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志廉:“小五台”的家國情懷

2015年08月19日15:5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張志廉:“小五台”的家國情懷

“一名紅色通信技術人員首先要做到政治堅定,聽黨指揮……”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樓紅色文化走廊裡,伴隨著緩緩響起的《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校歌》,一個蒼老而又有力的聲音劃過時空,感染著在場的所有人。

這是通信專業學員畢業前的“最后一堂課”。主講人是這個學校的離休干部張志廉。面對年輕的“准軍官”,老人精神煥發、神情庄重,一字一句講述著拼戰沙場、痛擊日寇的抗戰經歷,將學員們帶回了那段飽含苦難與輝煌的不凡歲月……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為挽救華北危局,八路軍進駐晉察冀,組織了各種形式的游擊隊和抗日宣傳。

民族危亡之際,匹夫擔當之時。聽八路軍和長輩們講日軍的種種暴行,年僅14歲的少年張志廉,從老家山西五台參軍,融入了中華民族抗擊日寇的滾滾洪流。

入伍之初,張志廉在八路軍總部通信營擔任勤務員。小小年紀的他能吃苦、敢擔當,出色完成信件傳遞保障任務,被康克清等老一輩革命家親切地喚作“小五台”。

帶著這個稱號,張志廉跟隨部隊南征北戰,開始了一生的通信兵生涯。

1939年9月,日軍第31大隊及偽軍一部共1500余人,企圖北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第120師獲悉日軍行動后,當即組織部隊迎敵,陳庄保衛戰斗打響。

此時,已從延安軍委通信學校學成歸來的張志廉,擔任晉察冀軍區電台報務兵。雖然沒多少實戰經驗,但他憑借精湛的專業技術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圓滿完成了上級交代的全部無線電通訊保障任務,為戰斗取得全勝發揮了作用。

“每一次收發電報,我腦海裡浮現的都是前線戰友奮勇殺敵的場景。”談起陳庄戰斗,92歲的張志廉仍然一臉激動。

更令張志廉感到自豪的是黃土嶺戰斗。1939年10月,日軍調集兩萬余人,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蕩。被日本軍界譽為“名將之花”的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親率兩個大隊1500余人,深入八路軍根據地,企圖尋找我軍主力決戰。

而這次,張志廉負責收發電報、傳遞作戰命令。11月7日,日軍終於進入伏擊圈,八路軍當即發起攻擊,日軍傷亡過半。當天晚上,日軍連續突圍10余次,均被擊退。次日凌晨,日軍多路增援,八路軍遂撤出戰斗,黃土嶺戰斗結束。

是役,八路軍殲滅日軍數百人,並擊斃阿部規秀。

這一年,“小五台”16歲,卻已是一名老兵。烽火連天的抗戰年代,張志廉和其他戰士一樣,早已把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

1942年,正值根據地對日作戰最為艱苦的時候,9月的一個拂曉,在張學思領導的一次反“掃蕩”戰斗中,張志廉和幾名同志通過一段鐵路封鎖線時,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張志廉左額被彈片擊中,血流不止、幾欲昏厥。他只是用布簡單包裹后就繼續投入戰斗,最終成功通過封鎖線。

軍人歷百戰,淬火已成鋼。這一年,張志廉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你們是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毛主席為通信戰士的這句題詞成了張志廉一生的座右銘。新中國成立后,張志廉轉到了軍事通信的教育戰線,肩負起為軍隊培養通信人才和提升軍事通信技術的重任。

三十年育桃育李,他先后在張家口、沈陽、重慶、南京幾個通信院校工作,培養的一批批通信尖兵走上軍隊建設的各個崗位,為共和國軍事通信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2014年8月,在理工大學通工樓建成開放式紅色主題文化展區,年逾九旬的張志廉老人前來參觀指導。看著一幅幅寶貴的老照片,老人熱淚盈眶,用顫抖的聲音為大家唱起了他們當年自編自寫的《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校歌》,在場官兵無不動容。

“我人老了,但心不老,回想起康大姐他們叫我‘小五台’,我就覺得自己還年輕得很,還能再為國家做些事!”張志廉說。(新華網南京8月19日電 張魯、李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