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焦庄戶村老民兵的珍貴合影。
焦庄戶老民兵馬有為記者講述抗戰故事。
“地道好,地道妙,打了敵人鑽地道﹔明裡打,暗裡挑,消滅敵人最可靠﹔鬼子氣得干瞪眼, 抗日軍民哈哈笑。”如今在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上了年歲的老人還都會念叨這首“地道歌”,而在70多年前,這個村裡地下23華裡長的地道,筑就了“人民第一堡壘”。
周末,記者來到了焦庄戶,這個順義區東北角的村庄,背靠燕山余脈歪坨山,面朝潮白河支流金雞河,是一個“歪坨山有多少石頭,山下有多少野花,金雞河有多少水紋,河邊有多少腳印,焦庄戶就有多少故事”的山村。
如今,憑借著保護完好的地道,這裡已經成為了北京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尤其是暑假期間,游客絡繹不絕,其中很多人都是從外省市專門趕過來的,就為了一睹“地道戰”的風採。
“順義區在抗戰時期,地處平北、冀東兩大抗日根據地之間,可以說是兩者的通道,又因為地處平原,所以成了日寇控制的重點區域。在這裡,抗日軍民與日寇展開了長時間的斗爭。”順義區黨史辦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走進紀念館大廳,裡面展出了不少當年的抗戰實物:有老民兵用的獵槍,還有繳獲自日寇的三八大蓋……“當時,我們就是用這些武器和鬼子、偽軍打仗的。”今年年近九旬的焦庄戶老民兵馬有指著一把槍說,“別看武器不行,我們有地道啊。”
在紀念館展廳的焦庄戶地道沙盤前,老人向記者講述了地道的故事。
“當時鬼子在村外二裡地修了炮樓和據點,五天一‘清鄉’,十天一‘掃蕩’。”老人家說,后來,八路軍鄧宋縱隊接連在附近打了幾次大的伏擊戰后,鬼子的囂張氣焰有所收斂,改變策略,晚上出動,悄悄摸到村裡搶掠殺人。一次,二三十個日偽軍趁著夜色摸到村裡,把熟睡中的鄉親都趕到村裡打谷場上。村裡一個老太太,當場被刺刀挑死,房子也被燒了。那次焦庄戶有10多人被殺害,20多間房屋被燒毀。
彼時,焦庄戶村40歲出頭的村民馬福秘密入黨,成了村裡的第一名共產黨員。他按照區委指示,發動群眾,奪取武器,成立民兵隊伍,消滅偽村政。1942年4月,村黨支部秘密建立,馬福任支部書記。在馬福的帶領下,焦庄戶民兵經常到敵佔區襲擾、破壞,鬧得敵人日夜不寧。
和中國北方許多農村一樣,焦庄戶的老百姓也把白薯當成重要的農作物,為了儲存白薯,家家都有地窖。有一次,敵人來了,馬福來不及向村外撤,就機警地跳進白薯窖,順手將兩捆山柴堵在了窖口,竟把敵人糊弄走了。
這次偶然的逃生經歷啟發了馬福:把各家的白薯窖連接成暗道,最終實現地下出村。這時的地洞,僅可以容納一個人蹲在裡面,叫“藏人洞”、“蛤蟆蹲”。連成片,那就成了縱橫地下的通道。
馬福找來村裡的抗日骨干,一邊找人設計方案,一邊做發動群眾的工作。不久,一場開挖地道的人民戰爭打響了。經過一個冬天的奮戰,完成了預想的地道工程。
1944年4月,日偽軍又來“掃蕩”,民兵利用地道打得敵人大敗而逃。不久,叛徒帶著敵人進村。全村人聞訊下了地道,從村外的出口沖出包圍圈,讓敵人扑了個空。之后,三(河)通(縣)順(義)聯合縣武裝部長楊崇德帶人推廣冀中地道戰的經驗,縣教育科長徐進到焦庄戶蹲點指導。在徐進的指導下,全村老小齊上陣,改造地道,還掏了瞭望孔、射擊孔,建成了“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焦庄戶的抗日形勢扭轉了。
1944年5月,上級決定端掉龍灣屯的日偽炮樓。馬福利用內線消息,裡應外合。為攻打炮樓,他率領民兵把地道挖到離炮樓四五百米遠的地方。打下這個炮樓,俘虜敵人40多人,繳獲大槍37支,還有很多軍用物資。
焦庄戶成了冀東抗日根據地安全可靠的堡壘。於是,十四分區衛生處第二所搬到這裡,附近的傷病員也到這裡來療養,村裡經常住著幾十個傷員。一有敵情,大伙就把傷員抬進地道。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順義地區抗日軍民配合主力部隊,主動打擊敵人、消滅敵人,使敵人“掃蕩”陰謀破產,抗日力量不斷壯大。特別是焦庄戶、山裡辛庄、駐馬庄這些革命老村、抗日堡壘村,村民和八路軍並肩戰斗,筑成了打擊侵略者、粉碎日偽一次次瘋狂“掃蕩”的銅牆鐵壁,把抗日戰爭推向新的階段。
如今在紀念館,主展廳后面就是地道入口。即使在夏天,走進去也頓感涼意,一人高左右的地道,低矮處僅有幾十厘米,需要俯身才能通過,當年,焦庄戶的民兵們就是在這裡和敵人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
在1947年11月10日,解放區冀東十四分區授予焦庄戶村“人民第一堡壘”的光榮稱號。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