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卿
五台山是歷史悠久、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與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在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的五台山人民,包括虔誠、愛國的五台山僧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八路軍的帶領下,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救國斗爭,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開創了我國宗教界抗戰的先河,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遵照毛主席“目前應以全力布置恆山、五台山、管涔山三大山脈之游擊戰爭,而重點在五台山脈”的指示,1937年9月,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總部來到五台縣。9月25日,八路軍總部在南茹村指揮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我一一五師伏擊日軍坂垣師團,殲滅日軍一千余人,大獲全勝。平型關戰役,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的伏擊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士氣。
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南下后, 聶榮臻領導的獨立團留在五台山地區堅持游擊戰爭,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在民眾中宣傳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重大意義,以及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減租減息、合理負擔”政策,組織工作團、戰委會、游擊隊等人民武裝,團結更多的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0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華北分會、八路軍總部決定成立晉察冀軍區。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在五台縣石咀普濟寺宣告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軍區還在五台山白頭庵成立了軍政學校,培訓干部。11月1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作出《關於目前形勢與華北黨的任務的決定》,提出要獨立自主地開展華北游擊戰爭,建立民主抗日政權、抗日武裝部隊,組建各級黨的組織,發展黨員,同時還要建立工會、農會、民兵、婦救會等群眾組織。為了便於統一領導全區的部隊建設和指揮作戰,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由五台縣石咀遷至河北省阜平縣城。11月21日,中共晉察冀省委在冀西阜平縣正式成立,並在各地成立了與各個軍分區領導范圍相適應的特委,縣以下各級黨的組織也先后建立起來。12月21日,晉察冀軍區抗敵報社在五台縣大甘河區成立,鄧拓任主編,開始出版石印的《抗敵報》,同時還成立了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從此,晉察冀軍區就有了自己的報紙、劇社,掌握了輿論宣傳的武器,從而更好地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鼓舞群眾、發動群眾。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縣城召開,大會討論通過了政治、軍事、經濟、財政、文教等決議案,選舉產生了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這是華北敵后第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到1938年初,以五台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敵后根據地已經拓展到43個縣、1200余萬人口的廣大地區,並且在五台山石咀成立了晉察冀邊區銀行,開始發行邊區鈔票。五台山成為全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的發祥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和歷史地位。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五台山周邊的廣大人民群眾包括五台山僧眾也投入了火熱的抗日救國斗爭。1937年9月下旬,聶榮臻偕同朱德、任弼時等來到五台山,在台懷鎮親自向出家僧人講解《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及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戰略方針。僧人們紛紛表示:“我們出了家,並沒有出國,保衛聖地,保衛國家,是義不容辭的義務!”1938年4月16日五台山佛教救國會成立,將五台山青、黃兩廟18∼35歲的四五百名青年僧人組織起來,參加了犧盟會開辦的抗日救亡集訓班。青年僧人積極參加自衛隊、武工隊、區分隊等抗日武裝,站崗放哨,傳遞情報,承辦救國公債,征購公糧,支援前線。顯通寺一次就完成了37000塊大洋的公債任務﹔台麓寺的喇嘛依什捧磋擁護共產黨的“二五”減租政策,從該寺所屬佃戶中每年減少租糧15萬斤﹔顯通寺和尚照權,經常深入日軍佔據的塔院寺、羅睺寺等據點搜集情報,給八路軍傳遞信息,被八路軍譽為“快腿和尚”﹔殊像寺活潑伶俐的小和尚聖忠,經常到日軍駐地五台山皇城,偵察敵情,並把情報藏在鞋底送給我方干部。
1938年秋,日軍進犯五台山,當經過柳院抵達蛇溝梁時,五台山僧人自衛隊隊長慈蔭率領100多名青年僧人自衛隊員,配合八路軍馬以林和洪濤書記帶領的農民自衛隊,阻擊日軍進犯。此次戰斗,整整打了一天,當我方人員把所有子彈打完后,便利用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滾石頭、扔石塊,打得日軍不得前進,嚇得敵軍當即撤退。
在抗日戰爭初期,然易、照廉、含堅、白喜貴等許多五台山的和尚、喇嘛,脫下袈裟,換上戎裝,投入了抗日隊伍的行列,在我干部隊伍中,就有原五台山僧人出身的師級以上干部20余人,開創了我國宗教界抗戰的先河,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作者單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