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日老戰士鄭心凱:上陣殺敵,同歸於盡也“夠本”

2015年08月17日09:14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上陣殺敵,同歸於盡也“夠本”

  鄭心凱 本報記者 宋國強 攝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88歲的老戰士鄭心凱唱起曾經最流行的抗日革命歌曲,音量雖然不大,卻句句擲地有聲。他戰時受傷的右手放在穿著軍裝的腿上,一下一下地打著節拍。

  家鄉掀起抗日熱潮

  1939年底,日本侵略者佔領文昌,其中也包括鄭心凱的家鄉——南陽鄉。但是,日軍隻盤踞不到一年,便於1940年夏天撤走了。

  “我們南陽鄉是出了名的‘抗日模范鄉’!”鄭心凱大手一揮,顯出自豪的神情,“得知日軍即將進犯,鄉親們就立刻著手阻擋日軍經由文昌南下的步伐——不僅將禽畜和糧食送進山裡,還拆毀、炸毀了進出村庄、鄉鎮的橋梁、公路。”

  這些“舍小家、保大家”的行動被南陽鄉人稱為“堅壁清野”戰術,他們在溪河裡投毒放藥,採取污染水源地的方式,試圖對日軍和其坐騎造成傷害﹔甚至含淚拆掉了祖輩留下的房屋、辛苦經營的店鋪,就是為了讓日軍無處落腳扎營。“與此同時,南陽鄉掀起抗日熱潮,家家戶戶都是妻子鼓勵丈夫、父母鼓勵孩子上前線。”鄭心凱說,由120多人和90多支槍組成的文昌第一支抗日武裝南陽鄉抗日游擊中隊很快就在群眾呼聲中建立起來。

  有了如此扎實的群眾基礎,黨組織在南陽鄉可以半公開地開展活動,組織抗日斗爭。

  英勇作戰九死一生

  “日軍侵瓊,讓我成了一個‘四無’的人:無村、無房、無家、無親人。”在這樣沉重的打擊下,鄭心凱的抗日激情被完全激發了。時任兒童抗日救國團團長的他帶領少年兒童搞宣傳、送情報,抗日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

  1939年5月,日軍向南陽鄉開來。鄭心凱等人砍下荔枝樹,把樹干劈開掏空,填進火藥和鐵砂,制成了土大炮。戰斗打響時,怒吼的土大炮竟擊毀了敵人兩輛軍車!在那場戰斗中,我方游擊隊員擊斃敵人數人,繳獲步槍7支及子彈100多發。

  然而,這場戰斗也暴露南陽抗日游擊隊面臨的問題——武器裝備落后、受過訓練的戰士不多、急救治療藥品稀缺等。

  有一次,鄭心凱被兩股日本小分隊圍困在一片稻田中,孤身作戰的他身上隻有兩顆手榴彈。臨危不亂的他立刻引爆手榴彈,在彌漫煙霧的掩護下逃離了包圍圈。

  “上陣殺敵就要抱著必死的決心,哪怕跟敵人同歸於盡也‘夠本’!”這一切沒能讓他萌生退意,反而越戰越勇。

  (記者 陳蔚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