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正定:千年古城遭重創

2015年08月19日08:34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正定:千年古城遭重創

  破城時間:1937年10月8日 城破位置:正定古城東北角

  站在正定古城南城門下,記者抬頭仰望,“長樂門”三個字高懸城門正上方。

  據記載,正定古城從東晉時的土筑,到北周時的石砌,再到唐代改為土城,最終在明朝擴建為24華裡的磚城。四城門東曰迎旭,南曰長樂,西曰鎮遠,北曰永安,均附有月城和瓮城,威嚴無比。

  從南城門一路向東,再向北,雄偉的古城牆慢慢變成了裸露著泥土和磚塊的殘垣。到了正定古城的東北角,再也不見城牆的蹤影,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座十米來高的小山坡。

  “歷史上正定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多次經歷戰火。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屹立千年的古城遭到‘重創’。這裡,就是當年的城破處。”正定縣史志辦公室秘書王新華抬頭仰望,低聲訴說。

  1937年9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十四師團等自保定直逼正定。9月下旬,國民革命軍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三十二軍軍長商震奉命率部抵御進犯日軍。

  10月5日,日軍侵入正定縣境。

  10月7日,日軍第十四師團土肥原部隊,憑借空軍優勢和200余門大炮支援,步、炮、空協同向城內的守軍陣地發起攻擊。10時左右,日軍千余人避開守軍重點設防的北城牆,開始向東北方面發動進攻,守軍開炮射擊。

  “我目睹數發炮彈接連打到城內一個院子裡和房上,爆炸聲震耳欲聾,煙塵驟起。一個四五十歲的婦女跑出來,披頭散發,連哭帶喊,隨后被炮彈擊中,倒地死去。”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第一四一師七二一團第一營營長的中共地下黨員王啟明,在一篇回憶錄裡描述了當時戰爭的慘烈情況。

  “誰敢出去,不要命啦!我跟著家裡的老人躲在地窨子裡,躲了一天一夜。”98歲的正定西關村老人張鳳山家,就挨著正定縣城西門處,至今,他想起日軍攻城時炮火炸彈的聲響,仍然十分害怕。

  10月8日凌晨,日軍集中重炮、飛機、坦克、裝甲車轟擊城牆東北角守軍陣地,致城角倒塌。日軍步兵約2000多人,依仗戰車掩護,數次沖入缺口,都被守軍打退。由於守軍傷亡嚴重,日軍最終從缺口涌入。

  日軍進城后,一路沿城牆前進,一路沿炮轟的缺口爬上城牆,向城內守軍射擊,火力密集如網。最終,守城部隊逾千名官兵,在敵人的炮火中壯烈殉國。

  城破后,日軍瘋狂的屠殺開始了。

  “當時在城內東門裡,有一座天主教堂,很多老百姓都攜家帶口躲到了那裡。”王新華說。

  據1946年天津《益世報》記載,該天主教堂的避難者在“教堂慘案”發生前一星期就超過了兩萬人。親歷此事的天主教教徒劉同順回憶,后來難民有好幾萬。

  10月9日上午,十幾名日軍沖入天主教堂,槍殺了中國籍看門人,搶劫了教會與民眾的財產,隨后離去。午后當日軍聽說教堂內藏有大批婦女后,便開始索要婦女,被天主教堂的文致和主教嚴詞拒絕。當晚,包括文致和主教在內的9位外籍神父、教友在距離教堂300米處的天寧寺凌霄塔旁被活活燒死。

  “你看,這個拱門和尖塔式的玻璃還是當年教堂的樣子。”順著王新華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幢粉色小樓,那便是當年的主教座堂,如今是解放軍256醫院的會議廳。就是這座主教座堂,成了上萬名百姓的“避難所”。

  在小樓前面,矗立著兩座紀念碑,訴說著后人對文致和主教等國際友人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的敬意。

  “日軍侵佔正定縣城后,在城內和周邊13個村(街)對平民百姓進行了大屠殺,兩天內,殺害無辜百姓1515人,重傷103人,燒毀房屋106間。更為甚者,日軍在光天化日之下,群奸婦女,許多白發婦女和十余歲的少女均難幸免。”78年過去,透過《正定縣志》的記載,當年日軍的凶殘暴行和猙獰面龐依然清晰可見。(記者 劉榮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