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武警8651部隊二連迎來一位老熟人——曾參加過血戰磨河灘戰斗的老連長鄧仕鈞的兒子鄧其平。榮譽室內,白發蒼蒼的鄧其平俯下身子,撫摸著一面殘破紅旗,喃喃自語:“爸,兒子回家了!”圍在身旁的官兵傾聽鄧其平講述“血戰磨河灘”的故事,思緒又回到那個炮火硝煙的年代。
1940年夏,日寇的“囚籠政策”制造出無數個慘絕人寰的“無人區”。為了打破敵人封鎖,“百團大戰”於當年8月正式打響。已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五團一連的“血戰磨河灘鋼鐵連”,擔負強攻天險娘子關的重任。20日夜,在連長鄧仕鈞的帶領下,該連官兵冒著槍林彈雨率先登上城頭,激戰一夜,攻城部隊將紅旗插上娘子關城頭。
鬼子逃竄至葦澤關隧道負隅頑抗。葦澤關隧道唯一通道是西口的磨河灘車站。敵我雙方都死死盯著這個方圓不到40平方米的小車站。“好鋼用在刀刃上!”軍區首長把主攻任務交給“血戰磨河灘鋼鐵連”。22日夜,連隊向敵發起沖鋒。快接近隧道口時,突降暴雨瞬間將峽谷淹沒。連隊與團指揮所失去聯系,固守在巴掌大的一塊河灘上。鬼子乘機向連隊發起瘋狂攻擊,妄圖突出包圍。隱藏在破屋中的戰士們等鬼子進入射程后,全連輕重火力一起開火,把日寇打得暈頭轉向。不甘心失敗的鬼子重新糾集100多人,再次向連隊陣地發起攻擊。彈藥所剩無幾,鬼子已沖到跟前。連長鄧仕鈞振臂一呼:“同志們,決不能讓小鬼子踏過我們的陣地。”隨即躍身而起,帶頭沖向敵陣。
是役,一連參戰的145名指戰員,僅17人生還。8月28日,晉察冀軍區授予一連“血戰磨河灘鋼鐵連”榮譽稱號。朱德總司令親切接見了全連官兵,並親筆題詞:“多打勝仗,再立戰功。”
如今,抗日烽火漸行漸遠,但英雄血性代代相傳。連隊官兵傳承著“矢志不渝的政治信念,拖不垮打不爛的戰斗作風,永不自滿的創新精神”這一連魂。在和平建設時期,他們繼承發揚老紅軍優良傳統,屢建功勛,先后擔負張家口國防施工、邢台抗震救災、“八○二”演習等重大任務,被北京軍區授予“硬骨頭六連式連隊”榮譽稱號。轉隸武警后,這個連隊先后參與藏區維穩、汶川抗震救災、奧運聖火傳遞安保及重大演訓任務,連續9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10次、三等功9次。 (記者 劉小兵 通訊員 楊 勇 謝析搏)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