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北京郊區,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訓練正在緊張進行。這將是新中國歷史上除國慶節以外,第一次舉行的國家級大閱兵。
人類有史以來,從來沒有一場戰爭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給人類帶來如此巨大的災難﹔也從來沒有一場戰爭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一樣,受到如此眾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共同紀念。
【習近平主席同期聲】
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正義戰爭。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及大洋洲。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戰,浴血捍衛人類尊嚴,贏得了世界和平。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爭,開始的最早,持續的時間最長,消滅的日軍最多,付出的民族犧牲最大,是戰勝日本法西斯的決定性力量。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毛澤東指出:中華民族的奮起抵抗,使中國“緊密地與世界連成一體”,“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
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要打敗日本,唯一的辦法是抓住中國人不放。”“假如沒有中國……日本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吞並埃及,斬斷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隻有中國。”
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說:“隻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的光輝篇章。70年過去,這場戰爭給世人留下了永遠的記憶,給歷史留下了深刻的啟迪。
和平常駐,正義長存!
一
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將南滿鐵路的一段軌道炸毀,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向北大營發起進攻,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過精心策劃和長期准備,為實現其獨佔東北、進而滅亡中國的圖謀所採取的一個決定性步驟,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隨后,長達5個多月的巴黎和會終於落下帷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代表,聚集在凡爾賽宮的鏡廳,與戰敗國德國代表簽訂了《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
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然而,美英法等列強不顧中國代表的反對,決定犧牲中國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上明文規定,把戰敗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消息傳來,中國人民義憤填膺,歷史告訴中國人民,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作支撐,所謂“公理戰勝強權”隻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在一戰中擔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的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不無憂慮地指出,這不是和平,不過是20年的休戰。
一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新的世界大戰已在孕育之中。
由於分贓不均,加深了一戰前已有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20世紀二三十年代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更是使帝國主義體系陷入全面危機。
這時,無論是在巴黎和會上的分贓沒能如願的戰勝國意大利、日本,還是戰敗國德國,先后走上了一條邪路,這就是法西斯主義。
法西斯主義的共同特征是鼓吹種族主義、醉心專制獨裁、崇尚殖民擴張、推崇侵略戰爭。
1922年,墨索裡尼在意大利執政,成為第一個法西斯獨裁者。
1933年,納粹黨魁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開始全面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
日本法西斯勢力沒有另起爐灶,他們擁戴天皇制,和日本軍部密切配合,與早已存在的軍國主義合流。
意大利、德國和日本,匯聚成一股國際法西斯主義濁流,威脅著世界和平。
下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只是時間問題。東方的日本充當了侵略陣營的急先鋒,它成為這樣的角色絕非偶然。
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日本進行改革,國力后來居上。武士道的封建傳統、資源的匱乏,加上西方殖民主義的示范等因素,致使日本成為窮兵黷武的軍國主義國家,對周邊國家的資源與土地,總是貪婪覬覦。
到1890年,日本已形成向亞洲大陸擴張的“大陸政策”。日本“大陸政策”形成的標志,是曾任日本總理大臣的山縣有朋提出的“利益線”理論。山縣有朋聲稱,“僅僅防守主權線已不足以維護國家之獨立,必須進而保衛利益線”。所謂日本的“利益線”到底伸展到哪裡呢?有“日本軍國之父”之稱的山縣有朋表述道:“我方利益線之焦點,在於朝鮮”,“釜山、新義州間之道路即通往東亞大陸之道路,而后幾成為橫斷中國直達印度之途”。顯而易見,日本不想隻當個海上霸王,而想成為橫跨海陸的大帝國。征服中國成為日本“大陸政策”的核心。
就這樣,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正式成型。其第一步是攻佔台灣,第二步是吞並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
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佔領中國台灣及澎湖列島,獲得南進基地並朝鮮,獲得向亞洲大陸擴張的橋頭堡。
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獲得旅順、大連和南滿鐵路控制權,勢力滲透進東北南部。
1915年日德交戰,日本獲得青島及膠濟鐵路的控制權。
1927年6月27日,在東京召開的東方會議上,日本田中內閣策劃了侵略中國、稱霸亞太的計劃,日本的征服計劃寫在《田中奏折》之中:“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佔領中國東北是日本龐大征服計劃的第一步。
二
出山海關,過遼西走廊,便是人稱關外的三江平原,地力肥厚,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產地,擁有極其豐富的資源。東北地區有著中國最密集的鐵路網,打開當年的地圖,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裡,東至綏芬河,南抵大連、旅順,原本地廣人稀的東北在鐵路的伸展中成長富庶起來。
1904至1905年,日本從沙皇俄國手中奪得旅順、大連的租借權以及南滿鐵路經營權,就此,開始利用這條鐵路實施侵略計劃,對中國東北的資源進行大規模掠奪,優質的煤、鐵礦石等戰略資源源源不斷被運往日本。而同時,大批日本人移民來到中國東北,到1931年之前,人數達到20多萬。
【採訪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羅納德·斯佩克特】
從1905年到1930年代,中國的東北三省一直都是日本關注的焦點。日本覺得自己可以在東北三省發展各種重型工業,計劃把日本的很多農民輸送到東北三省,利用當地富饒的土地開發農業,從而成為日本的工業基地。
守備南滿鐵路的部隊便是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它是日本侵華的馬前卒。
在旅順的關東軍司令部,一個名叫板垣征四郎的高級參謀走到了策劃的前台,他的同伙是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等一批最狂熱的法西斯分子。他們陰謀把東北從中國分離出去,建立一個日本人統治的新殖民國家,甚至作了這樣的設計:“以雙重國籍的日本人為骨干,日本人從事大企業和腦力勞動,朝鮮人從事農業,中國人從事小商販和體力勞動。”此時的東北已成為日本法西斯眼中隨時准備吞食的美味。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以賊喊捉賊的卑鄙手法,公然用武力侵略東北。它開始打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建立的世界秩序,標志著東方戰爭策源地的正式形成。
日軍從西邊攻入北大營,他們見人就殺,倉促間有人原地待命躺著不動,有的跳窗逃走,還有來不及逃脫的鑽到床下,都被日本兵用機關槍掃射而死。東北軍傷亡300余人。
這時,愛國官兵自發的反抗斗爭已經開始。駐沈陽北大營的東北軍第7旅一個團與日軍展開血戰,沖出包圍。
隨后,日本關東軍統一出動,一夜之間,用武力侵佔南滿鐵路沿線的沈陽、長春、安東、本溪、撫順、營口等城市。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中國軍隊接到的是不抵抗的命令。在此之前,蔣介石曾明確電示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舋,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此后的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方針,忙於在南方“剿共”。
九一八事變第三天,中國共產黨公開發表宣言,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北,嚴厲譴責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
隨后,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10多個文件,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號召民眾起來武裝抗日。
嫩江上的江橋,是通往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的咽喉要道。11月4日,日軍1300多人進攻這座鐵橋。黑龍江省代主席馬佔山指揮所部官兵進行頑強抵抗,日軍傷亡慘重,不得不一再增兵。東北軍將士與日軍血戰半個月,終因傷亡過重,撤出陣地。江橋抗戰,東北軍斃敵167人,傷敵600余人,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以來遭到的首次重挫。
日軍佔領沈陽后,對緊挨山海關的錦州進行轟炸。這是日軍首次對中國城市居民進行的野蠻轟炸,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最早的無差別轟炸。
僅僅四個月零十八天,東北全境淪陷。三千多萬同胞遭到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為混淆國際視聽,掩蓋侵略行徑,達到長期佔領中國東北的目的,1932年3月,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建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
三
面對日本的野蠻侵略,抗日救亡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
民眾自發組建的東北義勇軍率先開始了大規模武裝抵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成為堅持東北抗戰的主要力量。
早在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對日宣戰。7個月后,在《中央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中,中國共產黨提出聯合各種反日武裝力量共同抗日,並迅速從關內派遣大批黨員奔赴東北,組織抗日武裝,領導抗日斗爭。
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冷雲等,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東北地區堅持抗戰、不畏犧牲的杰出代表。
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擁有3000多人,是活躍在南滿地區最大的抗日武裝。日軍曾把南滿的楊靖宇和北滿的抗日名將趙尚志並稱為“南楊北趙”。1939年秋,日偽軍在對南滿的“大討伐”中,楊靖宇率領抗聯戰士在濛江一帶牽制日軍近兩萬人,在日軍鐵桶般的圍捕中,楊靖宇率領部隊頑強堅持,最終彈盡糧絕、壯烈犧牲。
日軍將楊靖宇遺體運回醫院解剖,想看看這個在山林雪地被圍了40多天的抗聯司令究竟吃了什麼,能擁有這麼頑強的戰斗力。結果發現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隻有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追捕過楊靖宇的偽通化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曾感慨地說,“天皇陛下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或許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趙一曼,九一八事變后,被黨組織派往東北發動抗日斗爭。1935年秋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2團政治委員。1935年11月,被日偽軍圍困於一座山間被俘。在臨刑前的途中,她給兒子留下一封催人淚下的絕筆信: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來教育你,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到1937年秋,東北抗聯發展到3萬余人,開辟東南滿、吉東、北滿三大游擊區,擴大到東北70多個縣境內。抗聯戰士轉戰白山黑水,在敵我力量懸殊、條件極端惡劣的情況下,艱難地同日偽軍進行數千次戰斗,殲敵1萬余人,鼓舞和推動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四
上海,長江的門戶,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20世紀30年代,人口已超過300萬,是世界第五大城市。
日本在侵佔東北的同時,又在1932年1月28日,對中國最大的沿海城市上海發起突然進攻,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
日本此舉,意在轉移歐美各國對它侵佔東北的關注,掩護其炮制偽滿洲國的陰謀,還企圖將上海變成它侵略中國長江流域的橋頭堡。
事變爆發后,以蔣光鼐為總指揮、蔡廷鍇為軍長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奮起抗擊。防守市區的中國軍隊打退由橫浜路、虯江路、寶山路進攻的日軍,29日奪回天通庵車站和上海北站。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上海工人舉行抗日同盟罷工,各界人民組織反日救國會,紛紛參加抗日義勇軍、運輸隊、通訊隊、救護隊等,積極參加和支援前線作戰。在閘北火車站,外國記者目睹日軍殘忍地殺害中國平民。第二天,大洋彼岸的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和《紐約太陽報》登出標題“鮮血染紅今晚上海街頭”的頭條新聞。
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戰,中國軍隊連續擊退日軍3次進攻,迫使日軍3次易帥,數次增兵。一直孤軍抗敵的十九路軍,迎來了張治中所率的第五軍的增援,士氣大振。
廟行戰役堅守戰中,十九路軍營長朱耀章在戰場上留下最后的詩作:“……為自由,爭生存。滬上麾兵抗強權。踏盡河邊草,洒遍英雄淚。何必氣短又情長?寧碎頭顱,還我河山!”他身中七彈,為國犧牲。
因日本不斷增兵,中國軍隊腹背受敵且孤立無援,被迫撤出戰場。3月2日,日軍佔領上海。5月5日中日簽訂《淞滬停戰協定》。
在北方,日軍侵佔東北以后,又佔領熱河,並進一步進犯長城沿線,直接威脅北平和天津。
1933年3月,中國軍隊為阻擊日軍,打響了長城抗戰。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這是23歲青年作曲家麥新創作的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謳歌的就是令日軍喪膽的第29軍大刀隊。
第二十九軍109旅旅長趙登禹率大刀隊500勇士,夜襲敵營,與日軍展開面對面的肉搏,殺傷大量日軍,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信心。日本當時的報紙哀嘆:這是“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長城古北口阻擊戰中,日軍對隘口的山頭陣地一次次組織進攻,卻一次次被打退。而當日軍最終攻上去的時候,卻隻看到7具中國軍人遺體。就是他們讓日軍付出了數百人的代價。在長城腳下,日軍曾心懷敬畏地為七位中國勇士立碑。
1933年5月,日軍逼迫國民政府簽訂了《塘沽協定》,長城抗戰結束。
《塘沽協定》,不僅將冀東大片地區變成日本控制下的所謂非武裝區,還意味著南京國民政府徹底實行對日妥協政策,全面壓制國內反日運動。
日本繼續向察東進犯,察哈爾省全境行將不保。愛國將領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等人,在張家口成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經過血戰,從日偽軍手中,收復了察哈爾省失地。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偽軍手中收復失地的壯舉。
由於國民黨政府採取軟硬兼施的破壞政策,抗日同盟軍最終失敗。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軍軍長吉鴻昌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在北平英勇就義。這位從士兵遞升至軍長的將軍於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臨刑前,他憤然寫下正氣浩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五
日本法西斯不斷推進對中國的侵略,刺激了西方法西斯的擴張欲望。德、意法西斯蠢蠢欲動,不斷試探英、法等國的底線。
1935年3月,德國公開宣布擴軍,廢除《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軍備的條款。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德國和意大利於1936年10月24日簽訂了《柏林協定》。
11月1日,墨索裡尼在米蘭發表演說,稱“羅馬和柏林間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並表示其余歐洲國家應該圍繞這一“軸心”進行合作。這就是“軸心國”的由來。
希特勒在歐洲有了盟友,但這還不夠,他還需要在東方有一個牽制蘇聯和英美的盟友,構成法西斯同盟的另一翼。
這個盟友就是日本。
1936年3月,在日本軍部支持下,日本廣田弘毅內閣成立,建立以天皇和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體制。8月,日本正式把“北進”蘇聯和“南進”東南亞作為國策予以推行。
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國代表在羅馬簽訂《關於意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的議定書》。柏林—羅馬—東京法西斯集團軸心國正式形成。
山雨欲來風滿樓。
從東方到西方,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猖獗,使人們已經能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漸漸逼近的腳步聲。
六
1935年,日本制造華北事變,企圖使華北變成第二個偽滿洲國。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將向何處去?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面臨的嚴峻問題,更是中國共產黨密切關注和深切憂慮的問題。
1934年4月,中國共產黨以中國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籌備會的名義,發表《中國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隨后“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成立,在北上抗日途中,遭國民黨軍重兵圍攻,領導者方志敏被俘。在獄中,方志敏寫下了《可愛的中國》:“誰要想將有四千年歷史與四萬萬人口的中國民族吞噬下去,我們是會與他們拼命戰斗到最后的一人。無論如何,我們決不能讓偉大的可愛的中國,滅亡於帝國主義的骯臟的手裡!”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義,年僅36歲。
從1934年10月起,南方各革命根據地紅軍主力正向北方進行戰略大轉移——萬裡長征。
紅軍在長征沿途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主張。
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發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救國”,呼吁中國各黨派、各種武裝團結起來,將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置於首要任務。
美國進步作家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道:“共產黨人相信,他們是在向抗日前線進軍。”
革命大本營奠基西北。毛澤東說,陝北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抗日戰爭的出發點。
1935年12月9日,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了。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領導下,北平各大中學校的愛國學生6000余人涌上街頭,振臂高呼“打到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舉行聲勢浩大的請願示威活動。
這場被毛澤東稱之為“抗戰動員的運動”,准備了抗戰的思想、准備了抗戰的人心、准備了抗戰的干部。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批評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正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政策。瓦窯堡會議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迎接偉大的全民族抗日戰爭作了政治上和理論上的准備。
1936年7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美國醫生喬治·海德姆來到陝北,紅軍戰士“高興、快活、精力充沛的樂觀精神”感染著斯諾。在陝甘寧4個月的時間裡,他訪問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許多紅軍將領。
在和斯諾的談話中,毛澤東這樣描述現階段的工作:中國共產黨正努力在中國建立一個民族統一聯合陣線,邀請真心抗日的各黨、各派、各軍來參加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
中國社會各界,包括國民黨內愛國人士,開始集合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各種形式呼吁國民黨政府改變對日政策。
宋慶齡先后發起成立國民御侮自救會、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並擔任“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名譽主席。
沈鈞儒、鄒韜奮、史良等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強烈呼吁在全國范圍內停止內戰、一致抗戰,並為此四處奔走。結果,被國民黨警方逮捕,輿論則尊稱他們為“七君子”。
1936年11月,從西北傳來了綏遠省主席兼第三十五軍軍長傅作義在綏遠率部三戰三捷的消息。
毛澤東、朱德在致傅作義的賀電中稱其“為中華民族爭一口氣,為中國軍人爭一口氣”。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推動了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也促進了國民黨內部的分化。
七
1936年10月,蔣介石親赴西安,逼迫西北“剿總”副總司令張學良和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率部“剿共”,並調集重兵准備進攻陝甘寧地區。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楊在反復勸說蔣介石無果的情況下,決心實行“兵諫”,以逼蔣放棄“剿共”政策,實行聯共抗日的新方針。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
張、楊立即通電全國,提出抗日救國八項主張,並致電陝北的中共中央,請派代表前來共商抗日救國大計。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正確審視形勢,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並派周恩來作為全權代表與南京政府代表進行談判,為事變的和平解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蔣介石在口頭承諾“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條件后,由張學良護送返回南京。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時局轉換的關鍵,成為中國從長期內戰走向全民族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共同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
回望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開始實施侵略擴張,遭受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國家和地區相繼淪亡。
埃塞俄比亞在1936年淪陷、萊茵蘭非軍事區被德國順利佔領、西班牙內戰以共和政府被顛覆、佛朗哥建立法西斯專政而宣告結束。
【採訪英國中國研究學會名譽秘書長托比·林肯】
不同國家的人民,是在不同的時刻感受到這場戰爭的,美國人認為戰爭始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英國人認為是1939年。無論英國還是美國,我們都承認中國人民在抵御日本侵略者中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這個時間的開端當然是1931年。
九一八事變后的中國,有失地千裡的恥辱,家園被毀的傷痛,也有局部抗戰的英勇,中國人民和日本法西斯的戰斗從未停止。面對強大而凶殘的日本法西斯,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各種政治力量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下集結。內戰的停止讓中華民族開始團結在一起,准備奔赴全面抗擊日本法西斯入侵的東方主戰場。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