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南僑機工在德宏的抗戰歲月

2015年08月26日13:16   來源:雲南日報

原標題:南僑機工在德宏的抗戰歲月

  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榮譽紀念章

  滇緬公路上搶運抗戰物資的南洋華僑機工

  南僑機工復員紀念章

  南洋華僑機工陳壽全黃筱珍1945年的結婚証書

 

  1938年8月底,滇緬公路正式通車,同時,負責相關運輸事務的“西南運輸處”大量招募和訓練司機至緬甸仰光接車,有了汽車,滇緬公路才能發揮作用。東南亞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得知祖國需要大量汽車司機和修理人員之后,發出“南僑總會第六號公告”,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參加抗戰。眾多愛國華僑踴躍報名,有的甚至放棄了優越條件,志願回國援助抗戰,他們被稱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即“南僑機工”。前后共有3200余位南僑機工分9批回國,在昆明經西南運輸處訓練所訓練后,編隊奔赴運輸前線為抗戰效力。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間,滇緬公路共搶運50多萬噸軍需物資和15000多輛汽車,還有無法統計的其他物資及用品,而運輸這些物資的汽車,正是由南僑機工們和其他司機駕駛的。南僑機工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德宏境內的畹町、遮放、芒市,是滇緬公路上搶運軍需輜重的重要站點。南僑機工在這裡為抗戰服務,克服瘧疾傳染、路途險惡、泥濘多雨等諸多困難,流血流汗搶運軍需物資,有的甚至把生命留在了德宏。同時,南僑機工與當地少數民族結下了深厚情誼,有的融入了當地民族之中。

  組織嚴密 效力抗戰

  據檔案記載,南僑機工經訓練編隊后,駐扎在德宏的有西南運輸處第一大隊、第九大隊和第十三大隊。

  第一大隊駐扎在芒市。南僑機工許志光回憶,他是第二批回國的機工,1939年3月13日到達昆明,在訓練所集訓后,被分配到西南運輸處第一大隊的補充隊當班長,在芒市至保山之間從事軍運任務。

  第九大隊駐扎在芒市。南僑機工李山河回憶,他是第九批回國,在昆明潘家灣集訓並考試合格后,編入第九大隊,不久即參加桂南戰役的軍火運輸。1939年11月底南寧失守,奉命撤回昆明。后來,第九大隊調往滇緬公路參加搶運物資任務,大隊部設在芒市,經常冒著敵機空襲,克服道路險阻,行駛在芒市至下關一線,有時也直接運輸物資到昆明。

  第十三大隊駐扎在遮放。南僑機工孫其文回憶,他由新加坡紅燈碼頭上輪船,經越南轉乘火車到昆明,分配到十三大隊39中隊,在滇緬公路從事軍運工作。

  1940年,為適應抗戰物資運輸需要,成立“華僑運輸先鋒大隊”。南僑機工張智源回憶:1940年3月間,他和張金炳同時接到運輸人員訓練所的通知:即將成立華僑運輸先鋒第一大隊,從各大隊僑工中選拔一部分干部到訓練所集中受訓。他於4月初至該所報到。從其他各隊調來的僑工共有30多人,均編入軍官隊,受訓的內容主要是講解抗日運輸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就是操練,訓練一個多月就匆忙結業,趕赴緬甸去接南僑總會贈送的100輛福特牌卡車。

  1941年3月,西南運輸處又組建“華僑運輸先鋒第二大隊”,駐扎在遮放,搶運積壓在緬甸境內的物資。1941年11月,華僑先鋒運輸第一大隊與第二大隊,合編為華僑運輸第一大隊,至1942年滇緬公路被日軍阻斷,華僑運輸第一大隊解散。

  西南運輸處還在芒市、遮放設立了汽車修理廠、物資轉運站、倉庫,有大批南僑機工在此服務。1939年,在遮放鎮以東2公裡處的“遮放轉運站”,已經建有在整條滇緬線上都名聲顯赫的6座超級倉庫。倉庫設施一流,管理嚴格有序,各種進出物資單據需要仔細查對,有條不紊。但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40年4月12日夜間21時15分左右,遮放倉庫突然起火爆炸,大火直至第二天凌晨4點才逐漸減小,庫內千余噸彈藥被毀。南僑機工洪華民回憶,那一天,他卸貨離開倉庫不久,便發生了大爆炸。這些抗戰急需的軍火物資,是華僑機工經歷千辛萬苦搶運來的,卻由於當局管理不善而爆炸被毀,機工們無不扼腕嘆息。

  英勇抗爭 寧死不屈

  從1942年5月滇緬公路被日寇切斷,至1945年1月28日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芒友會師,滯留於德宏的南僑機工有三種情況:一是部分機工或在當地結婚生兒育女,或來不及撤離而身陷龍陵、芒市、遮放、畹町淪陷區,有的滯留在緬甸﹔二是部分機工因參加滇西大反攻,再次來到德宏﹔三是部分機工在抗戰勝利后在昆明、下關等地找不到工作,又返回到德宏的芒市、遮放、畹町等地定居或滯留。

  淪陷期間,因各種原因留在德宏的南僑機工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機工陳團圓與妻子朗玉寶已育有兩歲的女兒和兩個月大的兒子,他害怕連累家人,不敢回家,就與另外3個機工(姓名已經難以查考),借住法帕芒蚌村朗玉寶家藏身。他們白天到離芒蚌村3公裡外的允景村的山上躲藏,晚上再回來。但因奸細告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陳團圓和3名機工剛走進芒蚌村就被日軍抓住,一名機工跳車逃跑被日軍開槍打死。敵人連夜審訊陳團圓和另外兩位機工,還答應隻要他們供出其他機工的行蹤,就可以放了他們,可是他們堅決不招供。第二天,這三位機工就被拉到洗馬塘邊活埋了。陳團圓的妻子朗玉寶為保護兩個幼小的孩子隻得遠走他鄉,后來嫁給一位遠征軍老兵。陳團圓的兒子,至今還在畹町默默守護著南僑機工紀念碑……

  德宏淪陷時期,各土司表面上屈從,答應擔任日寇的維持會長,暗中卻積極支持抗日游擊隊和各民族抗日武裝。流落在遮放的南僑機工歐文華與遮放土司多英培關系密切,由於歐文華知識豐富,又懂英語、馬來語、潮州話等多種語言,所以常常為多英培土司出謀劃策,成了土司家的座上客。歐文華與涂英杰、倪運迴、任雅才、謝關青、林鴻游、陳唯生、陳蔚南、曾承發等南僑機工秘密協助多英培,為龍潞抗日游擊隊提供情報和武器,幫助轉移人員……當日寇撤退時沿途放火,他們又配合傣族群眾扑滅大火,並將搶出來的稻谷碾成米支援反攻的中國軍隊,有的機工再次投入到反攻追擊敵人的服務之中。

  機工殷華生回憶:在滇西反攻時,我軍在芒市東北面的紅岩山與日軍激戰,許多南僑機工奔赴前線,為遠征軍修理大炮,參戰殺敵,建立殊勛。

  魚水情深 相互融合

  1939年至1942年滇緬公路搶運物資的3年中,南僑機工與沿途的各族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在德宏境內,南僑機工與當地少數民族同仇敵愾,共御外辱,親密交往,相互融合。通過尋訪德宏的30戶南僑機工后代得知,當年有19位機工與傣族婦女組成家庭,一直在為祖國效力。

  洪華民是第三批回國的機工,分配駐芒市。1940年,芒市一帶發生特大水災,南僑機工組織義演賑災。洪華民從小習練南少林武功,在義演中大顯身手,表演了“汽車過人”硬氣功等節目,博得各族觀眾的熱烈喝彩,為賑災籌款作出貢獻。

  芒市三台山是滇緬公路的必經之地,道路險峻,山上主要居住著景頗族和德昂族。印尼華僑周開定在駕車翻越三台山時突遇狂風暴雨,路邊一棵大樹倒下正好砸在駕駛室上,周開定身負重傷。他將胸脯壓在方向盤上,使喇叭一直響著呼救,等當地的景頗族群眾趕到救援時,周開定已負傷犧牲。景頗族群眾悉心守護著滿滿一車珍貴物資,沒有人拿走一絲一毫,完整地歸還給運輸大隊。

  在芒市、遮放、畹町等地,5天趕一次集,機工們常到集市上買菜,與傣族群眾親密相處。趕集路上,少數民族群眾看到機工駕駛的汽車,就會揮手搭車,隻要車上有空位,機工們都會停車讓各族群眾上車,有時收點小錢,有時也不收。沿途還有一些特殊的生意人,那就是三五成群的畢郎(年輕傣族小媳婦)、卜哨(傣族姑娘),穿梭在緬甸、遮放、芒市一帶做生意,她們經常到緬甸買一些煉乳、洋火(火柴)、洋油(用於照明的煤油)、洋傘等,帶到德宏來販賣。自從來了南僑機工,她們特別樂意搭車,因為她們覺得機工們為人正直,既不會欺負她們,也不會亂收她們的錢,安全可靠。有些機工與傣族婦女,就這樣相識,相愛,終成眷屬。

  滇西淪陷后,日寇知道一些留在德宏的南僑機工偽裝成傣族,就加緊搜捕緝拿。因為傣族男子有紋身習俗,所以日軍在盤查時特別留意是否有紋身。機工蔡文興不僅裝扮成傣族,而且依照傣族的風俗紋身,與傣族妻子在芒市街上開起了小旅店,天天提心吊膽過日子,由妻子線秀英打理生意,自己很少露面。機工陳團圓被活埋后,蔡文興與另一個機工王亞文曾一同照顧陳團圓的妻子兒女。機工劉南昌則一直躲在芒究寨子,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傣族,直到滇西反攻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后,他都沒有離開寨子,完全融入了傣族之中。

  1939年3月從馬來西亞太平埠回國的機工蔡文興,又名蔡大頭,第三批回國機工,培訓結束后分在第六大隊第十六中隊當駕駛員。1940年蔡文興隨第六大隊從貴陽調回雲南,不久編入先鋒一大隊。一次,蔡文興“打擺子”(瘧疾發作),過路的一群卜哨看到正不知如何幫助時,其中一位叫線秀英的卜哨急忙將一床毯子蓋在蔡文興身上……線秀英所在的等相寨子離先鋒大隊部不遠,蔡文興病情好轉后,就帶著毯子,還買了一些糕點到線秀英家登門致謝。按傣家人的風俗,卜哨送給對方的禮物如果有回禮,就說明對方同意與卜哨結為戀人了,蔡文興不知道這一風俗,樂滋滋的接受線家人的熱情款待,當線家人宣布女兒與蔡文興的訂婚之事,蔡文興才如夢初醒,窘得不知如何解釋為好。但蔡文興覺得線秀英又漂亮又賢惠,心中喜歡,二人終成眷屬,在先鋒大隊的幫助下,他們在大隊部舉行了婚禮。抗戰勝利后,蔡文興仍留在了芒市。

  機工湯仁文,出生於廣東梅縣,1939年8月14日到馬來西亞,第九批回國,在昆明培訓后到華僑先鋒第二大隊第8中隊任七班班長。1939年12月23日經過嚴格考試,考入黃埔軍校第四分校,經過兩年的特殊訓練,畢業后分配到芒市華僑運輸先鋒第一大隊,投入滇緬公路的搶運工作。湯仁文看上了在芒市奘房旁邊開銀鋪的傣族姑娘方香玉,便約了好友賴鴻經常到銀鋪看銀飾,實則是來看方香玉。方香玉的母親發現后極力反對,但經不住湯仁文的一再追求,終於同意了女兒的婚事。他們結婚的地點就在芒市鎮西裡大奘房旁大寺廟巷,場面非常熱鬧壯觀。

  沈治平,先鋒第二大隊五中隊的司機班班長,駐扎在遮放。他駕駛技術精良,特別注意保養車輛,在滇緬路行駛兩年多從未出過事故,曾榮獲“為國效勞”錦旗。滇西淪陷后,他帶著身懷六甲的傣族妻子流落下關,自己擺起賣卷煙的小攤,妻子則做米線和餌絲、豌豆粉,維持生活……

  從東南亞各地回國參加抗戰的南僑機工共有3000多人,有1000多人因戰火、車禍和疾病,為國捐軀,另有1000多人在戰后回到居住國,而剩下來的1000多人則一直留了下來。2005年,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原滇緬公路中國段的終點畹町,建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銘記、表彰和傳揚南僑機工的赤子功勛。(中共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委宣傳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