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上海四行倉庫紀念地修舊如舊恢復原貌 抗戰的見証城市的記憶

2015年08月12日09:10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上海四行倉庫紀念地修舊如舊恢復原貌 抗戰的見証,城市的記憶

◆四行倉庫紀念館的大門,還原歷史的原貌,沉重而斑斑地記載著歷史。 竺鋼 攝



  78年前,“八百壯士”死守“孤樓”四行倉庫,以血肉之軀力戰,彰顯“中國不會亡”的決心。78年后,歷經1年零8個月的緊張施工,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將於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紀念日這一天正式開放。這裡,將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少有的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不能忘卻的抗戰記憶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銘記歷史、警示未來,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奮發有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他特別提到,“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

“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舍生赴死、抗擊外敵的壯舉,是上海這座城市不能忘卻的抗戰記憶。近年來,民革上海市委及社會各界通過提案、來信等方式,多次呼吁整合上海抗戰文化資源,對上海抗戰遺址加強保護,發揮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彰顯上海城市歷史價值。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上海市委於2014年4月下旬專題研究上海紀念抗戰70周年活動,特別指出,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協調,對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英勇抗日紀念館(陳列室)進行改擴建。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東至西藏北路、西至晉元路、北至國慶路、南至蘇州河畔的光復路。承擔著四行倉庫紀念地修建工作的閘北區,主動與四行倉庫產權所屬的百聯集團對接,以“一個紀念館、一面牆、一個廣場、一組雕塑”方案規劃,推進四行倉庫修建工作。在前期清場和動拆遷工作中,短短五個月內拆除違章建筑500多平方米,動遷面積達近萬平方米,完成了紀念地原址內總共283戶租戶的搬遷,為隨后緊跟的建設和布展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西山牆重現“八一三”激戰彈痕

根據規劃,四行倉庫將按照文物和優秀歷史建筑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其作為當年四大銀行金融倉庫的原有風貌。

然而,近80年間,四行倉庫歷經數次加建、改建,其立面風貌、內部空間格局同初建成時大相徑庭,壁柱、頂部花飾、清水牆等許多重要建筑特色業已消失殆盡,建筑體量亦發生較大改變。

為此,建設方對歷史圖紙、檔案、歷史影像資料等做了充分、細致的挖掘與研究,並落實專業機構,對整幢大樓做了較為細致的房屋檢測,盡可能多地還原四行倉庫建筑歷史原貌。

目前修復完成的“西牆”,共保留呈現了1937年四行保衛戰中日軍炮擊形成的8個主要的炮彈孔和430余個槍眼彈點。設計人員通過查找老照片和工部局歷史檔案定位炮彈洞口位置,逐層剝除牆體之外的粉刷層,通過6種方式修復彈孔。修復后的西牆在蘇州河畔無聲地訴說當年的激戰歷史,驗收四行倉庫整體修復項目的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的專家稱其是“四行倉庫項目中最好的雕塑”。

切切追尋“八百壯士”抗戰壯舉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位於四行倉庫西側1至3層,面積約3800平方米。如何在這方天地裡講好“八百壯士”的故事,考驗著紀念館全體建設人員。

史實的親歷者、見証人,對於講好故事必不可少。由閘北區相關部門聯合組成的籌建組,分別走訪了謝晉元之子謝繼民,88師師長孫元良之子秦漢,《歌八百壯士》 首唱者周小燕,《歌八百壯士》作曲者、中國著名作曲家夏之秋的家屬陳先炳,1938年電影《八百壯士》導演之子應大明、應大白,四行倉庫保衛戰親歷者、作家沈寂,淞滬會戰中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之孫張浩霆,了解史料、填補空白,並專門請教了余子道、蘇智良、張雲、丁一等抗戰史專家。

在史料征集期間,籌備工作人員四上北京,最終通過拍賣會獲得張學良將軍私人秘書兼飛行員、美聯社記者海嵐裡昂拍攝的有關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的幾組原始照片和膠片等珍貴文物,照片真實記錄了戰火中的四行倉庫,以及“八百壯士”剛剛結束戰斗后撤退到租界的歷史場景,這次屬於首次公開面世。

由於淞滬會戰極其慘烈,到“八百壯士”進入四行倉庫時,原來的官兵已經增補了五次,相當部分來自湖北通城縣。為此,籌備組的工作人員兩次奔赴通城縣,探尋所需史料和實物,最終尋得民國時期通城縣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四十九壯士姓名一覽表、通城籍“八百壯士”1980年採訪情況匯編等一批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其中,湖北咸寧師范專科學校已經退休、年逾八旬的丁一教授無償捐贈了他畢生研究湖北籍八百壯士的全部相關資料、實物和照片,共計7個檔案盒。

經過多方努力,籌備組已搜集到報紙、檔案、照片、期刊、書籍在內的文獻資料共計1668份,征集到與四行有關的實物(含復制件)280余件。解放日報社主動提供珍藏的《申報》中掃描獲得的高精度電子照片文件,供布展使用。

布展過程中,通過對史料的深入學習和思考,負責布展的閘北區文化局還根據“八百壯士”在謝晉元將軍的決死動員和率先垂范下,共同撰寫遺書的歷史史實,構想出了“遺書明志”的創意,把遺書家信作為一條紀念館隱含的展示副線,與愛國主義的展示主線一起,構成了真實可信的抗戰英雄形象。(記者 談燕 見習記者 陳逸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