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鋼
方志敏,江西弋陽縣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贛東北根據地的創始人。他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業績不凡,受到毛澤東的表彰。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主席稱贊贛東北蘇維埃的工作說:“贛東北的同志們也有很好的創造,他們同樣是模范工作者。像興國和贛東北的同志們,他們把群眾生活和革命戰爭聯系起來了,他們把革命的工作方法問題和革命的工作任務問題同時解決了。他們是認真地在那裡進行工作,他們是仔細地在那裡解決問題,他們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負起了責任,他們是革命戰爭的良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又是群眾生話的良好組織者和領導者。”
方志敏的群眾工作頗具特色,也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用通俗易懂的話,
具體地說與他們聽”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江西的反革命勢力也乘機抬頭。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暗中與蔣介石勾結,將方志敏等24名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禮送”出省。當時中共江西省委派方志敏到吉安開展農民運動。
要動員與組織農民,首先要了解農民的需求。方志敏到達吉安后,在當地黨組織配合下,深入農村調查研究。他在《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一文中寫道:“二五減租”,本來是一個最低限度的改良主義的口號﹔但北伐軍到了江西,已經一年,就連這一最低限度的改良主義的政策,也未見實行﹔政府並沒有發布明令,說要實行“二五減租”,“實行二五減租”,不過仍是壁上貼著的標語上的一個口號罷了。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空頭支票,欺騙農民,多麼使農民群眾失望呵!
他還寫道:“我曾經進行這幾縣農民耕種土地的用費和納租額的調查,結果,發現農民租耕地主的一畝田,若將人工、牛工、谷種、肥料各項費用,總算起來,如果這畝田的收獲物中,繳去對成或六成的地租,則農民所得到的,一律少於他所用去的,就是說,農民租耕地主的田,一概都是要虧本的。虧本的多少,因地不同,有的地方每畝田要虧七八角錢,有的虧本一塊多錢,有的更虧本一塊半錢至兩塊錢的。”
找到農民群眾生活痛苦的症結,方志敏決定發動“二五減租”運動。他召開各種會議,“把地主剝削農民的實際情形,用通俗易懂的話,具體地說與他們聽”。然后,方志敏作總結:“我們貧苦農民,做牛做馬替地主耕田,就算不望賺得什麼,至少也不應該讓我們虧本!過去我們糊涂一生,不會打算,替地主耕田,還要替他們賠這麼多的本錢,天下應該有這樣的道理嗎?我們農民越做越窮,越做越苦,從前,總以為是八字壞,命根苦,現在曉得原因在哪裡了。”
方志敏講得通俗易懂,農民群眾一聽就懂。明白了貧窮的原因,成千成萬的窮苦農民,舉起旗子,帶著武器,喊著洪亮的口號,參加示威游行!他們不但要求減租,而且要求土地,要求從根本上消滅封建剝削制度。聲勢浩大的“二五減租”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經受了農民運動的洗禮,方志敏也有很大的收獲,深有體會地寫道:“在吉安一帶兩個月的工作中,我才算真實的實習了群眾工作,我學得了怎樣去宣傳、組織、領導群眾斗爭的方法。回憶在省農民協會批公文的工作,不過是官僚的工作而已,真沒有什麼意思。”
“如此幾次,他們也學會了宣傳、組織群眾的辦法”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國內的政治局勢陡然逆轉,轟轟烈烈中國大革命中途夭折,原來生氣勃勃的中國南部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遭受到成立以后不曾遇到過的嚴峻考驗。1927年8月中旬,受到通緝的方志敏化裝秘密回到家鄉弋陽,決心拉起隊伍開展武裝斗爭。他聯絡失散的同志開會,一致反對悲觀動搖,灰心消極,決定“從下層群眾做起”,“重起爐灶,再來干吧!”他們分頭到各村去活動,在七天內,居然組成了二十幾個黨的支部,“群眾團體,也組織了同樣的多。”
不久,方志敏被派到橫峰任區委書記,遵照縣委的指示,方志敏匆匆返回弋陽九區。11月25日,召開鄰近幾縣黨員骨干會議。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方志敏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並和大家一起擬定了暴動綱領。當時共產黨宣傳群眾的主要口號是:打倒豪紳地主,實行平債分田,建立工農政府等,“這些口號,很能吸引勞苦群眾來參加革命。”但是,對於平債分田,沒有前例可循,究竟能不能實施,農民群眾心中無底。他們不免有疑問:“欠財主的債,會讓我們平了嗎?地主的田,會讓我們分了嗎?”有的還說:“你是不是有諭子來的?沒有諭子來,就是犯法的。”
面對這種情況,方志敏動員群眾的最主要辦法就是宣講革命道理。他回憶道:“經過我刻苦耐煩的解釋,一而再,再而三,總和他們詳細的講,不使他們聽懂了點點頭不止。”
經過細致耐心的工作,方志敏說服了若干群眾。他們問方志敏:“照你這樣說,革命是會成功的?”方志敏信心十足地說:“當然!”
方志敏深知發動群眾不是一個人的事,必須動員更多的人一起來發動。他讓那些被說服人照他的樣子,向村中別的窮人作宣傳,經過“你邀豬仔狗仔”,“他邀大仔細仔”,沒用一兩天,就邀集34個人。
方志敏召集這些人開會,用淺顯易懂的事例宣傳革命道理,“說得這三十四個人都高興得很。”方志敏特別注意啟發農民的階級覺悟,問:“沒有錢用,欠了財主佬的債的同志有幾個,請舉手!”34個人一齊舉起手來﹔他又問:“自家沒有田種,向地主佬租田種,交租給地主佬的有幾個,請舉手!”大家又齊刷刷舉起手來。在方志敏的啟發下,參加會議的農民群眾思想覺悟大為提高,紛紛表示願意參加革命:“哪一個不是窮的,不窮也不來革命了。”
當時,方志敏認為農民協會的這個名字已被弄爛了,故決定組織農民革命團。參加農民革命團要有一些特殊的手續:首先要一個一個地宣誓,誓詞隻有八個字:“斗爭到底,永不變心”﹔繼而在紅紙名單上自己的名字下畫押﹔再次要喝酒,而且要一口干以示決心﹔最后一組一組地編組,選出團長、委員。完成這些手續,這個村子的農民革命團就組織起來了。
方志敏的工作很有成效,“不上十幾天,三四十裡內的村坊,都逐漸有了農民革命團的組織了。農民革命團一經建立,這村中的權力,即暗地轉入於這些有組織的群眾之手﹔從前村中的叫雞公、富老板,都沒有人齒他,退居一隅了。”
方志敏還有目的地通過傳幫帶培養骨干。當時許多同志沒有經驗,不知道怎樣做群眾工作,怎樣開會,怎樣說話,方志敏就帶著他們,開會的時候就讓他們坐在旁邊觀摩,“如此幾次,他們也學會了宣傳、組織群眾的辦法。分派他們在各地進行工作,各地的農民革命團也逐漸建立起來。”這樣,就像滾雪球一樣,在20多天內,弋、橫兩縣就建立了上百個農民革命團。群眾革命熱情極其高漲,大家紛紛以打獵為名,購置長矛、大刀、鳥銃等武器,武裝暴動的條件日趨成熟。
“我走進橫峰,把這個火藥箱的線點燃著”
這時,舊歷年關迫近,地主豪紳向貧苦農民逼租逼債日緊一日。橫峰縣衙門派人到樓底村逼收煤稅款,被村民打了。縣衙之人揚言:要派兵捉人,血洗樓底村。官逼民反。情急之下,樓底村農民革命團的成員便敲鑼集眾,立刻集合了四五百人,手持大刀長矛,准備大干一場。
方志敏正在弋陽九區開會,得知這一情況后,連夜趕回樓底。這時,祠堂已聚集了1000多人,大家問方志敏怎麼辦?方志敏考慮,雖然准備不夠充分,但箭在弦上,不能不發,就對大家宣布:“照往日開會所講暴動時應該做到的事,努力去做,暴動吧。”他立即召集樓底周圍9個村庄農民革命團團長開會,布置暴動事宜。頃刻,大家拿著刀槍繩索,抄了當地豪紳地主的家,沒收了他們的財物,燒毀了他們的田契債據。接著,方志敏又以暴動總指揮的名義發出通令:凡是組織了農民革命團的地方,立即統一行動,舉行暴動。幾天之內,暴動范圍縱橫百余裡,參加暴動的農民達六七萬人。暴動中各地擴大了農民革命團組織,成立了農民自衛軍。弋橫地區100多個村鎮,到處是紅旗,捷報頻傳。當時,弋橫一帶流傳著歌謠:
湖塘塌塌嶺,
出了方志敏,
領導共產鬧革命,
都是為窮人。
方志敏后來回憶說:“自我到橫峰開始工作至暴動之日,共隻有二十五天,暴動的范圍,卻佔了橫峰全縣的一半地區,參加暴動的群眾有五萬余人,這可見工農群眾要求革命的迫切!”還說:“橫峰像一個革命的火藥箱,我毫不諱言,我是燃線人,我走進橫峰,把這個火藥箱的線點燃著,火藥爆炸了———革命的暴動很快就爆發起來了。”
以群眾運動打破敵人的
“砍樹運動”
1929年5月,為了一舉扑滅弋橫這一小塊革命根據地,廣信、饒州十余縣的豪紳地主組織聯合“圍剿”。他們認為山林是紅軍和革命群眾的藏身之地,如果將樹木砍光,紅軍和革命群眾都沒有藏匿之所,那就不難一網打盡。因此,敵人或威迫,或用錢收買組織了砍樹隊。
針對敵人的“砍樹”運動,擔任中共弋陽縣委書記的方志敏決定以群眾運動打破之。
方志敏還制定實施了擊破砍樹隊的策略:一面派了很多人打入砍樹隊,從內部去活動﹔一面宣傳同階級相殘殺的錯誤,工農不打工農,窮人不打窮人,啟發他們的階級同情﹔另一面即宣傳紅軍打仗十分厲害,進九區去砍樹,一定要被打死,難有生望。經過這樣的宣傳,砍樹隊十分的勁頭,已軟下了八分,都怕有進無出,有去無歸,哭鬧著退出砍樹隊﹔有些人則懷著這樣的想頭:跟進去試試看,紅軍真打來,拔腿就跑。
7月,聯合“圍剿”開始了,砍樹隊也跟了進來,但是,來得極不整齊,有的先來,有的后到﹔有的半路就走散了一半﹔還有的自嚇自的跑光了。弋陽四區的砍樹隊有1000余人,集中在一個祠堂裡睡覺。半夜時分,有個睡在戲樓上的砍樹隊員,起來撒尿,將尿撒在樓下的壁板上,沙沙的響。一個人從朦朧的睡夢中驚醒,跳起來大喊:“不好了,紅軍打來了!”這一喊將滿祠堂睡著的人都驚醒了,也不問情由,就向著門口跑,邊跑邊狂喊救命,人擠人,人堆人,倒了一大片。后來查問原因,才知道是虛驚一場。檢查一下人數,有三十幾個人受了傷,有被柴刀割破了腳的,有被梭標刺破了腿的。這些參加砍樹隊的人員紛紛議論:尚未出兵,先就傷人,一定是凶多吉少,不如逃走,以免送死。於是一下子全溜了。
由於廣泛動員了群眾,很快擊破了敵人的“砍樹運動”。農民群眾譏笑國民黨政府的愚蠢,說:“砍樹!飯桶子的計劃!”
“全部時間,都是開會演說,與群眾談話寫文件”
方志敏全力以赴地做動員群眾的工作,“通常每日工作14小時,除了吃飯走路,全部時間,都是開會演說,與群眾談話寫文件,總要弄到非常疲倦不能再挨下去的時候,才去睡覺。”
有一次開區委訓練班,會期3天,每天方志敏都講課12小時(那時縣委隻有他一個人在機關工作),上午講4小時,下午講4小時,晚間還要講4小時。方志敏精力充沛,越講越有勁,聽講的工農同志反而有些熬不住了,對方志敏說:“你有這樣大的勁頭,我們都弄你不過。”
至1929年6月,弋陽全縣鄉村都成了赤色區域,這得益於爭取大量群眾的群眾工作。方志敏在《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一文中寫道:“不怕工農群眾文化知識的低下,而要不憚煩的去說服,去教育,這就是我們當時的工作精神。用這樣的精神去工作,所謂‘至誠感人,金石為開’,群眾哪有不被我們說服爭取過來之理!成千成萬的群眾,都跑向我們這邊來了。從前沒有黨的組織的地方,現在建立起組織來了﹔從前在豪紳地主欺騙壓迫下反對革命的地方,現在都來擁護革命了﹔從前在九區周圍有一條反革命的包圍圈,現在是無形消滅了。”
人民群眾是革命的主體,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滿足了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方志敏寫道:千千萬萬的農民,缺地或無地,自己虧本的租耕地主的土地,“鋤頭挂上壁,馬上沒飯吃”,終年辛苦種田,弄得自己挨餓受凍,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溫飽,這種情形,能夠永久繼續下去嗎?能夠永久壓制他們不起來反抗嗎?能夠永久壓制他們不起來要求土地嗎?這是做不到的,這是誰也做不到的。
此后,方志敏與邵式平、黃道等一起,廣泛發動、組織和依靠農民,堅持游擊戰爭,開展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政權,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群眾認為蘇維埃
是自己的”
方志敏通過做群眾工作,對於群眾路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一文中總結道:“蘇維埃政府,是工農群眾自己的政府,非常親近群眾,傾聽群眾的意見,忠實的為群眾謀利益。”
他還指出:蘇維埃政府親密的與工農群眾聯成一片,群眾認為蘇維埃是自己的。蘇維埃時時刻刻都是想著如何去領導和組織工農群眾去參加國內戰爭,因為這種戰爭正是階級解放和民族解放必須進行的戰爭。蘇維埃政府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如何去改善群眾的生活,使群眾生活日漸向上。因為如此,群眾對蘇維埃的信仰和擁護,日益增高,他們誠心的服從蘇維埃的指導,蘇維埃決定要做的事,不用一點威力和強迫,他們都樂意的去做。他們寧願犧牲一切,幫助蘇維埃,他們愛護蘇維埃,比愛護他們的家庭還更懇切!
來源:《世紀風採》第八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