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后期,活躍著一支戰功顯赫的神秘部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因為它也歸陳納德將軍指揮,且延續著此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的作戰風格,所以也被后人稱為“飛虎隊”。今年90歲的陳海梧老人,當年就是飛虎隊中一名飛機修理機械師。
8月23日,記者到隆回縣採訪了陳海梧,聽他講述當年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施展一身“硬功夫”
陳海梧1925年出生在隆回縣灘頭鎮石陂村。1942年10月初中畢業后,他參軍報國,並通過考試,成為芷江空軍第二飛機修理廠機械師訓練班第6期學員。
“1944年,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第五大隊進駐芷江機場,我有幸調入,成為為飛虎隊修戰鷹的中國機械師。”講起這些,陳海梧無比自豪。
進入飛虎隊后,陳海梧和戰友們每天忙著趕修飛機、搶修跑道、保護機場,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工作。
陳海梧聰明好學,刻苦鑽研,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在飛虎隊,他有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天地。一天,一架轟炸機被拖進修理廠,因為損傷嚴重,接連有5位機械師看后直搖頭,說:“報廢了吧!”陳海梧卻不甘心,他仔細檢查了這架轟炸機的每一個部件,認為值得一修。他從報廢的飛機上一個一個拆下好的部件,換到轟炸機上。幾位同事被他認真負責的態度感動,也參與到艱巨細致的維修工作中來,讓這架轟炸機重上藍天。
一來二去,“修不好找陳海梧”,成了機械師們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和美國機械師結成“鐵哥們”
“不知道Faibo還健在麼?”陳海梧老人常念叨著一位美國大兵的名字。當年,在生死考驗中,他們結成了“鐵哥們”。
“那時候我年紀小,不到20歲,所以美國機械師Faibo開始瞧不起我,老是叫我‘Chinese boy’(中國男孩)。”陳海梧笑著說。后來,陳海梧靠過硬的修理技術讓這名高傲的美國大兵刮目相看,兩人成為“鐵哥們”。Faibo每天開車接送陳海梧上下班,還經常送香煙、口香糖給他。
1945年抗戰勝利后,美國戰友們要回國了,陳海梧和Faibo依依不舍。“臨別時,Faibo送給我很多禮物,衣服、鞋子、眼鏡,還有一台留聲機!”陳海梧說。
把飛機看成“命根子”
戰爭是殘酷的,陳海梧見過許多戰友犧牲的場景,特別是戰友們舍身護飛機的一幕幕壯舉,至今歷歷在目。
1945年7月中旬,飛虎隊飛行員凌耀奉命駕機飛往漢口沿江一帶,轟炸日軍運輸船隻。執行任務中,凌耀的戰機被日軍高炮打中。凌耀本來可以跳傘逃生,但他放棄了,想護住戰機,飛回機場。可是,在離機場不足100米處,戰機迫降撞在一個土堆上,燃起熊熊大火,凌耀壯烈犧牲。
“戰友們把飛機看得比命還重。”陳海梧飽含淚水說,“他們遇難時,我卻無能為力救他們,真是痛徹心扉啊!”
抗戰勝利后,陳海梧親歷了芷江受降。1949年,他隨部隊向解放軍投誠。后來,他回到家鄉隆回,從事教育工作,直到1979年退休。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時,他應邀回到芷江機場,參加了紀念飛虎隊的活動。(通訊員 陳程 曾勇)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