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 高博
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筑起“地下長城”,這些機關縱橫交錯的地道有效地抵御了日軍侵略。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保存著1萬多米的地道,這也是目前中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地道遺址。
山底村依山而建,一面靠山,三面環溝。由於地處峰峰礦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因此成為日軍覬覦的對象。
1927年出生,今年已年近90歲的董福吉是地道的山底村人。據董福吉介紹,1942年,日軍對山底村展開掃蕩襲擊,人數一次最高可達3000人,相當於山底村當時人口的3倍。為抵御掃蕩,村黨支部組織全村人民挖地道。
“修地道首先是安全隱藏。有人提出為防止敵人往地道裡灌水、放毒,挖雙層地道,安上防毒門,遇到敵人放煙、毒氣時,用棉布塞住碾盤眼。有人提出坑下設陷阱,設暗槍眼。有的提出家家戶戶連成一片,便於從各坑道口送水送飯。有的提出街頭巷尾設暗堡,戶戶牆壁留槍眼,隻要敵人一進村就可以通過地道進入各家各戶,集中火力痛擊敵人。”董福吉說。不到一年時間,長15000多米,貫穿全村的地道完工,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斗堡壘。
地道主巷分上下兩層,內設開關蓋、開關門,轉角處留有槍眼、陷井、暗洞等。走出地道,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樹洞、水井、碾盤底等都備有偽裝的地道和射擊孔。
據峰峰礦區黨史辦主任劉志波介紹,山底村現存地道主巷1626米,附巷304米,支巷13666米,小藏身洞關口6個,陷阱4個,直通枯井的地道2條,通往距山底村1000余米太行山腳下的地道1條,另外還有輻射鄰村王看村、宿鳳村等地的地道,是國內保存較為完整、裡程較長的抗戰地道。目前,向游客開放的地道有2000多米。
“日軍在峰峰礦區呆了7年9個月12天,1945年9月2日離開,共掠奪200多萬噸煤炭,制造69起慘案。盡管如此,山底村人民依托地道,成功粉碎了數十次襲剿,殲滅敵人近千人。”劉志波說。
劉志波表示,山底抗日地道為當時扭轉戰局,擴大敵后根據地發揮了重大作用。也正因此,山底這個小村庄被載入抗日戰爭史冊,1938年到1945年間,先后被太行地區行署,太行軍區授予“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等榮譽稱號。
如今的山底村,烽火不再,山底抗日地道遺址也已成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以及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負責人馬勇說,自2007年以來,政府先后投資近千萬余元對山底抗日地道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新建愛國主義教育展廳,收集歷史文獻資料260余幅等。
“七八月間,我們組織了太行山小八路夏令營活動,帶領他們聽講抗戰故事,體驗穿梭地道等,傳承民族精神與文化。”馬勇說。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4日,前來山底地道遺址參觀學習已達60余萬人。村支書藺法旺說,過去山底村的支柱產業是煤,如今正謀劃把紅色旅游和生態農業結合到一塊,帶動村民致富。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