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嚴德勝堅持抗戰決不逃

2015年08月26日08:26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嚴德勝堅持抗戰決不逃

嚴德勝老人當年的戎裝照。

嚴德勝老人獲得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北陵社區干部前來看望嚴德勝老人。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當他完成了別人看來了不起的壯舉之后,卻在一片歡慶場面中消失,重新回到普通人的生活當中,過起普通人的平常日子。

今天我們就走近一位這樣的可敬長者,人們每天都能在社區裡看到他在散步,撿個塑料瓶兒,偶爾還幫助料理一下小區的雜事。在70年前那場中華民族的全民抗戰當中,他只是一名新四軍戰士,然而正是這些堅持抗戰、決不屈服的戰士的共同努力,我們才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日本鬼子禍害人

8月12日,記者所在的沈陽市北陵社區每個單元的門口都貼了一張緊急通知,告訴社區居民,有符合4項條件的請本人或者以電話的方式告知社區,這4項條件是:1、抗日戰爭時期的在鄉復員軍人和殘疾軍人﹔2、移交政府安置的抗日戰爭時期軍隊離休干部、無軍籍職工﹔3、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軍隊服役,后在解放戰爭中起義、投誠編入解放軍序列的在鄉復員軍人﹔4、參加過抗日戰爭,后回鄉務農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

是啊,我們正在苦苦尋找那個時期歷史見証人,他們是不是正默默無聞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社區書記刁淑欣、副書記郭玉梅幫助記者解開疑團:“我們社區現在掌握的就有8位抗日老戰士,有一位老戰士你應該在小區裡見過。 ”

記者隨后把小區裡常見的老人一一梳理,漸漸的腦海中有了一個大體形象。8月20日,在社區副主任尹炳坤、宣傳干事馬興華陪伴下,記者登門拜訪嚴德勝老人的時候,見到的正是此前腦海中鎖定的長者,也許這個判斷是基於老人春秋時節常愛身著綠軍裝的緣故。

老人的房間非常整潔,物品擺放有章有法,一如記者此前拜訪過的老戰士的樣式,反映出軍旅生活對他的持久影響。

老人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家裡非常貧困,身體發育受到很大影響,8歲才會說話,一直以來覺得自己腦子不夠聰明,沒有那麼強的表述能力。這位1942年參加新四軍的老戰士在部隊是戰士,離開工作崗位時仍是普通職工。

不過將話頭拉到70多年前,老人還是皺起眉頭緩慢地回憶起來。

老人是江蘇鹽城人,當年住在偏僻的農村:那時候都怕日本鬼子,一聽說鬼子來了就趕緊跑,誰敢跟他們碰面。

之所以怕是因為日本鬼子禍害人。他們村就遇到過一次真的日本鬼子。有一天村裡人又喊鬼子來了,人們在猶豫,因為大多數時候來的不是真日本鬼子,而是偽軍,所以在跑還是不跑的選擇間,不少村民沒有馬上做出決定。他趴到村頭一看,來的人全穿的是黃軍裝,就明白了,這回是真的日本鬼子,趕緊跑。

然而還是有些村民沒來得及跑,被抓住了。他后來聽說,搶東西的事就不用講了,日本鬼子看見女的就把衣服給扒光,然后四個鬼子各扯一頭在那裡來回悠蕩。婦女哭喊,就有日本兵用扇子什麼的上前進行羞辱,周圍的日本兵站在那裡嘰裡呱啦地聽不懂說什麼,然后哈哈大笑,后來那幾個日本鬼子一起用力把人扔出老遠。

嚴德勝老人有位表哥和鄰居家孩子與他一起參加了新四軍,在一場戰斗中被日本鬼子抓去了,后來他和戰友們找到了他們的遺體。犧牲之前,日本鬼子怕他們逃跑,用鐵絲從他們的鎖骨間穿過去,將幾個人綁在一起,其暴行回想起來至今還是令人發指。

再苦再難不當逃兵

嚴德勝老人現在還會唱一首新四軍時期的歌,他說女聲唱更好聽:月兒漸漸高,挂在楊柳梢,小佳人在繡房,心裡好苦惱。苦惱我的郎,死得好冤枉,日本鬼扔炸彈,落在他身上。有心去報仇,腳小不能走。手拿著郎的相片,兩眼淚交流。我勸姐妹們,抗戰要勇奮,不打倒日本鬼,永遠不得安生。

1942年,嚴德勝自己說是17歲,實際年齡不到15周歲就跟同村的伙伴一起報名參加了新四軍,所在的部隊是新四軍鹽阜獨立團。他說:“那時候個子太小,還扛不動槍,就給分派到炊事班,第一項任務就是燒開水。 ”

后來他愛干淨的個性被上級看中,先是給幾位首長當通訊員,后來又被派到衛生院。

跟武器精良、頑抗到底的日本鬼子戰斗,他們的處境極端艱苦。對於當時日本鬼子與新四軍武器的差距,數年后嚴德勝到新中國的坦克部隊時體會得更深些。那時的人民軍隊坦克裝備幾乎全是戰利品,出產自多個國家,其中日本的小坦克別看裝甲不到20毫米,但是穿甲彈打不透,而且越河爬山相當靈活。與之相對,我們后來裝備的一些國家二戰以后制造出來的坦克,裝甲厚達30毫米,不僅笨重,而且穿甲彈一打就破。日本鬼子用這樣的裝備來進攻“槍比生命還寶貴”,幾乎沒有多少彈藥的新四軍,更可以看出當時新四軍戰斗環境的惡劣。

所以,他們主要是進行游擊作戰,部隊幾乎是天天轉移,在對敵斗爭中,他們也創造了很多迷惑鬼子,壯大部隊聲勢的好方法。老人驕傲地回憶。

1947年,嚴德勝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能夠入黨,老人覺得自己當時的條件既沒有知識,也沒有文化,憑的就是當兵不開小差這種堅定性,而且嚴格服從命令聽指揮,首長讓干啥就堅決干啥,再苦再難,面色不改。

多次與死神擦身而過

嚴德勝老人說:“我這個人命大,要不早死十多回了。 ”

個子長起來以后,嚴德勝進入了一線步兵部隊,經歷了那個時期的許多大小戰役、戰斗。

他說:“那時候部隊裡沒有幾個老兵,總在補充新兵。 ”一場大戰前,部隊的后勤部門就事先買一些棺木,以裝殮戰斗中犧牲的戰士,他和戰友們經過的時候,經常會笑著指點說,我要這個,我要那一個。

一次進攻戰斗,李德勝冒著對面敵人的槍林彈雨一直沖上山頭,與戰友一起拿下敵人陣地。

回過頭來,看著班長正臉色大變地上下打量他,說:“你小子命真大,我都親眼看見子彈打中你了,結果你沒事兒。 ”

還有一次是包圍作戰,排長命令他:“你去右邊墳包那一帶去看看。 ”他也沒多想就奔了過去,趕到一看,墳包那邊是黑壓壓的平端刺刀的敵軍,好像敵軍槍裡退出了子彈准備拼刺刀?

他也沒想明白,反正他順利返回報告了敵情,上級迅速派出部隊消滅了敵人。

還有一次是戰斗當中,他剛跳到戰壕外面往前沖,一發炮彈落在了他身邊的戰壕裡,戰壕裡的一名戰士當場負傷,他身邊的排長棉襖的前大襟被全部削飛,露出赤膊,結果他和排長二人安然無恙。

讓老人講故事,如果給出時間,在他精力允許的情況下,還有許多。記者試圖與老人探討一些與抗日戰爭有關的國際情況。一方面老人耳朵背,聽不太清楚﹔另一方面,作為70年前那場戰爭的最普通的戰士,很多問題也超出老人的思考范圍。

如果沒有人問,老人很少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抗日故事,這也包括他自己的子女,相對於70多年前的那些艱苦記憶,老人更願意回歸到現實的平靜生活當中,以自己的親身行動讓人們體會中華民族酷愛和平的天性。

尹炳坤多次看望老人,組織事關老人的慰問活動,她也驚訝老人以前從來沒有講過這麼多戰爭年代的經歷。

老人現在兒孫滿堂,生活無憂,偶爾參加一下老戰士的集體活動,更多的時間是在北陵小區的前后院走走看看,在社區干部眼中,老人是社區拾金不昧的典型。

老人曾經多次撿到身份証、銀行卡,並將它們送到社區,不久前,他還撿到了一本數額達10萬元的存折,最后物歸原主。(記者郭 平 文/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