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放
晉西北反圍攻戰役
1937年9月,八路軍120師轉戰晉西北抗日前線,再加上第2戰區傅作義等部在此地集結,使綏遠和晉北的日軍感到了嚴重威脅。為驅逐該地區的中國軍隊,1938年2月,日軍以駐蒙軍第26師團及偽蒙軍一部共1萬余人,在華北方面軍第109師團一部的配合下,分路向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發動圍攻,先后佔領了寧武、神池、五寨、河曲、岢嵐、偏關、保德7座縣城。
當時,在賀龍師長率領下正在同蒲鐵路忻縣至陽曲段展開破擊戰的八路軍120師主力,聞訊后於3月4日星夜回師晉西北。至4月1日的二十余天時間內,殲敵1500余人,相繼收復了7座縣城。不僅穩定了晉西北的局勢,保障了陝甘寧邊區東部的安全,更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影響。此后晉西北人民積極投身到抗日運動中,抗日根據地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塵封往事
楊排長繳獲“功臣炮”
“八路軍一位姓楊的排長繳了日本人一門大炮,可厲害了!”在岢嵐三井村採訪,賈潤厚老人提到最多的,是率領戰士英勇殺敵並繳獲鬼子一門山炮的八路軍排長楊時雨。
1938年3月10日晚的三井之戰,激戰一夜,三井村大部分為我軍佔領,敵人退縮到村子北面的殘堡之中,但還仗著大炮的優勢與我軍對峙。因此,這一仗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拿下敵人的炮兵陣地。
717團把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一連二排。排長楊時雨帶領全排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踏著鬼子橫七豎八的尸體,勇猛地沖上了位於敵人炮兵陣地的北堡高牆,把一束束手榴彈投向敵人的炮兵陣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還在發射炮彈中的敵炮兵殲滅,繳獲山炮一門。
這是120師在抗戰中繳獲的第一門炮,后被賀龍師長命名為“功臣炮”。現在,這門山炮陳列於中國軍事博物館。
紅色記憶
岢嵐縣三井村北頭的舊土堡,建於明萬歷十一年,堡高12.7米,長680米,寬400米,村裡人稱之為“堡子”。87歲的賈潤厚老人就住在這“堡子”裡。如今,四面堡牆僅剩兩面,但堡頭還在,77年前留下的彈孔仍然可見。和土堡下悠然庇蔭閑談的村民坐在一起,賈潤厚老人激動地告訴記者:“當年小鬼子就是從這裡被打跑的!”
三井村隸屬三井鎮,該鎮是岢嵐北川的第一大鎮,位於岢嵐通往五寨的咽喉要道上。120師回師晉西北后,決定集中主力4個團,首先打擊進佔岢嵐、五寨的日軍,相機收復兩城,爾后再向神池、寧武方面發動進攻。第一戰便在三井打了一場漂亮的追擊戰。
史料記載,1938年3月6日晚,359旅旅長王震率717團和718團經靜樂直逼岢嵐城下,從東、西、南三個方向進行圍困,隻留北門讓敵人撤退。與此同時,358旅也於3月7日到達距岢嵐縣城30余裡的辛家灣、寇家村一帶集結,准備截擊從岢嵐城撤退之敵並打擊增援之敵。
“八路軍斷了日本人的水源,困了他們三天三夜,鬼子渴的不行了,便逃到了我們村。”賈潤厚老人帶著我們由東向西穿行在三井村,77年前的3月10日晚,進佔岢嵐的日軍第26師團第11聯隊1000余人,在359旅的圍困下終於棄城北逃至三井,輜重就停留在這條東西直通的大街上。日軍在村子入口處設置了機槍封鎖,村北頭的“堡子”則成了炮兵陣地。
“359旅追至三井鎮西南的曹家溝和秦家庄時,天色已晚。這時雪后初晴,寒風凜冽。部隊指戰員不顧衣單腹飢,借助三井鎮西堡門外干河灘上楊柳林帶作掩護,匍匐前進到三井西堡外的西壩堰上。隨后分兵兩路,第一路直插三井西堡外圍的三井完全小學廣場,第二路繞西堡牆南移至西堡門口200米,開始向敵人發動正面進攻。”岢嵐縣黨史專家馮貴生講述著當時的情景:“717團尖刀班先用手榴彈炸毀了敵人在西堡口的機槍陣地,拿下西堡口以后,又猛攻東大街,沿街和敵人打起了巷戰。隨后一連二排的戰士們沖上北堡高牆,消滅了炮兵。”
當時10歲的賈潤厚跟隨父母和村民們提前撤到離村子30裡外避難,“第二天聽說日本人被打跑了,我們就急著回村了。迎面走來兩位八路軍戰士,受了重傷纏著繃帶還依然不躺擔架,互相攙著走,真是鐵打的兵!”說到這裡,賈潤厚言語間充滿了欽佩。
三井激戰一夜,殲敵300余人,日軍逃往五寨。接下來的20天裡,120師對剩余的六個縣城繼續實施圍困戰,採取斷敵補給和水源、迫敵出逃、於運動中殲滅之等戰術,追擊日軍一路向北逃竄﹔20日在120師收復五寨后,日軍在處境日益不利的情況下,全線撤退﹔保德日軍和三岔日軍會合后,於21日向神池撤退,在田家窳遭第717團截擊,后逃入義井鎮﹔22日夜,義井日軍共3個大隊向神池撤退,行至鳳凰山附近,又遭第358旅伏擊,后逃向神池﹔23日,神池日軍繼續逃往朔縣。岢嵐、偏關、河曲、保德、五寨、神池被八路軍第120師完全收復,僅剩寧武城內尚有日軍1500余人,企圖長期固守。
寧武縣城以北的石湖河村,河流穿村而過,河兩畔是開闊的庄稼地。77年前,120師收復晉西北的最后一場伏擊戰就選在這裡。
1938年3月31日,陽方口日軍600余人在飛機掩護下,企圖接應寧武日軍突圍,行至石湖河、麻峪附近時,遭我359旅伏擊。“伏擊戰突然打響,全體戰士奮不顧身地跳入刺骨的冰水中,冒著敵人密集的子彈和炮彈向對岸扑過去。”當年參加這次戰斗的熊彥生老人回憶道:“幾次激烈的拉鋸戰之后,增援日軍終於被打了回去!”
石湖河一戰,日軍傷亡慘重,於4月1日逃往朔縣。
至此,晉西北7座縣城全部被八路軍120師收復,反圍攻戰役結束。八路軍殲滅日軍1500余人,恢復鞏固了晉西北根據地。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