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文明
2015年08月25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滇西抗戰陣亡烈士紀念碑。 |
“啪!”父親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面黃肌瘦的兒子臉上。“爹,我餓!”“餓也不能偷軍糧!咱們背的一斤米,就是前線戰士一條命,就能幫咱們前方戰士消滅一個侵略者!早日趕走日本人!”講起70多年前的滇西抗戰,雲南省保山市博物館研究員李枝彩仍然滿懷激動。
正義自由,代價曾何等沉重
70多年前的滇西,因為日本入侵,陷入重重戰火。1942年春,日軍進犯緬甸,妄圖沿滇緬公路長驅直入,進而攻佔全滇,威逼重慶。為了保衛獲取國際物資交通要道的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和盟軍與日本在滇西、緬北一帶展開激戰。
在龍陵,縣長王錫光為搶修滇緬公路,一夜急瞎了左眼。“不能按期完工,我就帶大家跳怒江謝罪!”他寫成的《滇緬公路歌》印發全縣,鼓勵民眾踴躍修路,報效國家。
中國軍隊和盟軍聯手抗戰的身后,是千千萬萬中國各族民眾的支持。1941年初,在重慶珊瑚壩飛機場舉行的獻機典禮上,雲南捐獻飛機30架,名列全國第一。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雲南捐獻的飛機在200架以上。八年抗戰中,雲南省每年7月7日全民抗戰紀念日都要舉行“七七”獻金活動,共募獲國幣2767萬余元,寒衣200萬件,軍鞋100余萬雙。1944年,抗戰時期中國第一個血庫在昆明建立,市民紛紛前來獻血支援抗戰。
在攻打騰沖來鳳山的戰斗中,騰沖和順鄉的群眾把米飯配上蔬菜一甑一甑地挑送到陣地上。遠征軍的一位團長在報告中寫道:“白發蒼顏之老先生、西裝革履之少爺公子、男女學生、鄉鎮保甲長和民眾等,均爭相馱沙袋,擔子彈,送茶飯……此時官兵精神異常振奮,幾不知是在打仗。”原計劃10天才能攻佔的來鳳山,僅用24小時即攻克。騰沖光復后,遠征軍一位指揮官說:“此次反攻騰沖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半由於將士用命力摧強寇﹔半由於騰沖民眾大力支援之功!”
騰沖光復,擺在當地政府和廣大民眾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重建家園,救濟難民,度過飢荒。但是騰沖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為犧牲的民族英雄籌建國殤墓園。由於整座騰沖古城毀於戰火,騰沖百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隻能“一碑一罐一把骨灰”將騰沖城攻堅戰犧牲的3000余名將士集體火化安葬。“取名國殤,意在紀念那些為國捐軀的年輕戰士。”李枝彩說。
“為世界,衛正義﹔為祖國,爭自由”。如今,國殤墓園的碑刻仿佛在告訴每位祭奠者,為爭取自由、正義曾付出何等沉重的代價。
沒有和平,連讀書都做不到
一位16歲的少年,站在閣樓上,望著街上抬出的一具具尸體,將手中的筆幾乎攥斷,狠狠砸在桌上。
1942年5月10日騰沖淪陷,代號“黑風”的日軍部隊“奸淫燒殺,每日不絕”,將殺害中國無辜民眾視為“一種娛樂”。5月18日,300多逃難群眾在六庫栗柴壩被日軍包圍,婦女被日軍“當眾強奸”,最后全部被機槍掃射殺死在江邊。自1942年5月4日,日機對保山城連續轟炸達8次之多,保山城毀一半,死傷人口1萬多﹔在保山縣和被佔領區的騰沖、芒市、盈江縣等地,日軍施放大量鼠疫、霍亂細菌,並在騰沖使用芥子氣和瓦斯毒氣等生化武器,致使保山6萬人死於鼠疫和霍亂。據統計,日佔期間,滇西地區死於疫病者超過21萬人,騰沖戰前人口37萬,戰后僅余19萬。
回憶當年,90歲的盧彩文眼中透著堅定。“日軍侵佔騰沖,燒殺搶掠,原本平靜的讀書生活被打破,沒有國,哪有家?!”初中尚未畢業的盧彩文投筆從戎,考取軍校、加入遠征軍,在淪陷區開展情報工作。“當時想,我還有兄弟姐妹,即便是犧牲了,也還有他們照顧父母。”
日軍侵入滇西后,實行“三光政策”,年輕的盧彩文曾多次親眼目睹慘劇。在軍校,原本三年的課程因為戰爭的緣故壓縮到了一年。“愛國,尤要愛惜自己生命,但國家有需要,即使獻出生命也在所不辭。雖然知道學得不夠扎實、專業,但靠著一股子愛國勁,我們都想早日走上戰場。” 盧彩文說,沒有經受過侵略,就不能理解什麼是保家衛國。
為了避免敵人懷疑,盧彩文等人基本上都是到處跑。不少群眾大概能猜出其身份,經常在日軍搜查前提前報信。“沒有淪陷區群眾的幫助,我們的工作很難開展。”盧彩文說。
實際上,遠征軍從來不是孤軍奮戰。為了徹底摧毀日本法西斯對中國抗戰大后方的包圍和封鎖,從修筑滇緬公路到滇西大反攻作戰,中國遠征軍與滇西民眾、美國盟軍、愛國華人華僑並肩戰斗,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僅保山一處,戰爭中就犧牲民工2.46萬人。在滇緬公路沿線17個縣和設置局,漢、彝、白、傣、苗、傈僳、阿昌、景頗、德昂、回等11個民族群眾齊上陣,每天修路民工達15萬至20萬人,死於墜崖、疫瘴者3000余人﹔在整個抗戰時期,為滿足運輸、防空、訓練等軍事需要,雲南軍民奉令新建機場31個,加上改擴建和原有的機場,共修筑機場55個,整個駝峰航線更是征用地勤人員、機場勤雜工9300余萬個工。
盧彩文介紹,一名騰沖籍軍校畢業生留給同學的同學錄裡寫道:“走,打回家鄉去!我們生,家鄉就不能收復﹔我們死,家鄉就能收復。為國家做事,即便是獻出生命也是應該的。”
騰沖光復后,盧彩文選擇重新回到學校讀書。“沒有和平,連讀書都做不到,我們今天紀念戰爭是為了避免戰爭,愛好和平最終是要佔據上風的!”
滇西抗戰,不僅為中國而戰
“大后方、結合部、最前線”是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會長吳寶璋對於雲南在抗日戰爭中地位的概括。“抗戰爆發后,雲南就成為大后方﹔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雲南又成為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結合部﹔而滇南防御戰開始時,尤其是滇西抗戰爆發后,雲南又成為抗日戰爭的最前線。”吳寶璋說。
光復騰沖、浴血鬆山、三戰龍陵、收復芒市、畹町,把殘敵逐出國土,1945年1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緬境芒友勝利會師,標志著滇西反攻戰的勝利結束。整個滇西反攻戰,歷時8個半月,殲敵2.1萬多人,中國遠征軍投入16萬人,傷亡和失蹤6.7萬多人。
當時,與滇緬戰場大反攻的節節勝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豫湘桂戰役的慘敗。1944年4月至12月,日軍發動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日軍迅速推進,長驅直入,一直打到貴州的獨山,並打通了粵漢鐵路,抗日正面戰場出現了嚴重危局。然而,緬北反攻的勝利使中國駐印軍新6軍新22師和第14師得以空運回國,投入黔桂戰場,有效地遏制了日軍的攻勢﹔滇西緬北反攻的勝利,中印公路和中印輸油管相繼修通,滇緬公路也重新打通,軍事裝備和汽油得以源源不斷地運到前線,極大地保障了對日作戰,並有力地支援很快就要開始的全國反攻。
滇西、緬北反攻的勝利為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給美軍在太平洋的反攻減輕了壓力。正如羅斯福總統著名談話所說:“在亞洲,中華民族進行的另一場偉大防御戰爭在拖住日本人”,“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
滇西反攻為穩定正面戰場嚴重危局起到了極大作用,重振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和斗志,極大地支援和配合了盟軍在印緬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作戰。
為了這場決定戰局的勝利,中國和盟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僅“駝峰航線”就先后損失609 架運輸機,犧牲中美飛行員1500多名。如今沿著舊日航線飛行,在晴朗的高空,依然可以看到覆蓋在冰川雪谷中綿延不絕的飛機殘片在熠熠閃亮,被稱為“鋁谷” 。
70年過后,有人問抗戰老兵張體留是否曾經怕過。“怕,怎麼不怕?炮彈聲音特別大,震得耳朵生疼。”張體留說。
“那你恨嗎?”張體留沒有直接回答,默默地說:“一旦戰爭,雙方都要死人,我希望各個國家和平共處,再也不要有這麼多年輕戰士陣亡。”
戰爭的教訓從未被遺忘,如今騰沖國殤墓園,前來祭奠者絡繹不絕﹔平靜幸福的生活也不該走遠,70年前的戰場來鳳山,樹木已參天。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5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