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您好!”8月16日上午,岳陽志願者、退伍軍人盧衛華來到平江縣安定鎮官塘村天馬組,看望了86歲的八路軍老戰士鞠文業。
鞠文業自豪地對盧衛華說:“咱們部隊從沒打過敗仗!”
1944年8月上旬的一天,八路軍膠東軍區到山東省文登縣葛家鄉李家庄村招兵,15歲的鞠文業和同村10多個小伙伴投筆從戎。“我的家鄉是一個老革命根據地,大家都有一顆愛國的心。保家衛國,我們義不容辭。”鞠文業被分到了膠東軍區14團2營2連。
“軍人就得沖鋒陷陣。當兵第三天,我就上了前線。當時我所在的連110多人,面對的是日軍一個營的兵力,人數是我們的3倍多。日軍裝備種類、數量很豐富,我們隻有有限的土槍土炮。”鞠文業回憶道,“很辛苦,裝備用完,迫不得已隻能就拼刺刀。”
8歲開始跟父親習武的鞠文業自信地拍著胸膛:“我會武功。拼刺刀,我不怕!最多的時候刺死4名日軍。”
1944年11月中旬,日軍調集重兵,企圖圍剿膠東八路軍。不久,在膠東長沙鋪的公路上,八路軍們發現:日軍的汽車隊正在搶運武器和糧食。“打仗一定要機智、靈敏。我們首長吳克華等分析,日軍圍攻膠東地區,必然要經過長沙鋪。”鞠文業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戰場,“我們跟著排長任長倫准備在長沙鋪打一次伏擊,給敵人一點顏色看看。”
11月25日16時,鞠文業和戰友們避開大道,穿著草鞋,在崎嶇的小路上急速前進。“我們不在戰場,就在上戰場的路上。一天最少走150裡路,閉著眼睛也要走完。”鞠文業說,“我們八路軍從不怕苦,隻有一個念頭——保家衛國。”
26日拂曉,部隊到達了預定位置,不顧天氣寒冷,埋伏在山上的草叢中,耐心等待著。
不一會兒,遠處塵土飛揚,一輛接一輛的汽車由北向南駛來。“打仗時我們極度敏感,子彈從哪穿過,聽聲音判斷,一點馬虎兒都不能打!”敵人一路東打幾槍,西放幾炮,進行火力偵察。鞠文業和戰友們埋伏在山上一動也不動,靜靜地等敵人進入包圍圈。
日寇車隊一共是14輛,排隊駛入了八路軍布好的雷區,“轟”的一聲巨響震撼了整個山谷,“自發雷”爆炸了。緊接著,“接線雷”也一個一個地炸響。日寇的一輛汽車被炸翻,其他汽車受牽連起火。日軍有的被炸得血肉橫飛,有的被打得哇哇大叫,有的撅著屁股往汽車底下鑽。
沖鋒號響了!鞠文業和戰友們像猛虎下山,向敵人扑去。鬼子們有的被擊斃,有的成了“拼刺刀”的刀下鬼,有的當了俘虜。此次戰斗,共殲滅鬼子300余人,炸毀汽車10余輛。“長沙鋪大捷,粉碎了日軍掃蕩膠東地區的又一陰謀,但排長任長倫犧牲了。”說到這裡,鞠文業眼裡飽含熱淚。
長沙鋪大捷之后,鞠文業又投入了新的戰斗。鞠文業先后3次負傷,身上留有8個彈印,右腳7個彈印。
1954年,鞠文業轉業到平江供銷社,任業務副科長﹔1979年調任平江縣安定供銷社支部副書記。“老人心態好,從不向政府提任何要求。”平江縣干休所所長洪旗贊道,“每逢端午,他還專門給附近鄰裡做山東老家的包子呢。”(通訊員 朗朗 脫冬 黃振)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