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我們浴血同仇 我們萬眾一心

2015年08月13日08:58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兩大最主要政治力量終於攜手全國民眾一致對外 自1931年以來第一次,中國軍隊大規模主動出擊令“三月亡華”叫囂破產 我們浴血同仇 我們萬眾一心

“我站在桂花樹下的深秋/比鄰而居著紅紅的石榴/抬望眼不見昔日雲綢/一聲聲一線飛鷹遠去……”

開學后將升高二的位育中學學生楊思穎,捧著一張歌譜輕輕哼唱。詞曲是兩位長一輩的忘年好友專門譜寫的,紀念的是這位女孩的偶像“空軍戰魂”高志航烈士。剛小學畢業的上海男孩陸天鍇,花了一星期閱讀謝晉元傳記,准備PPT,為大人們講述“八百壯士”的故事,眼睛亮亮的。

能打動孩子們的,必然永流傳。“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意義,遠不止於軍事,而更在於人心。

有戰略——這是1931年以來,中國正規軍首度大規模主動出擊,有意識選擇戰場,用戰略遏制日寇。前后持續112天,3個多月,針鋒相對地令日軍叫囂的“三月亡華論”破產,南北兩線並進、南線溯長江而上的戰略計劃被打亂,也為掩護國家轉入戰時體制贏得了時間。為此,中方前后投入兵力高達約75萬之眾,最后傷亡30余萬人之多。

有熱血——“八一三”淞滬抗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英勇悲壯,可歌可泣。每當講起浴血奮戰的抗日軍人,我們的眼眶常會濕潤:“八百壯士”孤軍奮戰四行倉庫,外媒驚嘆“再也沒有見到比中國敢死隊最后死守閘北更英勇的戰斗了!”﹔空軍英雄閻海文飛機中彈被迫跳傘,壯言“中國無投降的空軍”,舉槍斃敵后自盡成仁﹔匯山碼頭,一個營的官兵沖入日軍陣地,遭到縱火,300人烈火焚身無一逃走﹔寶山城失守,姚子青營血戰到底,無人投降。姓名與事跡被記錄下來的,隻有幾百分之一,更多的是無名英雄。近萬人編制的一個師,打到最后隻剩一兩千人是原有兵員。3個多月間幾乎每一支部隊都進行了5次以上的兵員補充。一批批新兵從全國調來,一下火車,就上前線,長官與下屬之間,連名字都來不及相互通報,便捐軀成仁。面對國家興亡民族尊嚴的責任,中國軍人義無反顧,哪怕以血肉之軀投入“絞肉機”,也前赴后繼,視死如歸。裝備遠勝中國軍隊的日本侵略者,在此戰中付出了傷亡9萬多人的慘重代價。

更有人心凝聚——

就在淞滬抗戰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積極推動下,國共兩黨圍繞聯合抗日的談判獲得重大進展。“七七”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迅即通電全國,指出隻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中國出路,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侵略。這時,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路經上海,去廬山與蔣介石再次舉行談判,在淞滬抗戰進入高潮的9月間,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終於播發《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由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淞滬抗戰確立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基礎。

淞滬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軍隊雲集淞滬戰場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民眾抗日救亡運動。兩條戰線緊密配合,相互輝映。無法想象,在國共分裂、內戰頻仍、國民黨各派系相互紛爭的條件下,中國有發動如此大規模對外反侵略戰爭的可能性。兩大最主要政治力量攜手下,全國民眾發動起來了,各地的主要軍事力量都調動起來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個派系以及各地方勢力,一致對外共赴國難。這是淞滬抗戰的軍事基礎。而聲勢浩大、波瀾壯闊的上海民眾抗日救亡運動,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領導核心的作用。團結與發動民眾、開展抗日宣傳、募捐財物、支援前線、救護難民、安定后方。全市近200個抗日救亡團體,聯系和組織起數十萬民眾,開展轟轟烈烈的救亡運動。尤其是抗日文化活動和救亡報刊、救亡宣傳,形成強大輿論陣地。上海成為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輿論中心、組織中心和活動中心。淞滬血與火,極大地振奮民族精神,喚起民眾覺醒。這是淞滬抗戰的民眾基礎。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共產黨參與了關於抗戰國策和抗日軍事戰略的決策過程。1937年8月,中共中央委派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出席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在11日的會議上,周恩來發言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國防會議確定了實行全國抗戰和對日作戰的基本戰略方針。蔣介石在11日當晚下令發動淞滬會戰。

淞滬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戰役規模之巨大、戰場范圍之遼闊、參戰兵員之眾多、作戰過程之持續、中國軍民戰斗之英勇悲壯,均為中國抗戰史罕見。

而從世界格局看,淞滬抗戰與正面戰場的華北抗戰、八路軍敵后抗戰,共同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回溯到1932年同樣發生在上海的“一·二八”抗戰,兩次淞滬抗戰,相隔5年多。這期間,整個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是非常關鍵的五年:一方面,日本政局被法西斯力量全面控制,大規模擴軍備戰,准備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加速走上世界大戰之路﹔德、日、意三國先后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結成法西斯軍事同盟﹔另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也集結興起,1935年7月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號召全世界的進步力量團結起來,建立反法西斯的國際統一陣線。非洲的埃塞俄比亞、歐洲的西班牙,先后發生了反法西斯戰爭。從“七七”事變到“八一三”淞滬抗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一直打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戰場一直是東方主戰場,中國是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決定性力量。

78年過去了。78年前的今天,軍民同浴血、全民同敵愾,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民族精神依然流轉在今天。(記者 馬海鄰)

(本文感謝“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課題組組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子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