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3日09: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盧彩文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撰寫書法“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 |
人物簡介:盧彩文,中國遠征軍老兵,1925年11月出生,雲南省騰沖市人,現為雲南省黃埔同學會騰沖分會會長。
1942年日軍從緬甸入侵滇西后,16歲的盧彩文投筆從戎,參加了黃埔軍校第19期大理干訓團,畢業后編入國民革命軍十一集團軍參謀處任少尉情報員,被安排到騰沖、龍陵等淪陷區潛伏收集日軍情報,后因獲取重要情報被提升為中尉,1945年抗戰勝利后回家教書。
投筆從戎,主要是不想當亡國奴。當時侵略滇西的日軍轟炸保山城平民,釋放鼠疫、霍亂細菌,不僅燒殺搶掠,還會在老百姓的鍋、碗、水桶裡拉屎撒尿,真是毫無人性。
不堪日軍的燒殺搶掠,當時不少滇西百姓爭相往山中逃難,為了不讓已經佔領鄉鎮的日本人發現,老百姓白天不敢露面,更不敢生火做飯,隻有夜裡才敢跑出大山找點吃的。有的不幸碰上日軍,男的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抓去做苦力,女的則會被強奸,稍有不從就會被立即殺掉。
親眼目睹了太多的慘劇,正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滇西戰時工作干部訓練團在大理成立,我就去報了名。當時想,我有兄弟姐妹,即便是犧牲了,還有他們照顧父母。
在干訓團,原本三年的課程因為戰爭的緣故壓縮到了一年,雖然知道學得不夠扎實、專業,但靠著一股子愛國勁,我們都想早日上戰場。實際上,自從考軍校那一刻起,我們就下定了決心要為國家出力,即便獻出生命也是應該的。畢業時,我被分到第十一集團軍參謀部諜戰科,派到怒江西岸敵佔領區騰沖一帶工作。
雖然我們經費少、人手少,但可利用的資源並不少。除了自己到處搜集日軍駐防情況外,更多時候通過當地群眾提供情報。一次在龍陵附近偵查一個日軍碉堡駐防情況,當地傣族群眾趁日軍外出主動帶我們兩個情報員到碉堡附近,那次還和一個巡邏的日軍發生了正面交火。
為了避免敵人懷疑,我們基本上都是到處跑。不少群眾能猜出我們的身份,經常在日軍搜查前就給我們提前報信。應該說,沒有淪陷區群眾的幫助,我們的工作很難開展。
當時日偽政府的憲兵隊長叫孫振邦,我們了解到他還有點民族良心,就托人給他傳遞信息:中國軍隊要反攻了,你想不想為自己留條活路?看他動了心思,我就決定去見他一面。當時我才17歲,毛頭小子一個,也沒什麼經驗。剛進孫家,就瞅到院子裡頭有十幾個日本憲兵,心一下子懸了起來,但表面上卻好像沒看到他們一樣,徑直去找孫振邦。他看見我后,心領神會就把我帶到另一間平房裡談話。我對他說,你以后提供情報,抗戰勝利后我們也會幫你說話。為了避免引起懷疑,我們約定不再直接見面,通過中間人傳遞信息。后來孫振邦提供了不少情報,其中包括敵人要進攻游擊隊的重要情報,我還因此從少尉被提拔為中尉。現在想想,要不是那股子愛國情,哪敢深入虎穴!
如果沒有滇西抗戰和遠征軍,一旦日軍佔領了滇西、昆明,就會直接威脅重慶,后果不堪設想。滇西抗戰和中國遠征軍的英勇作戰,中英等同盟國軍隊共同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也提振了中國人的信心。
我這一生,經歷了抵御外辱、保家衛國的歷程,這是最大的榮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紀念抗戰勝利不僅是為了提醒我們過去遭受過的苦難,更是為了我們國家更好地發展,號召各國人民更珍視現在的和平。
(記者 楊文明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3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