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華
任天石又名啟生,江蘇常熟人。1927年8月考入常熟孝友初中,因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隨父學醫。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后,在家鄉開展抗日募捐支前活動。1932年8月考入上海的中國醫學院,畢業后返鄉挂牌行醫。1934年,在上海、常熟等地邊行醫、邊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抗戰爆發后棄醫從戎,組建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曾任副大隊長、大隊長。1939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常熟縣委書記、第一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常熟縣縣長、中共蘇常太工委委員兼蘇州縣縣長、中共蘇中四地委江南工委書記兼通海工委書記、通海行署副主任、蘇中第六行政區專員、華中十地委社會部部長等職。1947年1月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后解來南京,1948年被殺害。
“病情不重休惦念,心靜自然少憂煩。家中有人勤照看,草藥一劑保平安”,這是現代京劇《沙家浜》中常熟縣委書記程謙明的一段唱詞。劇中他假扮郎中在敵人眼皮底下與阿慶嫂接頭,面授機宜,布置新四軍傷病員安全轉移紅石村。其原型就是抗戰時期在蘇常太一帶涌現的群眾領袖———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簡稱“民抗”)司令任天石。
一
任天石出生於江蘇常熟梅李塘橋的中醫世家,幼時隨父學醫,目睹底層人民處於貧病交迫之中,遂決定日后做個醫生救民於病痛之中。1932年秋,任天石考入上海中國醫學院。兩年后,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經考核合格領取上海衛生局頒發的行醫執照。1936年在父親去逝后,任天石從城裡遷回塘橋,挂牌行醫。開業后他治愈一起當地幾位老中醫多次診治未愈的疑難病例,且每遇貧病,不計診金,在常熟一帶聲譽日隆。
西安事變后,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深刻地影響了追求進步的任天石。面對國難當頭、外侮日甚的時局,他痛切地體驗到僅僅做個好醫生是不夠的,必須要改造整個舊的社會制度。他對弟弟說:“做個醫生,隻能救命﹔若要救民,必先救國。”1937年3月,他參加了常熟人民抗日救國自衛會,出資辦讀報室,宣傳抗日救亡。七七事變后,任天石參加了抗敵后援工作,積極募捐錢物,支援前方抗日將士。八一三淞滬戰役時,他設立難民接待站,接待戰區難民。
1937年11月,常熟淪陷。任天石帶著全家老小避難到了蘇北,沿途所見所聞,深感國難臨頭、同胞受難之痛。翌年初,他舉家返回江南。此時,常熟匪偽橫行,為虎作倀。任天石棄醫從戎,矢志抗日。任天石和原抗敵后援會的同志商議開展敵后抗日武裝斗爭。他首先在地處較偏僻的農村—————寨角一帶發動群眾,收購國民黨軍隊潰退時丟棄的武器彈藥,組織了一支有四五十人的江南人民抗日自衛隊,在常熟東鄉從事抗日武裝斗爭。這支武裝部隊,維持地方安寧,清除外來盜匪,得到了群眾的擁護。自衛隊剛剛成立時,給養非常困難。任天石帶頭下河捕螺螄,捉魚蝦,吃大鍋飯,睡稻草鋪,和大家一起過著艱苦的生活。他還變賣家產,交給部隊充當經費。
二
為堅持抗日的政治方向,任天石積極尋求共產黨的領導,設法與中共上海黨組織取得了聯系。上級黨組織派曾任紅軍團長的趙伯華到常熟,和任天石一起舉辦訓練班,培養軍事骨干。1938年7月,在這支農民武裝的基礎上,正式組建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簡稱“民抗”),任天石任副大隊長,負責行政和財務。是年冬,民抗經過整頓,任天石任大隊長。就這樣,一支由人民群眾自發成立的抗日部隊,變成了中共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
1939年5月,民抗與東進的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在常熟會師后,抗日斗志更旺,拔除了東部地區的10個偽軍據點。在作戰中,任天石總是在第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他還運用自己精湛的醫療技術,精心救護傷員。他在一隻船上放置診療器械和藥品,作為“水上軍醫院”,悉心診治傷病員,還常在宿營駐地為群眾看病開藥。任天石曾在荷花溇治愈了一位久病不起的老大娘,設法取出一位抗屬孩子吞咽入肚的鐵皮叫子。由於他處處為群眾著想,與干部群眾建立了親密無間、水乳交融的關系,受到了大家的愛戴。人們親昵地稱他為“老天”,把民抗部隊稱為“老天部隊”。同年秋,任天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9月,民抗部隊400余人隨江抗西撤,任天石奉命留守。這時留在東路敵后的武裝隻有民抗總部一個警衛班10余人、常備隊數十人。整個蘇常地區敵后斗爭處於極為困難的境地,但任天石等人不畏艱險,堅持斗爭。同年11月6日,江抗東路司令部(簡稱“新江抗”)成立。同時,民抗領導人任天石等帶領弱小武裝,邊戰斗,邊擴軍,很快又組成了一個連的武裝,並把這個連上升為江抗。任天石等和江抗司令夏光密切配合,加緊在各區新建的常備隊中培養骨干,不斷為主力部隊輸送兵員。這時,原先遭到新四軍打擊的偽軍和土匪頭子,不斷前來滋擾,尤其是沿江青紅幫偽軍、土匪大有卷土重來之勢。民抗和新江抗相互策應,聲東擊西打擊日偽匪軍。一次,任天石配合新江抗,把江抗西撤留下的200套黃軍衣取出來,讓新江抗特務連和不脫產的自衛隊員穿上,夜間進入吳市鎮,有意把隊伍拉得很長,大造聲勢,迷惑了敵人,鼓舞了群眾。
三
在國共合作抗戰的大環境下,任天石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當時國民黨常熟縣縣長安蔚南利用“合法”身份跟他談判,企圖改編民抗,並在董浜設立“常熟縣政府虞東行署”,其目的是以“合作”之名,行控制新四軍游擊區之實。任天石不亢不卑,與之周旋。安蔚南又拋出誘餌,由一個國民黨保安縱隊司令出面,派人到民抗總部,送來一枚官印、一紙委任狀,加封他為“三十一團團長”。任天石斥退來使,當場撕掉委任狀,表明了合作但不受委任的堅定立場。
1940年4月,譚震林率領一批軍事干部來到常熟,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常太地方抗日武裝為基礎,組建江南抗日救國東路軍政委員會,譚震林任司令兼政委。任天石毫無保留地將民抗精銳部隊充實到主力武裝中,極大地支持了譚震林擴大東路抗日游擊根據地。為把蘇常太建設成東路敵后根據地的中心,任天石認真貫徹“三三制”原則,團結各階層愛國同胞,奔走聯合各方面知名人士。8月初,常熟縣人民抗日自衛會代表大會召開,任天石當選為執行委員會主席。后任中共常熟縣委書記。
1941年7月,日偽大舉“清鄉”,任天石在蘇常太地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清鄉”斗爭,后奉命突圍,撤至蘇北通海地區,任蘇中四地委江南工委書記兼通海工委書記、通海行署副主任、通海警衛團政委。他和同志們以通海為基地,為南下開展蘇常太地區“清鄉”后的恢復工作做好准備。他親自培訓秘工干部,挑選人員組織精干武裝,分批派回江南,建立起若干立足點,恢復了地方黨組織。1943年任中共蘇中區黨委巡視員。翌年7月,調任通海行署主任。1944年11月,任中共蘇中六地委委員兼第六行政區專員,后又當選為蘇中行政委員會委員。1945年8月,任天石返回江南,組建蘇常太警衛團,親率部隊攻打偽軍據點,逼迫偽軍撤離,又果斷調派干部,著手整頓、健全游擊區的政權機構,開展征糧和擴軍工作。
四
1946年9月,任天石任中共華中十地委社會部部長,負責滬寧沿線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次年1月,十地委機關秘密進入上海,領導蘇南國統區的斗爭。不久,地委機關遭破壞,任天石因叛徒告密被捕,后被作為“重要案犯”轉押至國民黨首都衛戍司令部無錫指揮部監獄關押。在監獄裡,任天石經受住了特務們多次刑訊利誘。酷刑拷打使他遍體鱗傷,平時除吃飯外,他的雙手被晝夜反銬。在面對屈膝投降的“說客”田某,任天石冷眼相拒,“你不必勸我,人各有志麼!”
5月下旬,任天石被解到南京,關押在首都衛戍司令部軍事看守所2號牢房。任天石在獄中通過特殊關系給組織上寫信,匯報自己被捕后的情況,請組織提高警惕,注意叛徒動向。他在給十地委常委包厚昌的信中寫道:“我不會忘記黨的”,“我始終會像信箋一樣潔白!”在另一封信中以隱語向黨明志:“承蒙他們不棄要我做同店號名譽上的經理,但自覺德薄才淺,無法勝任而謝卻,因而說我不識抬舉。”這些都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
1948年3月,任天石趁一位難友將出獄的機會,密授口信,囑他出獄后代向組織反映,自己已抱至死不變、始終如一的決心,個人生死,在所不計,對革命前途,甚抱樂觀。他賦詩明志:“堅壁重門意不慌……為民幸福甘做牢。”任天石在獄中還寫過一篇題為《天雨庭前的梧桐樹》的散文,描述了梧桐樹在霪雨連綿侵襲下的奮起反抗。他寫道:“任憑百般摧毀,不到秋風是不會掃落的……秋風年年有,毀滅不盡的梧桐葉,隻見它年年在增添著引人喜歡的嬌嫩,依舊在炎熱的陽光中給囚徒們一點涼快,直到牢房變廢墟。”梧桐樹的堅韌精神正是任天石錚錚鐵骨的真實寫照。
1948年底任天石被國民黨當局秘密殺害於南京,時年僅35歲。直到今天,常熟地區還流傳著任天石領導人民抗日斗爭的生動故事,蘇常太人民永遠懷念著自己的“老天”司令。以任天石為原型之一的現代京劇《沙家浜》已歷經幾十年風雨,劇中的精彩唱段曾深入億萬人心,直到今天還在被人們演繹著……
來源:《世紀風採》第八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