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通訊員 王先茹 李紅
“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豫劇《花木蘭》的這段唱詞因體現女子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戰斗的精神而被廣泛傳唱。在抗日救亡的戰場上,也有無數這樣的巾幗英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她們滿懷熱血和激情,不計個人生死得失,年紀輕輕便投奔革命隊伍。
8月21日,記者跟隨湘潭市婦聯相關人士,一起探望慰問了當地3位抗戰女兵,聽她們講述自己年輕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趙瑛:“我是用雙腳從東北走過來的”
“從東北抗日,到湘西剿匪,這一路的戰役,我母親都參加了,她年輕時還真是上戰場當兵打仗的。”在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趙瑛兒子李子軍向記者回憶說。
1943年的東北,還在日寇的鐵蹄下被蹂躪踐踏。為了將日本侵略者趕出東北,年僅16歲的趙瑛積極響應“救亡圖存”的號召,加入吉林榆樹的革命隊伍進行抗日。年紀輕輕的她是組織裡的活躍分子,很快便做了當地的婦聯主任。沒多久,趙瑛正式穿上了筆挺的軍裝,在戰場上持槍拿刀,浴血奮戰。
那時候,趙瑛一邊忙工作,一邊打日本人。除了進行土地改革之外,白天她和八路軍戰士們一起站崗放哨,防止日本人來搗亂﹔到了晚上,她就跟著部隊一路前行,邊走邊打。
“我的母親對我們子女說起過一句話:‘我是用雙腳從東北走過來的’。她一路扛槍打仗,從東北一直到湖南。”李子軍說。
如今,趙瑛的雙腿已無法走路。舊社會殘酷的戰爭不僅奪走了她安寧的青春時光,也奪走了她的健康。然而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依然記得自己年輕時上戰場殺鬼子的情形。
趙瑛告訴記者:“那時候街上的日本人很多。鬼子在路上隔十幾米就挖一個坑,見到中國人就去挑,然后把人扔到坑裡去活埋。大家要活命,就要去殺鬼子。”
趙瑛便這樣拿起了刀槍。當記者問她“殺了多少鬼子”時,她回答干脆利索:“不記得了,因為數不清了。”
賈玉梅:“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在賈玉梅的家裡,記者見到了這位曾在抗日戰場上搶救傷員的杏林女兵。眼前的老人神態安詳,和藹可親。
賈玉梅於1925年出生於東北。1941年,16歲的她參加了革命隊伍,被分配到距延安僅15公裡地的一處抗日根據地后勤軍工廠裡,給部隊上的軍人做棉被和軍服。工廠共有50名工人,賈玉梅和同事一起,平均每天能給八路軍做50多套軍裝。直到1944年工廠停工,賈玉梅結識了自己的丈夫孫減波,從此跟隨丈夫,成為一名戰地護士。
賈玉梅的兒子孫曉利告訴記者:“我的父親是258團參加了30年革命的老紅軍,在120師36團擔任過醫療隊的隊長。我的母親跟著父親,經歷過百團大戰,也經歷過平型關戰役,每發生一次戰爭,她就要不斷地在戰場上搶救傷員。”
在那時,處於敵后方的抗日根據地多在遠離大城市的農村地區,36團衛生隊的醫療條件有限,加之藥品因遭到封鎖而奇缺,因此戰士們受傷后的救治極為有限。傷員人數眾多,但賈玉梅和同事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為傷員們提供換藥、包扎等最積極、迅速的救治。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部隊挺進東北,賈玉梅隨丈夫被調至東北野戰軍獨立13師,開始和部隊裡一些基層醫護人員學習醫護培訓,成為一名藥劑師,繼續從事醫療工作。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面對採訪,賈玉梅一字一頓地唱起了這首激動人心的歌曲。
郭力群:“看見日軍,我就將情報埋在地下”
1923年出生的郭力群已是92歲高齡。
郭力群於1941年入伍,正值年少的她在表姐介紹下入了黨,成為河北省遷西縣一個村中的婦女救助聯合會主任。她還在村中當情報員,冒著生命危險為村中傳送消息。
然而,情報工作並不好做,在日軍封鎖區傳遞情報的難度和危險可想而知。“當時我把情報藏在衣服裡,隻要看見日軍,我就將情報埋在地下。鬼子來問,我就說我在挖野菜。”郭力群說。
有一次,郭力群在送地下黨聯絡名單的路上遠遠撞見了一隊日本兵,她隻能硬著頭皮拐進旁邊的一戶人家。剛藏好情報,還沒來得及交代清楚原委,漢奸便帶著日本兵進了屋,多虧屋中的老奶奶幫助,聲稱郭力群是她的外孫女,郭力群這才逃過一劫。
此外,郭力群還在遷西縣委的領導下,跟隨游擊隊,在河北冀中平原一帶英勇抗擊日軍。她不僅和當地百姓一起自制地雷炸傷日軍,更是親上戰場殺敵,勇敢地和日本兵拼刺刀,盡顯巾幗英雄本色。
1943年秋天,日軍開展“肅清作戰”計劃,對冀中開展瘋狂掃蕩,郭力群所在的游擊隊負責掩護百姓轉移。由於寡不敵眾,游擊隊遭到了日軍強攻,四五十個人全被炮火沖散,郭力群身邊隻剩下了一名戰友。為了和日軍周旋,郭力群整整三天三夜沒有合眼。到了第四天時,她實在撐不住,倒頭睡著了。醒來后才發現身邊全是尸體,而自己頭枕著的,便是一名已死的日本兵的大腿。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