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
2015年08月13日09: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馮定1926年入黨,1927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次年發生“九一八”事變,他積極投身抗日救國文化運動。1938年他到達新四軍軍部,負責黨的宣傳教育和干部培養工作,是新四軍中唯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馮定說過,我們是在行軍打仗中一步一步認識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的。他在抗戰時期大力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克思主義通俗哲學的開拓者之一
在我們黨內的著名哲學家中,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者,主要有3位重要人物:艾思奇、胡繩和馮定。他們的哲學研究都起步於抗日戰爭前期,其通俗哲學著述推出較早且成就卓著,影響了一代乃至幾代青年人。
馮定撰寫哲學文章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將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通俗化,向老百姓特別是廣大青年介紹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解剖當時社會存在的弊病,分析人世間各種不平等現象的根源,勉勵承擔著社會責任的青年奮斗自強,參加抗日戰爭,建設新的國家。1937年,他在《哲學的應用》一文中說,從前的舊哲學好像鷲,隻在人跡罕至的絕頂上回旋,不過問人間事﹔新哲學是人類有史以來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概括和總結,是近代各種科學經過“千錘百煉”創造出來的“丹”,同時又是領導科學繼續前進的“明鏡”。新哲學既告訴人們宇宙、社會是什麼,又教會人們怎樣去認識宇宙和社會。不但要認識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基於這樣的理念,馮定努力向人民群眾開展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工作。他寫下的大量通俗哲學文章,為其抗戰勝利后撰寫代表作《平凡的真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哲學的主要創建者
馮定抗戰時期哲學著述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反復給青年講道德修養,以德立人。他在1937年撰寫的第一部著作是《青年應當怎樣修養》。這本6萬多字的小冊子很受青年歡迎,一版再版,被譽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哲學的開山著作之一。
馮定講道德修養的著述有3個顯著特點:一是立足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講倫理,放眼世界大勢向青年講修養的重要,將人生觀、世界觀和歷史觀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來論述,具有宏觀視野。他講青年應該怎樣修養,就是讓青年人“明白宇宙進化和社會發展的規律,順勢去推動時代的輪子,盡一份‘人’的責任,人生的意義就在這裡,人生的最大愉快也就在這裡了”。二是從分析青年煩惱和苦悶的根源入手,既揭示世界大大小小的矛盾、社會各色各樣的矛盾和青年生活重重疊疊的矛盾,又幫助青年明白矛盾底蘊、探究解決方法。其著述不回避青年最為關注的戀愛婚姻、私生活和贍養父母等問題,積極釋疑解惑,被稱為青年的知心朋友。三是緊密聯系現實引導青年做時代英雄。他談到廣大青年愛慕的英雄問題時說:英雄這個詞,在大變亂的年頭對青年很有吸引力,不少人都想“英雄一下子”,但怎樣認識英雄、學做英雄呢?英雄是歷史的產物,各時代有各時代的英雄。英雄並非命運注定,隻要能夠順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誰都有可能成為英雄。中國急需進步的英雄,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時,“最主要的便是民族英雄,凡是能看清當前的情勢,能適應大多數民眾的迫切要求,能消除中華民族的大危難,這便是中國真正的英雄。”馮定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講人生修養,創立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哲學。
不可多得的教育人才
項英向陳毅介紹馮定時說,該同志是不可多得的教育人才。馮定之所以不可多得,就在於他干工作非常認真踏實,善於思考問題,將哲學理論貫徹到自己的工作中去。1938年,他在撰寫的文章中說:哲學是時時刻刻存在著的,是大事和小事中都存在著的,然而在斗爭尖銳的時候,內容更充實,現象更豐富,也最易使我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正是我們努力求進的一個絕好機會,我們應該在實踐中努力理論,也應該在努力理論中力求實踐,這樣才不愧為現時代中的一個好戰士。這正是馮定踐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寫照。皖南事變后,他擔任抗大五分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長,這是抗日戰爭時期華中敵后規模最大的干部學校。當時有一位同志熱情地請求進抗大五分校學習,具體部門負責人懷疑其是托派,不讓他進校學習。馮定知道后說:這個人堅決要求進來,就讓他來吧,他是托嫌,怕什麼?抗大是熔爐,就是托洛茨基這位仁兄要來,我們也不怕。這位同志進了抗大,后來英勇犧牲在抗日戰場上。在馮定等人的組織領導下,抗大五分校為黨培養了大量軍政干部, 適應了抗日武裝不斷發展的需要。
(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3日 16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