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放:組建中共晉西南省委
1938年5月初,楊尚昆、林楓等率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晉西省委、中共山西省委機關來到孝義,配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創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14日,北方局在孝義縣宋家庄召開有山西省委、晉西省委和洪(洞)趙(城)、汾(陽)孝(義)兩個地區縣委以上干部30余人參加的工作會議。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撤銷中共晉西省委和中共山西省委,組建中共晉西南省委,統一領導晉西南地區黨的工作。由林楓任書記,王達成任組織部部長,張友清任宣傳部部長,黃驊任軍事部部長,張稼夫為省委駐晉南代表。晉西南省委下轄洪(洞)趙(城)、汾(陽)孝(義)、隰(縣)蒲(縣)、鄉(寧)吉(縣)、離(石)中(陽)5個特委,24個縣委,黨員2000余人。會后,楊尚昆、林楓等率北方局和晉西南省委駐在孝義禪房頭、西張家庄一帶。
塵封往事:115師駐扎在下堡村
平型關大捷后,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八路軍115師及主力部隊343旅揮師南進,創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1938年1月初,115師進駐孝義,師部駐扎在下堡鎮下堡村。
師部舊址原是下堡村李家大院,現在仍有人居住使用,為村民郭重林民宅,院落整體布局保存較為完整,下堡鎮政府正在計劃對該舊址進行保護性修復。離李家大院不遠處有一座關帝廟,這裡是中共孝義縣委誕生地暨八路軍115師青年團代表大會舊址。一進大門,右手旁有戲台。115師到下堡以后,經常用這座戲台給老百姓、青壯年開會,宣傳抗日的道理,並在此舉行了部隊青年團代表大會和誓師大會,赫赫有名的八路軍將帥林彪、羅榮桓、肖華、陳士榘、楊勇、楊成武等都有參加。
紅色記憶:挺進晉西南創建根據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緊要關頭。
在這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首先樹起全面抗戰的大旗。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洛川舉行擴大會議。會議決定了深入敵人后方放手發動人民群眾,實行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游擊戰爭的軍事戰略轉變,使游擊戰爭擔負起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孝義市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楊肅娟告訴記者,由於山西在發動和支持華北抗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具備諸多獨特的優勢和條件,所以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工作在晉東北、晉東南、晉西南、晉西北等四地加緊進行。山西省全境實際上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四塊抗日根據地。其中,西北、東北、東南已和綏遠、河北、河南連成一片,跨出了山西區域。因此,對於這些根據地,山西省委已不易領導,而直接受北方局領導。
太原失守之前,為配合八路軍分區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相應地分區重組黨的領導機構。1937年10月初,撤銷中共山西工委,成立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張友清,副書記林楓,組織部部長李寶森,宣傳部部長張稼夫,軍事部部長黃驊,秘書長徐子榮。11月初,山西省委隨北方局撤往臨汾后,主要負責晉西南地區的建黨工作和開辟根據地的工作。
1938年5月初,楊尚昆、林楓等率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晉西省委、中共山西省委機關來到孝義,配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創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並召開了三次重要會議。
第一次是1938年5月14日,北方局在孝義縣宋家庄召開有山西省委、晉西省委和洪(洞)趙(城)、汾(陽)孝(義)兩個地區縣委以上干部30余人參加的工作會議。會議著重研究了加強對晉西南地區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問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撤銷中共晉西省委和中共山西省委,組建中共晉西南省委,統一領導晉西南地區黨的工作。由林楓任書記,王達成任組織部部長,張友清任宣傳部部長,黃驊任軍事部部長,張稼夫為省委駐晉南代表。晉西南省委下轄洪(洞)趙(城)、汾(陽)孝(義)、隰(縣)蒲(縣)、鄉(寧)吉(縣)、離(石)中(陽)5個特委,24個縣委,黨員2000余人。
第二次是1938年9月1日,楊尚昆、林楓召集洪(洞)趙(城)、隰(縣)蒲(縣)、汾(陽)孝(義)3個地區縣級以上干部30余人,在孝義縣西張家庄開會。楊尚昆、林楓逐一聽取了各縣縣委書記的工作匯報。自宋家庄會議以來的3個月,由於侵華日軍集中兵力進攻武漢,華北戰局一度相對緩和,晉西南地區各級黨組織,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放手發動群眾,把各項工作都推到了一個新階段。張家庄會議肯定了3個月來,各地在建黨、建軍、群眾工作和政權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討論確定了今后的工作方針和任務:在鞏固中發展黨,繼續教育訓練干部﹔繼續擴大和加強游擊隊﹔組織“犧盟會”和其他抗日群眾團體,擴大鞏固群眾組織,廣泛領導群眾斗爭﹔更換破壞抗日的區、村長。
第三次是1938年12月21日,中共晉西南區黨委在隰縣蟠龍庄召開會議。與會的洪(洞)趙(城)、隰(縣)蒲(縣)、汾(陽)孝(義)地區縣級以上干部,聽取了林楓關於六中全會精神的傳達。總結和部署了晉西南地區黨的工作。自宋家庄會議以來的半年多時間裡,晉西南的黨組織由2000人發展到1.1萬余人,擴充八路軍正規部隊1500余人,各抗日群眾團體與政權工作也有了很大進步。針對日軍攻佔武漢后將會師“掃蕩”華北的新形勢,會議確定晉西南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牽制日軍西犯,保衛陝北、保衛延安。
宋家庄、張家庄、蟠龍庄3次會議的召開,大大推動了晉西南地區黨建工作的發展。根據中共晉西南區委1939年11月的統計,全區共建立縣委26個、區委83個、黨支部833個。全區黨員由1937年下半年的幾十人發展到18383人。從黨員的政治素質看,這個時期發展的黨員,都是擁護黨的抗日路線、方針、政策,在參軍、參戰、支前和各項抗日群眾運動中涌現出的積極分子,他們以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