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董其武:“我的部隊是抗日的部隊”

閆匯芳

2015年08月27日10:0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董其武:“我的部隊是抗日的部隊”

“父親生前有記日記的習慣,保存下來的有一百多本,這些日記記錄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關於抗戰的歲月是最精彩的一筆。”每當憶起父親董其武將軍抗戰經歷,董都祥都會翻出這些字跡已經有點兒模糊的日記。這些日記是董其武彌留之際留給兒子的唯一物品。

董其武出生於山西省河津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寄居在教私塾的舅父家,一邊干農活,一邊蹭課聽,后來在舅父友人的資助下,進入縣高小讀書。1918年閻錫山在太原創辦學兵團招學生兵時,董其武東拼西湊借了10塊大洋,徒步420公裡去太原報考,在7500名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學兵團。

1924年,董其武投身軍旅,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中校副團長。1928年北伐失敗后,董其武跟隨十余人投奔傅作義。投奔前,他們大多是上校團長,而傅作義給他們的軍銜只是額外上尉參謀,很多人覺得受到了侮辱,紛紛離開,董其武則堅持留下。

董都祥從小就知道父親帶的部隊是抗日的。提起抗日,父親生前經常說:“別的部隊抗不抗日不知道,但至少我的部隊是抗日的部隊!”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董其武的部隊駐扎在內蒙古豐鎮,聽聞日軍侵略東北,他馬上給傅作義寫請戰書,要求支援東北。1933年3月,日軍侵佔熱河,抵進長城各關口。同年5月,董其武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在懷柔牛欄山、經石場一線浴血奮戰,打退了日軍10多次進攻。

1936年,在綏遠抗戰中,董其武率部星夜奔襲,出敵不意,一舉將紅格爾圖的日偽軍殲滅,為整個綏遠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抗戰中,父親共經歷大小戰役296次,除了綏遠抗戰,他記憶最深刻、也最為激烈的戰役還有忻口戰役和烏加河阻擊戰。”董都祥說道,這三大戰役,是父親生前講述得最多的,也是最驕傲的一段歲月。

1937年的忻口戰役,董其武在前線指揮對日作戰時臂部負傷,這也是他征戰生涯中唯一一次負傷。當時根據規定,將領受傷必須上報,但董其武堅決不讓部下向傅作義報告其受傷的事,也不讓下面的官兵知道,怕影響部隊士氣。就這樣,他帶著傷,親率3000精兵巧妙地穿插到板垣征四郎部后方,奇襲並攻佔了日軍的前線指揮所,摧毀了日軍的炮兵陣地。

而對於董其武抗戰中經歷的最為激烈的一場戰役——烏加河阻擊戰,董都祥是從旅日作家薩蘇的《國破山河在——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一書中知道的。書中這樣描述:“董其武率101師死守烏加河,戰斗從3月20日夜間董部奇襲河上的日軍守橋哨所開始,一直打到22日五原日軍全軍覆沒。敵增援部隊始終無法突破河防,日軍一直到26日才‘爬’到五原,然風聲鶴唳之下終不敢久留,為城內日軍收尸之后隨即撤退。綏西會戰以中方的勝利而告終。”在這場空前激烈的戰斗中,董其武所在部隊損失慘重,傅作義再三詢問他是否需要援軍,但他始終不吐口。等到傅作義攻下五原時,才發現他自己都到了戰壕裡。

抗戰中,董其武跟賀龍等八路軍將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駐扎在晉西北期間,董其武是65軍101師師長,賀龍是八路軍120師師長,二人往來緊密。這些深厚的友誼為他以后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父親身上英勇無畏、精誠團結的抗戰精神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讓我終身受益。”二十多年來,每當想念父親時,董都祥都會情不自禁翻開這些日記,“每翻一頁,都給我的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給了我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60歲的董都祥感慨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