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如何實行抗戰?國民黨主張依靠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軍隊抗戰的片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主張依靠人民群眾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戰,這就是全面抗戰路線。
兩條抗戰路線的根本區別在於,是打一場國家和民族的戰爭,還是打一場政府和軍隊的戰爭。其核心是如何動員、組織和領導人民群眾抗戰,這是國共兩黨指導抗戰、實施抗戰的分水嶺,也是雙方在抗戰期間力量消長興衰的根本原因。國民黨雖然在退無可退的時候決定實施“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的全國抗戰,並通過了《抗戰建國綱領》,但始終實行的是政府操控、軍隊主體的片面抗戰路線。《大公報》記者張高峰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民眾的軍隊准打敗仗,沒有民眾的戰場隻能放棄”。而共產黨實行的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戰路線,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強調“民力和軍力相結合,將給日本帝國主義以致命的打擊。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無論是在淪陷區還是游擊區,共產黨人都是播火者,都是動員抗戰、組織抗戰和堅持抗戰的領導者。在敵后戰場,共產黨構建起主力軍、地方軍、民兵自衛隊三結合的抗日武裝力量體制,真正展開了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美軍駐延安軍事觀察組有個評論: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氣氛和力量,一種和敵人交手的願望,這在國民黨的中國是難以見到的”。其所以成功,是因為動員了最廣泛的民眾參戰,而“這種全體動員的依據和可能性,是建筑在一種經濟的、政治的和社會的革命運動之上的”。
兩條抗戰路線的區別,還表現在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上。國民黨是讓民眾“共同擔負”,共產黨是與人民患難與共﹔國民黨致力於控制民眾,共產黨致力於服務人民,把人民視為父母靠山和力量源泉,與人民是血肉關系、魚水關系。這是截然相反的兩種觀念,是不同政黨和軍隊階級屬性的集中體現。(新華網北京8月27日)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