫下如此豪情詩篇。

7月30日上午,在黎城八路軍文化研究會顧問趙晚芹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位於西井鎮的南桑魯村。村中有一座孔廟,據說始建於漢代,抗戰時期被日寇燒毀,解放后重修維護。1938年3月29日,正是在這裡,八路軍129師首長們運籌帷幄,發出了關於響堂鋪伏擊戰的“役字第八號令”。

1938年3月,根據朱德總司令“相機襲擊黎城、潞城,佔領東陽關,打擊增援隊”指示,129師政委

鄧小平、副師長徐向前決定在黎城東陽關至涉縣響堂鋪一線的邯長大道兩旁設伏,打擊日軍運輸隊,狠狠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其時,在邯長大道上,敵軍汽車往來頻繁。據情報顯示,敵人將有180輛軍車由黎城開往涉縣。徐向前帶人實地勘察,發現在響堂鋪一帶,邯長大道沿著干枯的河床延伸,南北皆險山隘路,隻要把東西兩頭一卡,敵人便無處可逃。隨即決定,主要伏擊地點就選擇在響堂鋪。

正值3月底,山路積雪未消,加上連日小雨,道路泥濘,春寒料峭。30日夜,我軍部隊按照徐向前副師長部署,秘密潛入伏擊陣地。因陣地多處背陰面,積雪初融,夜間又結了一層冰,戰士們隻能忍受著嚴寒,一動不動地隱蔽在山野間。

可就在拂曉時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傳來,電話那頭,386旅旅長陳賡報告最新情況:“接到772團報告,東陽關之敵200余人進至我伏擊部隊后方馬家峪。”陳賡據此判斷,敵人很有可能發現我設伏行動,企圖斷我后路,請示要不要撤出伏擊陣地?

徐向前一時陷入沉思。他分析,如敵人確實發現我軍行動,包抄后路,形勢將很危急,必須馬上撤離陣地﹔但若敵人另有圖謀,或只是一種巧合,那我軍急於撤出伏擊陣地,勢必將錯失有利戰機。

經過冷靜分析,徐向前判定該情報不可靠,如若敵人發現我軍企圖,定然不會隻派出這麼少的兵力,遂令772團不要輕舉妄動。他還作出指示,在敵情尚未搞清楚之前,不要向鄧小平政委報告,給他出難題。徐向前沉著老練,速派人到后方東陽關和蘇家峧方向探聽虛實。

偵察結果表明,東陽關方向的敵人並未出動,警戒分隊看到的,隻不過是些趕著牲口走夜路的老百姓。這下,大家懸著的心才放下。徐向前進而要求所有參戰部隊,打伏擊戰一定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氣,千萬不可被假象所迷惑。

記者輾轉黎城多處革命遺址,傍晚時過東陽關鎮,尋訪當年的伏擊戰場。309國道與復道時而並行,時而交叉,兩條公路相夾的溝渠裡,據說就是當年的邯長大道戰場。戰爭硝煙已然散盡,溝渠裡草木叢生。從公路旁爬上一處名叫皇后嶺的地方,登高遠望,當年的戰場盡收眼底。“從東陽關到響堂鋪,鬼子的汽車一步步鑽進我八路軍為其設計的‘大口袋’!”年逾七旬的趙晚芹在向記者講述響堂鋪伏擊戰時仍激情澎湃。

1938年3月31日早8時許,一陣槍聲過后,日軍第14師團山田輜重部隊所屬的兩個汽車中隊180輛汽車,載著掩護部隊由黎城經東陽關向東駛來。路面狹窄難行,汽車一輛接著一輛,排起長長的隊伍,轟隆隆從八路軍戰士們的眼前駛過。

待到日寇悉數進入伏擊圈,兩發綠色信號彈升空,徐向前副師長發出了總攻擊信號。霎時,771團、769團兩團主力朝著敵人猛烈開火,敵人被打得暈頭轉向。八路軍戰士們從各個谷口沖了下去,與敵人展開白刃格斗。敵人慌作一團,還來不及架起迫擊炮和機關槍,便被沖上汽車的戰士砍傷刺死。少數鬼子鑽到汽車底下試圖頑抗,或者端著刺刀准備拼殺,大都被我八路軍戰士用刺刀、紅纓槍及手榴彈消滅。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日軍除30多人逃脫外,其余全部被殲,180輛汽車全被燒毀,一時火光沖天、濃煙蔽日。

雙方激戰之時,由黎城及東陽關的敵人步騎兵400余人聞訊而動,企圖解響堂鋪之圍,被我772團在馬家拐附近擊退。之后,日軍又從黎城增兵200人,和先前增援部隊匯合,在飛機掩護下,又連續向772團陣地發動進攻,兩次沖鋒均被我軍打退,灰溜溜返回東陽關據點。與此同時,涉縣日軍也出動了400余人前去增援,被我769團預伏部隊強力阻擊,退回涉縣。下午4時許,十余架日軍戰機飛到響堂鋪上空狂轟亂炸,但為時已晚,八路軍業已打掃完戰場,帶著戰利品,安全轉移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