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衛平
2015年08月13日09: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
被稱為“人民的哲學家”的艾思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以一本《大眾哲學》影響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向延安。全面抗日戰爭之初的1937年,艾思奇從上海來到延安。在歡迎會上,毛澤東同志說:革命要靠槍杆子,也要靠筆杆子。把槍杆子和筆杆子結合起來,有文有武,文武結合,革命的事業就能勝利。來到延安,艾思奇發揮作用有了更大的舞台。他有力地推動了干部學哲學的熱潮,提高了抗戰骨干力量的素質﹔同時通過文化活動影響廣大群眾,為抗日戰爭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推動干部學哲學
在延安,由於對哲學共同的重視和喜好,艾思奇與毛澤東同志有不少交往。毛澤東同志將年輕的艾思奇視為知音和益友,經常邀請他探討哲學問題。有時毛澤東同志到艾思奇的住處,有時艾思奇到毛澤東同志的窯洞,兩人促膝長談,相互切磋。艾思奇寫的書和文章,毛澤東同志都仔細閱讀,還做了不少批注和摘錄。
1937年初,毛澤東同志親自組織哲學研究會,由艾思奇負責輔導,每周一個晚上,在毛澤東同志家裡開會,主要是學習辯証唯物主義。艾思奇起草學習提綱,並由他和另外幾個同志分頭講解,然后討論。大家結合實際,暢所欲言,學習空氣很濃厚,最后由毛澤東同志作總結發言。毛澤東同志根據哲學研究會的學習心得,起草了《辯証唯物主義大綱》,供廣大干部學習。
1938年,在毛澤東同志提議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學會”,由艾思奇與何思敬負責。為了滿足大家學習哲學、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編寫了薈萃延安新哲學著作的《哲學選輯》,其中包括艾思奇寫的《研究提綱》。毛澤東同志對《哲學選輯》批讀了3遍,特別是認真閱讀了艾思奇的《研究提綱》,並作了不少批注。
1939年初,毛澤東同志組織了一個哲學小組,艾思奇等人參加,每周活動一次,地點就在毛澤東同志的窯洞。每次總是由毛澤東同志提出問題,讓大家准備,然后一起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是《實踐論》和《矛盾論》中的哲學問題。在討論中,艾思奇發言最多。毛澤東同志對大家在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和意見總是認真聽取,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對這兩篇哲學著作進行認真修改。
在毛澤東同志的影響和推動下,黨中央機關的高級干部及其他人學習哲學的興趣也愈加濃厚起來,延安紛紛成立哲學小組,艾思奇都盡量參加他們的活動。中共中央宣傳部成立了以張聞天為組長的學習哲學小組,艾思奇擔任學習輔導員,寫學習提綱,作學習輔導,並在討論會上作總結發言,為推動形成學哲學的熱潮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2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作了《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又在延安干部會上作了《反對黨八股》的報告。此后召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提出編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思想方法”學習材料的設想,並將此項任務交給艾思奇當時所在的中央研究院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室來完成。艾思奇等人接受任務后,苦戰近兩個月,編寫出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思想方法論》一書,為當時的學習和整風提供了重要輔導材料。
領導延安文化工作
作為延安文化工作的領導人之一,艾思奇創辦了由他擔任主編的陝甘寧邊區第一個大型綜合學術期刊《中國文化》。在創刊號上,毛澤東同志發表了《新民主主義政治與新民主主義文化》一文。艾思奇為該刊撰寫了《論中國的特殊性》《抗戰中的陝甘寧邊區文化運動》《當前文化運動的任務》《抗戰以來幾種重要哲學思想的評述》等文章,發揮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
1943年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強《解放日報》第四版,調艾思奇任該版副刊部主任,毛澤東同志親自起草了《解放日報》第四版征稿辦法。1944年1月8日,艾思奇在《解放日報》發表文章,評論《逼上梁山》一劇說:中央黨校新編評劇《逼上梁山》是評劇改革后大有成績的一部作品。1944年3月17日,艾思奇在《解放日報》發表《群眾自己的秧歌隊》,並寫了一篇社論《從春節宣傳看文藝的新方向》,指出文藝工作要面向群眾,同時談到了文藝的普及和提高等問題。
1944年5月,歌劇《白毛女》上演后,引起較大爭議。艾思奇得知后說,《白毛女》的創作是很不容易的,雖有些缺點,戲是好的。在一次副刊會議上,艾思奇從方向、思想、藝術諸方面肯定了這部戲劇的重要意義。《白毛女》最終成為群眾喜愛的歌劇,並榮獲斯大林文藝獎,成為不朽之作。
抗戰時期的延安,物質生活非常艱苦,但精神生活很活躍、很充實。艾思奇在多條戰線勤奮工作,充分發揮了宣傳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巨大作用,為共產黨人精神家園建設,為中國人民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者為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3日 16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