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張玲
侵華日軍代表向何應欽遞交投降書復原蠟像。 資料圖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重歷那振奮人心的一刻,尋訪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榮光。
一場史無前例的勝利
記者走進南京軍區機關大院內的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當年簽訂投降儀式的大樓依舊保存完好,共有上、中、下三層,整棟大樓為法式風格,淺灰的色調顯得庄重而肅穆。
走進大廳,轉過屏風,映入眼帘的是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復原場景: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正在向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投降書。除了何應欽,中方代表還有4人,分別是陸軍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陸軍參謀長蕭毅肅、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以及空軍第一路軍司令張廷孟。而日方代表則有7人,包括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副參謀長今井武夫、中國派遣軍艦隊司令長官福田良三等。
解說員楊迎告訴記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上午8點58分,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當時日方主要代表被要求剃光頭,以示尊重。何應欽看完日方代表的証明文件后,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中文和日文各一份。之后,日方代表退場,何應欽發表簡短講話,通報全國同胞這一對中國人民極富意義的歷史時刻。
整個受降儀式大約為20分鐘,而這20分鐘,凝聚的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抗戰史。
一段至死不休的守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戰爭。一時間,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在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吹響了抗擊外敵的第一聲號角,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作為勝利之地的南京,也曾經受過日軍的踐踏。1937年12月1日,日軍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日軍攻入南京城后,發動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盡管敵人凶狠毒辣,但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從未泯滅。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國共再次合作,正面戰場酣戰之際,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收復國土100余萬平方公裡,解放人口1億多。從佟麟閣、楊靖宇、趙一曼等抗日英烈,到狼牙山五壯士、劉老庄連八十二烈士等抗日英雄群體,再到千千萬萬在槍林彈雨中為前線戰士運送物資的抗日群眾,他們用血肉之軀守護了中華民族的神聖家園。
“七七事變”時,日本侵略者曾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但是,經過萬眾一心的英勇抗爭,中華民族付出了傷亡3500萬軍民、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5600余億美元的沉重代價,最終打垮了驕橫一時的日本侵略者。
(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張玲)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