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地壯歌

2015年08月27日14:24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大地壯歌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建立了晉察冀、晉冀魯豫、華中、瓊崖等十多個敵后抗日根據地。

在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一潰千裡的情況下,八路軍、新四軍像尖刀插入敵后,開辟了敵后廣闊戰場,打擊和牽制了敵人。

在建立根據地的過程中,人民子弟兵與人民休戚與共,魚水情深,贏得了最廣泛的擁護和支持。

1936年10月,張聞天在延安窯洞裡與中共直(冀)南特委書記張霖之談話時說,得冀魯豫者得天下。

張聞天說的冀魯豫是指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地區,那裡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黃河由西南向東北斜穿其腹地。那裡是華北、華中的結合部,是連接太行山區、魯西南地區、華中地區抗日根據地的樞紐,戰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得冀魯豫者得天下”,信然!

窯洞餞行

1938年初春,解凍的延河水潺潺淙淙。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夕照余輝中,段君毅正跟同學們在河邊散步。突然,一個通訊員跑到他跟前,敬禮報告:“明天上午,毛澤東同志請您和黎玉同志去談話。”

段君毅是優秀的地下工作者及學生運動的領導者,有復雜環境下的工作經驗,此時正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第二天,段君毅和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等六七位同志來到毛澤東的住處,毛澤東招呼幾人坐下后開門見山地說:“黎玉同志,你不是專門從山東來要干部嗎?談談你的想法!”

黎玉簡單談了山東的形勢和抗日情況,提出特別需要干部去領導群眾性的武裝斗爭。

毛澤東問:“你打算要多少干部?”

“原來想要200名,可聽說延安的干部也很緊張,那您就給100名吧。”黎玉試探著回答。

“哈哈哈,你胃口不小嘛。一是各地抗日力量發展很快,都需要干部,二是敵后工作,人不宜多。中央決定派你們去山東主要是開展敵后工作,建立根據地。”

這次談話五天后,毛澤東又把段君毅請到了自己住的窯洞。除了段君毅,還有15名抗大的學員、3名報務員、2名譯電員。

毛澤東的秘書對大家說:“同志們屋裡坐吧,今天主席請客。”大家進到屋裡一看,3張八仙桌上,每桌有6樣菜,還有酒。

毛澤東來到席間,招呼大家坐下,說:“中央決定,你們馬上要去山東,開展敵后工作,到那裡要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建立和發展抗日武裝。我們的宗旨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你發展一個連,你就是連長,發展一個團,你就是團長,發展一個軍,你就當司令,你們是願意當連長呢,還是願意當司令?”

大家齊聲回答:“我們准備當司令。”

泰西扎根

1938年4月30日正午,段君毅一行到達魯西南的曹縣,暫住曹縣東關馬家店。當時濟南失守,曹縣縣城成為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臨時駐地。

下午,段君毅等前去拜會山東省主席沈鴻烈。其時,放棄抵抗的韓復榘已被蔣介石處以軍法,沈鴻烈接任省主席。

見到延安來的干部,沈鴻烈不冷不熱:“明天省政府在南關廣場召開慶祝台兒庄會戰勝利大會,你們延安來的干部選位代表在大會上講講話吧。”

5月1日上午,段君毅一行排著整齊的隊伍,舉著慶祝台兒庄會戰勝利的標語,唱著抗戰歌曲,進入會場。

國民黨山東省黨部書記李文齋是個頑固分子,向沈鴻烈提議:派特務隊暗殺延安干部。

曾在黑龍江嫩江江橋血戰中協助馬佔山重創日軍的謝珂,此時正在曹縣,這位贊同國共合作的東北軍抗日名將得知這一消息,立即派人找到段君毅,告知了這一緊急情況。

段君毅決定馬上離開。東北軍原張學良將軍的秘書、中共黨員郭維城派來一部卡車,段君毅帶領延安來的全體干部悄悄登上汽車,火速北進菏澤。

最后,一行人輾轉來到了中共山東省委組建的泰(安)西區抗敵自衛團駐地泰西。此時,泰西已發展有17個大隊2700余人的抗日武裝力量。

山東省委電呈中央同意,設立中共泰西特委,段君毅任書記,張華北任軍事部部長,孫光任組織部部長,萬裡任宣傳部部長。張華北兼抗敵自衛團主席,延安來的軍事干部何光宇任副主席。

經歷了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的危險,殘酷的斗爭現實讓段君毅想起了臨行前毛澤東的囑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必須建立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能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在段君毅和泰西特委的領導下,兩個月的時間,培訓黨員干部400余人,幫助40余名失掉關系的黨員恢復了組織關系,並將許多“民先”隊員發展為共產黨員。在此基礎上,先后建立了長清、泰安、肥城縣委和汶上、寧陽縣工委,並將東平縣工委改建為縣委,所轄大部分區建立了區委,部分村庄建立了黨支部,全區黨員迅速發展到1500余人。在各級黨委和農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工人、農民等各界抗日救國會和兒童團、姐妹團等抗日群眾團體蓬勃興起。

1938年8月,原屬中共蘇魯豫特委領導的鄆城中心縣委及其所轄的菏澤縣工委、鄆鄄工委、巨菏工委、巨嘉工委等縣黨組織,劃歸泰西特委領導。此時,泰西特委轄區東至濟南、西至菏澤,長約250公裡。

扎下根的泰西特委暨第六支隊,與先后建立的魯西特委暨第十支隊、蘇魯豫特委暨挺進支隊,直(隸)南特委暨黃河支隊、魯西南黨組織暨第五支隊等,為形成冀魯豫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0年4月,冀魯豫邊區委員會在清平縣(今山東長清、平陰)成立,王從吾任邊區書記,黃克誠兼任司令員。一年后,楊得志接替黃克誠職務,成為冀魯豫邊區軍事最高領導人。

神勇楊團

段君毅等延安干部赴魯西南,從組織建設和發動群眾上為冀魯豫根據地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后,八路軍主力部隊陸續開赴冀魯豫邊區。

1939年初春,寒意尤在。楊勇帶領的八路軍115師686團從山西出發,越過一道道封鎖線,進軍到魯西的鄄城扎營,這也是八路軍正規部隊首次踏上這片黃土地。

聽說平型關大捷的115師來了,當地群眾和開明紳士歡欣鼓舞。具有抗日傾向的國民黨鄆城縣保安司令祝璧臣,帶20多名當地開明人士,跋涉數十裡,冒雨前去歡迎楊勇,並建議楊勇拔掉樊壩據點。

1938年,日軍佔領魯西南重鎮鄆城,扶持原韓復榘部下劉本功做了鄆城偽縣長,劉本功派其弟偽團長劉玉勝駐守樊壩。樊壩位於鄆城縣城西北,距城9公裡,是劉本功據點中兵力最強的,這伙偽軍催糧、要錢、奸淫、搶劫,無惡不作,當地人民恨之入骨。

不顧長途行軍疲勞,楊勇率營連干部仔細查看地形,研究作戰方案,部署戰斗任務。

農歷正月十四夜,3營10連趁敵人放寨子吊橋時,快速突擊。不料,突擊排剛開始沖鋒,就被敵人發現,扯起了吊橋,結果一個尖刀班卡在了裡邊,另外兩個班阻在寨外,一個排被分割成前后兩段。

突入前沿的尖刀班在寨門洞與數倍於己的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危機時刻,后續部隊發起沖鋒,一陣猛烈的手榴彈,守寨敵人被全殲。23時,一營突擊隊進入村寨,經過8小時激戰,第二天拂曉,我軍打進樊壩偽據點,同時,阻擊部隊消滅了鄆城來增援的100多名日軍。

樊壩戰斗共斃傷偽軍200余人,活捉偽團長劉玉勝以下300多人,繳獲了敵人全部槍炮彈藥,並解救被抓去的農會干部20余人、婦女30余人。這是八路軍115師進入魯西南后與日、偽軍作戰的第一仗,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當地群眾的抗日激情。

此后,楊勇率領686團轉戰魯西南,屢建功勛,以鄆北為起點的魯西抗日根據地逐步建立起來。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冀魯豫根據地八路軍緊緊依靠群眾,殲滅、瓦解日、偽軍15萬余人。菏澤地區有六萬余人參加了主力部隊,有兩萬多名干部、戰士和群眾獻出了生命。

以菏澤為中心的冀魯豫根據地控制了區域內198個縣的75座縣城,根據地面積達23萬平方公裡,32600余個行政村,人口2551萬。

冀魯豫邊區在抗日戰爭時期發展壯大成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大的平原根據地,譜寫了一曲撼天動地的大地壯歌!(記者 李硯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